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绘本界顶级流量作家、
数次获得日本绘本权威大奖的吉竹伸介,他的作品,被童书妈妈的全体编辑一致认为是“一旦打开,所有人就会为之着迷”的书,不信?你也来试试。
讲真,我们觉得:没看过吉竹伸介?你和孩子可能还不知道真正有趣的图画书是怎样的。
去年10月份,我们曾在万有幸福空间举办了一场关于绘本的工作坊,主讲人是一位从日本来的老师,随她一起的、还有几箱子空运过来的日本原版绘本。
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绘本摆满了编辑部,一众人围了过去,兴奋地翻阅起来。
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比半个身子还要大的绘本,在水里玩的书、有不同触感的、还有会发出声音的绘本……拿在手上,你能感受到绘本作家沉甸甸的诚意和用心。
众多绘本中,我被其中一本吸引,因为学过日语,我几乎毫无障碍地读完了原版。
那是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一个苹果摆在大人面前时,他看到了什么?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除了苹果,还能是什么呢!
但孩子却不一样,看到苹果的那一刻,他的小脑袋,就像一个构造繁杂、大人永远都无法弄清楚原理的机器一般高速运转起来。
它真的只是一个苹果吗?难道不是一个……
他们的眼中,苹果有无数种可能,甚至还有灵魂和前世今生。
我跟随作者进入了孩子们瑰丽奇幻的想象世界,
被他们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
工作坊结束后,那些绘本又漂洋过海回日本去了,但那个关于苹果的故事却让我记忆深刻。
令人惊喜的是,半年过后,不久前的选品会上,我竟然再次看到那本书,不过这一次,它已被爱心树引进,即将在国内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同一作者其他三部作品。
兴奋地一口气读完四本,我想起了曾来童书妈妈做过演讲的澳洲童书大师、童书畅销书作家莫里斯说过的一段话:
孩子们有着小小的身躯,大人常常会认为这个小小的身躯中所蕴含的想法和情感也都是有限的。但那是误解,对于孩子来说局限他们的只有小小的身体。
在这四本书里,透过每一个小小身躯的人物形象,让每个成人都感受到孩子们天马行空、容纳万物、充满惊喜和童趣的世界。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和他让人着迷的作品吧。
内向不自信的少年
40岁大器晚成的绘本作家
吉竹伸介,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 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
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不爱说话,有些胆怯和害羞,喜欢躲在一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吉竹小时候大抵就是这样。
他是家中的次子,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长他两岁的姐姐是个非常有主见、个性很强的人,他从小就知道,与其提出异议唱反调,搞得家里吵吵闹闹,还不如乖乖听从姐姐的话,比较轻松。
而且姐姐不止念书好,画画书法也非常好,面对这样的姐姐,他不自觉地认定“自己不论做什么都一定做不好”。
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吉竹考进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
毕业后,
吉竹伸介在
一家游戏公司就职,为了缓解压力,他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还会为插画配一些文字,而经常写的就是上司的坏话。
▲
吉竹伸介的手绘
在此期间,他自费出了一本插画集,到处送人。后来被出版社发现,出版了自己第一本真正的插画集。
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在40岁那一年,吉竹伸介创作了第一部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随即就获得3000位一线店员评选的第6届“MOE 日本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的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
▲
吉竹伸介与中文版《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合影。
▲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日本版手稿。
由此,吉竹伸介成为日本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这时距他开始执笔画插画,已经过去了
十几年
。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脱不下来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绘本,作品长期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总销量超过100万册。
如今,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对成长充满敬畏和包容
真正站在孩子视角创作
吉竹伸介非常擅长捕捉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浮光掠影,常见的事物和场景,比如苹果、面团、无聊的时刻和脱不下来的衣服,都能成为他作品中的主题。
他的故事灵感有时来自儿时的记忆,有时则是观察家里的孩子。
在画风上,他擅长简单的线条、清晰的构图,色彩也不繁多。
但不论多么平淡的风景,在他的书中,也会绽放出光芒。在他的牵引下,你会走进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世界,与千奇百怪的想法相遇,不断感受惊喜。
也许自小就内向不自信,他作品中的孩子,常常是不够“完美”的小孩。
他接受采访时说:
我小时候非常怕生,很内向,所以我明白这类孩子的想法。他们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自卑,总是不动声色地生活着。
“要是有这样一本书该多好啊,我可以自己一个人乐呵呵地读” ,于是我就创作了这样的书,我希望他们能喜欢我的绘本。
所以,
吉竹笔下的孩子,
有些呆萌,看起来慢慢悠悠、磨磨蹭蹭;他们常常胡思乱想,冒出莫名其妙的问题;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目标和理想,而是更愿意遵从内心做自己……
从追求效率和节奏的大人看来,这样的小孩确实不完美,但这是他们最真实和自然的生活态度,也是最宝贵的部分。
当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失去好奇、失去想象和纯真时,在吉竹的作品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这些珍贵的存在。
同时,
吉竹伸介
的作品从不回避问题,他善于用幽默转换情绪,在吉竹的笔下,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在好笑的情境中,大家都得到了治愈。
“每一本童书的背后都是一种童年观”,从吉竹的作品中,你会感受到他对成长这件事的敬畏和包容。
当成人以他们的标准不断挤压孩子的世界时,不断推着他们向前奔跑时,
吉竹伸介
似乎在说,给孩子一点时间,给成长一点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吉竹是真正站在儿童视角来创作的。
1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胡思乱想
2013年“MOE 日本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
“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
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
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时,我们在看什么?
成年人很少会去质疑——看到的苹果是不是苹果?但孩子却不一样。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讲的是一个男孩儿看见了一个红苹果,于是大发奇想,进入了自己想象的世界。
“这也许不是苹果”,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男孩调动他自由的、毫无束缚的想象力。
它也许里面装满了葡萄果冻,也许一直削一直削,不管削多少层里面都是皮;
也许里面都是零部件,也许是某种东西的蛋;
也许种到土里,它会长成一座很大的房子;
也许它想尝试各种发型和帽子;
苹果可能也有感情,会伤心会懊恼;
可能还有家人,兄弟姐妹之类的……
不过它为什么会来这里呢?
也许是为了抓住我设下的陷阱吧!
也许它在来我家之前去过很多地方,碰到过很多事情。也许所有人都是苹果……
如果我尝一口,会变怎样呢?
也许黏得咬不断,也许一漏气就飞走了,也许吃了身体会变得硕大无比,也许它只是一个好吃的苹果!
这部作品除了让我们为孩子的想象力惊叹之外,更是给了我们启发:
我们眼前看到东西,就一定是它的全部吗?常识与经验,这些看似必要的因素是否限制了我们的思考?
孩子的胡思乱想和每一次看似无厘头的质疑,也许都是他探索和理解世界的路径,是大人们应该去珍惜的特质。
2
《好无聊啊好无聊》
充满哲学思辨的故事
2017年“MOE 日本绘本书店大奖”第三名
“妈妈,我好无聊啊!”
“你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干!
每个人都有无聊的时候,我们常常很害怕无聊,想要逃避无聊。
这时,不妨试着像下面这个男孩一样,对“无聊”进行哲学思辨式的思考。
“一直不变就会很无聊吧,那么我一点点挪屁股,应该挺有意思吧?”
但经历了“漫长”的坐姿实验,发现……果然一点都不有趣呢。
西瓜虫会无聊吗?盘子里剩下的胡萝卜会无聊吗?世界上第一无聊的游乐场是什么样?
说到这里,世界上只有“有意思的事情”和“无聊的事情”吗?
一个人几岁的时候最无聊?
大人无聊时都会干什么?
“无聊”这个词最早是谁发明的?那个人应该也会无聊吧?
300 个无聊的人聚在一起,会变得很有意思吧,还是300倍的无聊呢?
想着想着,男孩最后高兴地发现:一直想各种无聊的事,还挺有意思的!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也许会释然。
面对无聊,试着接纳它,成为它的朋友、与它和平共处。
而喊着“无聊”的孩子们,那些“无聊”的背后,大概是他们满溢出来的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心,更是为未来累积力量的时刻吧。
3
《脱不下来啦》
坦然面对成长中的小困境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特别奖
2016年“MOE 日本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
日本剑渊绘本大奖
这个故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吉竹伸介家里的两个儿子。
"我的衣服,卡住了,脱不下来了啊,已经站着多久了啊。"有一天,家里的男孩这么说,于是
《脱不下来啦》就这么诞生了。
小男孩准备去洗澡,可是衣服卡在头上脱不下来了。他努力地脱啊脱,怎么都脱不下来,要是一直脱不下来怎么办?
好在透过衣服也能勉强看得见,那干脆就不脱了,他开始想象今后衣服卡在头上的生活……
就算衣服脱不下来,以后还是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是吧。
但是口渴了怎么办?猫咪挠我肚子怎么办?没关系,我总会想出办法!
我也许还会找出其他和我一样的小孩,我们会成为朋友一起玩。
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好像果然是脱不下来的样子,但隐约觉得前方总是会好起来的,试着这样生活下去,这样长大吧。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无数的困境和小挫折。
对一个孩子来说,
那卡在脖子上脱不下来的衣服,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会引发不安、困惑、无助。
但与成人面对困境的焦虑和执着不同,幼小的他们似乎很快就能释然、用他们的方式轻易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