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二大叔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  18 小时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昨天  
庞门正道  ·  我为什么拜神? ·  4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2025年线下活动安排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二大叔

世间最好的养生:止怨、寡思、善忘

不二大叔  · 公众号  ·  · 2024-09-29 21:2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不二大叔



作者 | 有书芳草屋

来源 | 有书(ID : youshucc)


弘一法师说:


“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凡是大病,必与情志有关,长期情志不遂,一定会催生大病。


养生并不是一味地讲究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养生养的其实是人生格局,是人生情怀。”


百病源于气不顺,养生贵在养心;心若安则身安,身安则百病消。


物质再优渥,饮食再精致,也不及一颗平和之心,给人带来的喜悦与安宁。


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感受。


而世间最好的养生,莫过于止怨、寡思、善忘。


止怨以修心


唐代德诚在自己的诗作《拨棹歌·其一》中写道: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原来,德诚是一位禅师,有一次他去钓鱼,辛苦了一整天,却无功而返。


他划着小船空手而归,并未抱怨鱼不上钩,反而在皎洁的月色与美景中,寻得宁静与美好。


虽然没有钓到鱼,他却载了满船的月光回家。


人生起落无常,抱怨无济于事;唯有心态平和,方能洞察生活之美。


那些悠然自得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和压力,而是他们懂得用乐观之心,化解人生各种难题。


就像苏轼的人生故事。


44岁那年,他因为“乌台诗案”牵连,被贬黄州。


刚到黄州的他,穷困潦倒,无处栖身,和儿子寄居于寺庙,靠斋饭度日。


后来,全家团聚,一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在一所废弃的驿站里居住。


亲友们为了避嫌,与他们断了书信往来,中年人的悲凉,时不时涌上苏轼的心头。


身处逆境,他从未抱怨,而是深刻反思。


他意识到自己恃才傲物,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习惯于直言不讳,结果得罪了不少上司和下属,才沦落至此。


想到这里,苏轼白天闭门自省,晚上才外出散步。


有空了,便去田间地头干活,享受田园之乐。


在黄州的几年,他没有沉缅于官场受挫之中,反而活得更加通透豁达。


他放下身段,学会了修心养性,将失意的生活过成了诗。


不仅赢得了艺术与人生的巅峰,也实现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曾国藩说: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修心与修身,息息相关。


心眼越狭隘,越喜欢抱怨,烦恼越多;而气量越大者,越懂得修心,身体越好。


抱怨是毒药,越抱怨越不幸,停止抱怨,才能避免在逆境中沉沦。


止怨修心,既能重塑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悄然转变。


在得到命运眷顾的同时,还会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寡思以清神


古医籍《寿世保元》有云: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清理心神,是养生的关键,也是维系身心健康的秘诀。


人要健康,就要懂得收敛气息,减少思虑,滋养心神。


明朝嘉靖年间,徐阶和孙承思同列尚书之职,两家府邸相距不远。


徐阶性格外向,热衷于社交,家中时常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反观孙承恩,他性格内敛,淡泊名利。


下朝之后,他偏爱独处,享受不被打扰的清静与自由。


他的府邸,相较之下显得门庭冷落,少有车马喧嚣。


仆人们私下议论说:


“同为尚书,徐家门前车水马龙,可我们家却门可罗雀,冷清至极。


我们跟着相公,有什么前途呢?”


听到仆人的议论,孙承恩并未责备。


他反而以豁达的心态,鼓励仆人们,若觉得当前环境不合心意,可以自寻前程。


孙承恩的沉稳与超脱,使他不为外界纷扰所动,也不为外物所累。


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没有过多内耗,反而更加养护自己的心神。


后来,正是这种出世离群的态度,使他在文学领域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不仅著有《孙文简公瀼溪草堂集》等58卷文学作品,还编撰了《易卦通义》与《华亭县志》等佳作。


他的诗文以深邃典雅,深受后世赞誉。


修好自己的精气神,是养生的至高境界。


《菜根谭》有言:


“多欲者寡,多思者败。”


而养生,就要少思寡虑。


思虑太多,会让负能量缠身,难有成就。


而世上最不划算的事,就是为不曾发生的事而烦恼,为自己幻想出来的结果担忧。


繁思折寿,寡思养神。


停止过度思考,练就淡然心态,修得心神安宁,生活自会安然无恙,幸福也会悄然降临。



善忘以养性


知乎上有人问: “那些活得开心的人,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有个高赞回答说: “善忘。”


人生不易,负荷太多,只会疲累。


与其记挂不如意之事,不如学会忘记。


当你忘掉生活中的不快,在修身养性中成长,你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


作家木心一生,历经波折与磨难。


他曾三次遭遇牢狱之灾,命运多舛。


早年因与同学们不合群,惨遭诬陷,无辜蒙冤后,被囚禁半年有余。


在狱中,他饱受狱警的严刑拷打;


而狱外,最爱他的母亲忧心如焚,含恨而终。


消息传来,木心痛不欲生,却无能为力。


等他走出牢狱之门,本欲重拾生活的安宁与自由,却不幸又逢乱世。


因与人见解不同,木心遭人报复,再次入狱。


这一次,他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内。


他做着清理污秽、通厕所等繁重的体力活,即使高烧不退也不能停歇。


除了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更让人毁灭。


频繁的检讨与污蔑接踵而至,他甚至被人诋毁不是正常的男人。


由于拒绝写检讨,也不愿屈从于不公,他的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可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毁,并不能打败木心。


他好像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承受的苦难。


空闲时,他在白纸上画钢琴以弹曲,用写检查材料的纸写诗,并记录下《监狱日记》,写下了65万字的著作。


他曾说: “白天我是别人的奴隶,晚上我是自己的君王。”


等他第二次重获自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非但不是被岁月压弯的老者,而是一位风采依旧,儒雅挺拔的绅士。


木心的一生,虽屡遭非人的磨难,但其灵魂反而锤炼得更加坚韧。


正如庄子所说: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善忘,是一种高级的人生活法,也是最好的养生。


事来心应,事去则忘。


那些成功之人,善于在淡定自若中应对万事万物,在不焦不躁中锤炼自我心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