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下旬以来,
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
四部委共同部署开展
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
,
打击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只为虚开发票的“假企业”、没有实际出口只为骗取退税的“假出口”,有效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2018年10月,历经半年侦破的“
海啸1号
”专案在深圳市收网。该案成为深圳市历年来规模最大、团伙最多、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
共查处企业658户,涉案虚开金额超过500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4名
。
深圳、重庆、青岛等地案发率开始下降,全国已有近620名犯罪嫌疑人,慑于打击虚开骗税专项行动高压态势主动投案自首。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局长郭晓林介绍,2018年税务机构改革,各地在撤销县级税务稽查局基础上,设立729个跨区稽查局。省际间风险提醒、情报推送、风险调查等工作有序开展,跨区域风险管理协作机制逐步完善,千户集团风险管理闭环不断优化,增值税发票风险快速反应机制运转良好。
与此同时,实施联合惩戒,推动诚信建设。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共同签发了关于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的文件,同时参与慈善捐赠领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婚姻登记领域等近十个备忘录的会签以及安全生产领域等失信“黑名单”的联合惩戒工作,持续推进部门间联合惩戒措施落实。
2018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
《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
,重点将走逃(失联)企业纳入“黑名单”公布和联合惩戒范围。自2018年以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9344件,推送多部门联合惩戒11.41万户次。
广西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因为违法情节严重被列入了税收违法“黑名单”。这家公司负责人名下的桂林公司,在竞标桂林市区一块商住地时,被国土部门现场取消竞标资格。这家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审批的一笔贷款被银行暂时冻结。
经历过两件事后,这家房地产开发商决定,无论如何都先把税款缴完,修复失去的宝贵“信用”。
信用“修复”制度,既能为国家挽回税款损失,又为违法案件当事人提供了权益补救的途径,体现了税务执法的刚柔并济。郭晓林介绍,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3122户“黑名单”当事人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被移出公布。
税收“黑名单”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为传播信息而发,如涉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