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铁血胖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前些天,德国空军在纽因堡空军基地动用18架“台风”战斗机搞了一场大象漫步,乍一看还挺气派。
不过网友很快发现猫腻儿了,这哪是什么烧钱秀,纯粹是装模做样的摆拍,战机全都处于静止状态,机上根本没有飞行员,连轮挡都没拿掉,想必发动机也没点火,从机库里拖出来码齐了按快门而已。
▲ 注意红圈处的轮挡
最离谱的是,其中一架“台风”干脆连座舱盖都懒得关,就那么大敞着让摄影师拍。拜托,装样子也稍微用点心好吗?如此拙劣的演技在老美动辄几十架战机组团升空的真·大象漫步面前就是弟中之弟。
▲ 这张可能是摄影师选图的问题
机况尚未准备完成时拍摄的
有些网友认为大象漫步不过是炫耀武力,摆个姿态给纳税人看一下就行了,其实不然。
真正的大象漫步从来就不是虚张声势的表面功夫,这种战机间保持最小距离与起飞间隔的高密度出动是一种实战意义很强的经典战术,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科目。
早在二战时期,盟军轰炸机群就使用该战术对轴心国发动轰炸,因大量飞机接连起飞的场景形如大象在水坑中走过,而被美国军人冠以
“Elephant walk”
的名称(胖兵觉得并不像啊……)
▲ 美军轰炸机队直到今天也保留该项训练
图为B-52轰炸机大象漫步
这种密集起飞训练既考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也考验整体保障和指挥能力,更是雄厚国力的重要体现,毕竟现代战机的运行成本太高,集中出动数十架的土豪游戏不是谁都能玩得起。
▲ “群肥乱舞”
可是话又说回来,规模小不是敷衍了事的理由,隔壁的意大利空军规模同样很小,但人家在去年6月组织11架“台风”搞大象漫步,可是挂着实弹一丝不苟地把整套流程飞了下来,还出动KC-130J加油机和G550 CAEW预警机各一架,配合进行空中加油与空域管制的综合训练。
▲ 意大利空军的11架“台风”密集起飞
同样是台风,数量还更少,意空军却能完成技术含量更高的多机种联合训练,可见德意两国空军的保障水平差距不小。
▲ 由G550商业客机改装的预警机型号
配备AISREW电子侦监套件
意空军目前装备2架
透过现象看本质
说来也奇怪,德国国防军是“台风”战斗机的最大用户,一共装备了128架,哪怕不飞,攒个20架在跑道上滑行一下有那么困难吗?
这个,还真难。
几年前网上就开始流行一套说辞,大致意思是“德军因总体预算与兵员规模不断削减导致「战备水平低下」。”
▲ 汉斯也开始学霓虹搞痛机了
这皮肤能加属性吗?
词儿挺漂亮,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并不能从实际操作层面把战备水平为何低下的具体原因解释清楚。
既然咱今天的主题是战斗机,胖兵就给大家提一个参考——妥善率,即当前可用架数占机队总量的比值。
举个例子,假如胖兵手上有100架战斗机,但只有60架处在时刻可以升空作战的备战状态,妥善率就是60%,很好理解。
那么剩下的40架哪去了?为什么不拿出来飞呢?
原因有很多,如飞行小时达到检修间隔时停飞养护甚至拆了发动机大修,或者预计使用寿命即将到期时探伤延寿,亦或返厂升级改造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未妥善状况,任何复杂的大型武器装备都存在这种现象,维护周期短则数周,长则数年,所以妥善率在实际使用中根本无法达到百分之百。
▲ 机械师检修台风的发动机
但有些未妥善的原因就比较尴尬,比如装备因长期短缺备件、弹药、后勤无力而无法正常使用,更有甚者直接被部队封存入库以压低运行成本。
“台风”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复杂而娇贵的战斗机本就是低速生产分批交付的,采购单价一度比F-35还贵,这使得德国空军必须压低部署数量以节省运行成本,变相缓解高昂单价对有限预算的沉重拖累。
▲ 台风从1994年开始生产至今总产量不到670架
四国联合年产量才25架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机队规模太小会导致保障费用无法摊薄,完全溢出的运行成本又反过来抑制出击率,造成恶性循环。
须知一座场站全年放飞1000架次和200架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你别看飞机就是那个飞机,账面上花的钱的确更少,可长期保持低效运转的后果就是大量封存飞机缺乏定期养护与状态检测,拉出来飞一下光准备工作就要花掉不少钱,可是飞完了又要因为省钱再重新封回去,训练质量也提不上去,那干脆就不要飞好了。
▲ 2018年台风战斗机累计突破50万总飞行时
然而大多数都是英国和意大利空军贡献的
德国的大象漫步为什么搞不起来?核心问题不是什么战备不勤,而是“台风”的妥善率已经低到了极限。
德国《明镜周刊》在2018年透露的数字显示,这128架“台风”中真正能执行作战任务的竟然只有4架,妥善率仅为3%……
▲ 机库中的台风
老粉丝应该还记得,2019年德国空军出过一次训练事故,两架“台风”因擦撞坠毁,胖兵当时就说这一撞把整个台风机队50%的战力都给撞没了,剩下2架还能飞的也要停飞等待事故鉴定,妥善率直接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零(计算器都玩过吧?)
到了2020年,德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状况比以往好一些”,好多少呢?能作战的“台风”维持在10架,妥善率7.8%。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妥善率达到多少就算正常呢?美军认为,北约部队的理想标准应该维持在80%以上,这是个很高的要求,高到他自己也达不到。
我们就用2018年的同年数据来对比,美国空军F-22A机队的妥善率只有49%,F-35A也只有54.7%,两种五代机的妥善率牢牢垫底,反而是老当益壮的F-15E/F、F-16C/D和B-52H均能达到70%以上。
▲ 维护中的F-22
“猛禽”的问题在于早早关了生产线,服役至今已经把许多备件消耗光了,无法升空的飞机就只能充当其他飞机的零件库,终有一天连攒都攒不起来的时候必然要完全退役,这是局座的功劳。
F-35A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它的生产速度实在太快了,新机总装下线交付部队的速度比分配作战单位后正式开始服役还快,快到配套保障、人员培训跟不上,部队拿到的部分新飞机只能先放着。
▲ F-35产量惊人
美国的工业实力的确令人惊叹
全军废弛
“台风”打肿脸充胖子还只是德军装备妥善率普遍过低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整个国防军都出现了类似状况。
就拿空军来说,93架“狂风”战机仅有22架能升空作战,陆航的53架“虎”式直升机也仅有8架能用,如此糟糕的情况被国会议员痛批为“不负责任的灾难性战备状态。”
▲ “虎”式武装侦察直升机
家底儿最薄的海军最惨,13艘护卫舰仅5艘能出海执勤,6艘引以为傲的212型AIP潜艇连一艘都不能用,其中4艘维护大修,另外两艘长期泊港,几乎半封存。
▲ “不来梅”级护卫舰
垂发相控阵样样没有数量还少
只有作为传统强项的陆军相对好一些,224辆“豹2”主战坦克中有105辆可以做战,这还是德国陆军主动裁撤所有装甲师,将全部兵力集中编成数个装甲营以提高保障能力换来的,也就是说德国陆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发起战役级地面进攻的能力。
▲ 豹2A6主战坦克
想想当年的装甲之父、沙漠之狐,唉……
造成今天这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自全球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长期经济衰退后,德军军费连年缩减,军队也就更为保守,宁愿丧失战斗力也不敢轻易花钱。
原则上北约成员国的军费应达到GDP的2%才算合格,而德国常年只有1%出头,德媒预测要不了多久就会跌至0.8%,这不仅让本国的军队建设长期疲软,也让老大哥美国非常不满意,特朗普在任时给默克尔甩脸,还威胁撤走驻德美军就是想让她提高军费占比,并分摊更多驻军经费。
▲ 默克尔曾在推特上怒怼特朗普乱来
此二人多有不合广为人知
另一方面,国内居高不下的民粹声浪促使政客为保住选票而积极推行田园主义,诸如“快乐当兵”、“民主治军”等无比荒唐的政策造就了一大批挺着啤酒肚外派阿富汗、27℃轻装训练累晕倒地的酒肉兵、草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