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徽州丨中国最懂极简主义的地方。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6-19 08:21

正文


本文转自公众号:物道

ID:wudaoone

转载请联系物道




记得小时候,祖屋四周有山有水有农田,郁郁葱葱养人眼。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亲人搬离,曾经的祖屋沦为了旧屋,伴随祖屋远去的还有几代人同堂的快乐、淳朴自然的风景。祖屋没了,风景变了,人情淡了。


遥想数百年前,古徽州人早已懂得把维系家族纽带与保留自然风貌巧妙结合,造就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起,天井狭小幽暗,屋檐滴下雨水,生活精雕细琢地安置在天地间。


或许这些地方,有你向往生活的样子。

➊ 图片来源于「安一落」




黄山脚下,云蒸霞蔚,

粉墙黛瓦,几许人家?

小桥流水,深宅大院,

如同书写于素淡白绢的水墨画卷,

只待世人静静赏看;

如同遗落于时光深处的黑白剪影,

只待世人温柔拾起。



传说数百年前,汪氏家族几经寻觅,终于发现一处宝地:这里有黄山余脉绵延、清澈河水流经、一汪清泉作伴,恰似祖先遗梦中的安居之地。于是,汪氏子孙把这里改造成独特的牛形村落。村民们热情迎接这一“神牛”的到来,满心希望“神牛”可以带来富足。



➊ 图片来源于「6xin」  ➋ 图片来源于「日月齊曌繩繩兮」


这一宝地就是日后的宏村。岁月悠悠,这一“神牛”始终凝望着村民们在小桥流水深院中的生活,而村民们对安居与吉祥的期盼也点点滴滴地延续到家居装饰上。


漫步村中的民宅祠堂,只觉边边角角都写满精致。无论房屋构件如廊柱门楣、窗棂漏窗,还是日常物件如桌椅几案、文房用具,随处可见雕塑的灵动身姿,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➋ 图片来源于「绿岛」


在木雕、砖雕、石雕上,村民们真真玩出了花儿。他们雕刻“喜鹊登梅”,取意喜上眉梢;雕刻“东鹿西马”,希冀福禄双全、飞黄腾达;雕刻“五只蝙蝠”,盼望五福临门……


若不是对生活有一颗闲心,怎会有如此闲情逸致?若不是对生活有由衷热爱,怎会有如此细致讲究? 

➊ 图片来源于「wilton」  ➋ 图片来源于「微舟」





行走西递村中、青石路上,

只见民宅祠堂牌坊错落有致,

青山绿水瀑布点缀其间,

花卉植物林木共享芳华



在深受儒学滋养的古徽州人心里,“家族”二字重如千金。古徽州境内多山,种地无以生存,居民多外出从商,但走得越远,家的牵绊越深。


➊ 图片来源于「步履不停」  ➋ 图片来源于「王予祺」


无论是渴望落叶归根的商人,还是希望安居乐业的百姓,他们造民宅、建祠堂、立牌坊,只为实现心中“建一房而安家,择一城而终老”的理想。


漫步西递村中,随处可见民宅、祠堂、牌坊。别看其外表简淡清幽,内里却潜藏着一颗滚烫的心。村民们在此居住、祭祀、参拜,聆听祖先的召唤,感受家庭的温暖。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➋ 图片来源于「Gavin」


民宅是家之所在,寻常日子里,一家人围坐一桌尝尝热饭就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祠堂如同宗族圣殿,祭祀祖先,在集体回忆中读懂尊卑有序,在虔诚礼拜中明白忠孝节义;牌坊如同精神丰碑,只远远看见它庄严肃穆的外表,就让人心生敬畏。


无论走得多远,中国人始终深信,家族纽带应该随着时间的绵延而越发温暖,道义家训应该随着岁月的积淀而越发珍贵。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呈坎虽小,内有乾坤。

其布局符合阴阳,

其环境顺应八卦。

兜兜转转好几回,归来又是起始地。



古徽州人在家园的选址营造上可谓一丝不苟。古代风水之理念、“天人合一”之理想,皆在其考虑之中;山水灵气之吸收、人工自然之融合,皆在其规划之下。


于是乎,经由古徽州人打造的建筑,或铺展于波光潋滟的溪流之畔,或蛰伏于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或掩映于郁郁葱葱的林木之间。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言及风水,枕山、环水、面屏的呈坎是个极神奇的地方。据《易经》“阴阳八卦”:阳为呈,阴为坎,“呈坎”二字本身即有阴阳结合之意。不仅如此,那穿村而过的潺潺河流,恰似阴阳鱼的分界线;那八面环绕的青翠山峦,恰似八卦的八个方位。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游历呈坎的人大抵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行走在白墙黑瓦的房屋之间、蜿蜒曲折的巷道之中,一晃神还以为置身迷宫;而当你兜兜转转终于走出迷宫,心情又会复归清朗愉悦。


有时候,漫步人生之路亦如行走迷宫之内,迷茫时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你也能遇见心中的柳暗花明。

➊ 图片来源于「人民摄影师啊」





这里有在《菊豆》中上镜的叶氏宗祠,

有在《卧虎藏龙》中现身的叶氏支祠,

只消念念这名字,

就仿若能感受到袅袅动人的古音韵律。



绵延千年的南屏,除了历史的斑驳印迹以外,最让人心心念念的莫过于祠堂。忆往昔,祠堂承载的是净一方水土、保一家平安、续一系血脉的希望,所谓“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看今朝,祠堂又添了一个新的身份──电影取景地。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到访南屏的人们,喜欢到叶氏宗祠走走,看看《菊豆》中上演了一幕幕爱恨情仇的老杨家染坊究竟何般模样;也喜欢到叶氏支祠逛逛,想想《卧虎藏龙》中杨紫琼和章子怡是如何在雄远镖局的天井里大打出手。说来也是神奇,虽历经岁月洗礼,祠堂却不见破败,依旧鲜活如昨、艳丽如初。



➊ 图片来源于「Mark」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村落,游走在青石路上、漫步于祠堂之间,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而当你瞥见浣洗的妇女留下勤劳的背影,听到嬉戏的孩童洒下银铃般的笑声,你又会感慨千年时光仿佛从未走远。


在浮华喧嚣的年代,留出一方净土让淳朴生活绵延,是何等难得。

➊ 图片来源于「西湾临风」  图片来源于「Sawyer-Photo」





晨色晴朗中,看昔人故居款款而来;

暮色迷蒙中,看高墙院落盈盈伫立;

夜色深沉中,看百年大树亭亭如盖。



上庄,同样的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胡适在这里生活到13岁才前往上海求学,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远。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胡适,对生他养他的家乡一直魂牵梦萦。


他反复提到对少年时代的追忆、对慈爱母亲的怀念:“在上庄的那些年,感触最深的是母亲”,“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年生活在台湾的胡适,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我是安徽徽州人……”,言语间洋溢着自豪之情与思乡之意。离乡别井的游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对母亲的思念,也走不出对家乡的回望。


记忆中的老屋,已和母亲的形象、家乡的形象交融重叠。保留一座老屋,亦是保留一份真挚浓烈的情感。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婺源的前世今生,

剪不断,理还乱。

继承徽韵也好,

绵延赣风也罢,

这个人称“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

也许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



明清之际的婺源属于古徽州六县之一,因而错落于婺源的民居,同样延续了徽派建筑的风韵:依山偎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


若是单看一座建筑,只觉一黑一白、一实一虚、一阴一阳,极简之美渗透其间。若是眺望整片建筑,只觉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叠有序,韵律之美跳跃其中。


➊ 图片来源于「SUNsystem」


那漫山遍野、金黄灿灿的油菜花丛,若是没有朴素简淡、典雅清幽的民居建筑衬着,该是艳丽无味。


观之望之,人们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了更亲切的体会,对“洗尽铅华归于平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原来,理想家园并不遥远。有山作伴,有水为邻,有花可赏,有树乘凉,有瓦遮头,足矣。

➊ 图片来源于「谈笑」


愿你在天色清朗之日或烟雨朦胧之时,踏上那片如水般温润、如诗般写意的土地,凝望那片从水墨画中走出的徽派建筑。


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生活露出自然淳朴的一面。蓦然回首,心中顿悟,理想家园应该是这样。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物道:使物有悦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每天早上10:00,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在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