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为献礼新中国70华诞,吴晓波频道联合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出品的首档经济地理纪录片《地标70年》即将在9月底,于西瓜视频上线开播。
9月5日-9月6日,我们在郑州、北京的两场《地标70年》点映活动圆满结束,除了铁西区,现场更是解锁了北京798、黑龙江垦区两大地标关卡。想知道吴老师分享了什么内容?现场又来了哪些神秘嘉宾?快跟着小巴一起看看吧。
在9月6日的北京点映现场,我们邀请了财经界的5位企投家——王世渝、潘跃新、丁捷、宣枫钟以及袁国宝,他们以各自的行业为出发点,为我们解答了有关“经济地标”的问题:
经济地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有哪些经济地标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国际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济地标?
提到经济地标,小巴不得不提北京的798艺术区,由原来的废弃工厂到后来年轻人簇拥的艺术园区,798的背后是一场场变革。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同样是《地标70年》选取的北京地标之一。
为什么想要拍摄798这个地标?吴老师在现场解答道:“我们选北京地标时,第一反应就是中关村和798。中关村是中国IT科技的高地,标志性的地标;798则承载着另外一种记忆,工业和艺术的奇特结合,可能在全球也很罕见,我们希望能够把798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798一集的拍摄参与者,798艺术区七星物业集团前总经理、798工厂老工人韩学志也来到了现场。
1970年,还不满16周岁的韩学志被分配到798工厂,一直到2016年结束工作,是北京798峥嵘岁月的见证者。他与大家分享了798艺术区是怎样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又是怎样从偶然出现到必然存在的,还有那些与798有关、差点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淡忘的人和历史。
重温798的记忆,这也是吴老师想要通过《地标70年》实现的。当年798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心脏,今天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家园区。对于我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工厂并没有很大的陌生感,因为我们本来就在工业革命时代长大。但对90后、00后来说,如果798被拆了,未来到北京可以看到600年前的故宫,1100年前的运河,但却永远不会知道在五六十年前,也有人曾经创造了一些物质文明。
在东北,我们选择了两个地标:一个是黑龙江垦区,一个是沈阳铁西区。在杭州、宁波的点映现场,我们观看了《铁西区》一集,并且听两位制片人讲述了在东北拍摄的花絮。而在9月5日、6日的郑州点映现场,我们观看了有关《黑龙江垦区》的故事。
北大荒,值得记录的不仅是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一个今天许多年轻人都不了解的名字——知青。当年,2000万来自北京、上海的青年人,哼着小曲唱着歌,到了这个地方,把青春全部献给这片贫瘠的土地。
作为一个财经作家,一个写作者,回到这些地方,我能够看到的,能够拍到的现在已经没有了。
我去过甘南,现在整个大甘南,找不到一个知青。甚至现在很多人连知青是什么都不知道,历史就好像被抹去了,那2000万人都不存在了。连铁西区都不如,在铁西区还能看到工业博物馆。
为什么要做《地标70年》这个节目?在北京点映现场,吴老师与我们完整地分享了他的想法。去年,吴晓波频道制作了视频节目《十年二十人》,一档企业家纪录式访谈节目,吴老师作为主持人,采访了近十年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家。今年刚好是建国70周年,他希望能够用脚步丈量时代的方式,找到那些能够代表历史节点的地点,站在70年的时间维度上看这些地方的变化。
这两年做自媒体,我跟年轻的朋友们接触多一点。有一次碰到一个跟我女儿差不多年纪的人要跟我合影,他说,我读了你的《激荡30年》,我就很吃惊。我说,你为什么读《激荡30年》?他说,是我爸给我买的。我从海外回来,想了解这个国家,我是1993年出生的,就从1993年开始看起。
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人跟时代的一种关系。你跟青年人讲很久以前的事情,他基本上无感,但是你说他出生那一年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儿,他就觉得可能跟我有关系。建立了这种关系以后,他也会好奇,1992年发生了什么?1991年发生了什么?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发生什么事?
我们也希望这个片子未来通过在视频平台上分发,到大家的手机中。在分发过程中,可能留存下2019年一些对时间的看法。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并不是一个很尽兴的社会,充满了种种不可言说的禁忌。
用一种很含蓄的方式,能够把这些记忆记录下来,它有那些时间停滞的部分,也有关于时间发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