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怪盗团
国金证券传媒与互联网研究团队的公众号。我们是活跃在互联网、传媒娱乐、信息技术市场上的掘金怪盗团,专门寻找宝物,也就是优秀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欢迎投资者、业内人士和上市公司与我们联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笑话  ·  好好好,现在的自助餐还有群演了! ·  昨天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抑郁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 ·  昨天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PY派对 -20250221165556 ·  昨天  
冷笑话  ·  当小时候的我突然有了自主意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怪盗团

看完《美国工厂》,我最大的感想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互联网怪盗团  · 公众号  ·  · 2025-01-17 20:59

正文

作者按: 本文原作于2020年,当时《美国工厂》正是国内社交媒体讨论的焦点,很多人竟然认为它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先进性”,进而推出了“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的荒谬结论。我为此不吐不快,写了此文。转眼五年过去,上述说法已经不再是社交媒体的主流,或许这是历史的进步?

终于找到时间看完了2019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美国工厂》。在1个小时50分钟的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视听之旅结束后,我现在特别佩服与这部纪录片有关的三种人,又特别鄙视一种人。

  • 首先,我特别佩服曹德旺董事长,居然给了拍摄团队这么大的自由度。无论是高层会议室、董事长办公室还是私人飞机,拍摄团队都获准进入了,而且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拍下了真材实料。在镜头前面,曹董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想做什么就说什么;不像某些企业家,十句话里没一句真话,一张口满满的套路,还想当青年人的偶像。我最喜欢真诚、不遮掩的人,曹董似乎是这样的人。

  • 其次,我特别佩服远赴福耀美国工厂的那些中国员工。背井离乡、住在空荡荡的宿舍里、逢年过节也没有假期,顶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还要跟美国人、美国工会斗智斗勇。这种事情我想想就头疼,他们已经做了三四年了,很可能还得一直做下去(尽管应该是轮换着做)。

  • 最后,我特别佩服在福耀美国工厂里搞工会的那些员工,虽然明明知道胜算很小,虽然支持工会十有八九会被找个理由开掉,虽然在工厂里举“支持工会”的牌子会被保安请出去,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无论工会这个东西是好是坏,坚持原则、为理想奋斗的人还是值得尊重的。
那么我特别鄙视的又是谁呢? 就是那些在微博、知乎、豆瓣上面大讲“《美国工厂》体现了中国模式的先进性”,甚至发展到“《美国工厂》给美国人上了一课”的那些所谓观众。 因为他们的聒噪,我差点错过了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看完之后,我的心底充满困惑: 我们看的真是同一部电影吗? 为什么我完全没有看到什么“中国模式的先进性”,更没觉得给美国人上了什么课呢?

我只有一个最大的感想: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正站在从发展中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折点上,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加班和一腔热血,已经不能驱动下一阶段的增长了。与其说《美国工厂》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不如说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今后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越来越像美国、欧洲等“老牌发达国家”,而不是相反。

整部《美国工厂》,最让我动容、反思的,就是美国员工跑到中国来,参观福耀总部工厂、出席福耀年会的那一段。我去过美国,但是没在美国的制造业工作过,对美国铁锈地带的生活方式没有印象;但是我在中国的工业大省生活过,也拜访过很多中国工厂,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深有体会。很多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事情,通过美国人的眼睛一看,就不那么正常了:

  • 福耀总部工厂里的工人,每年往往只能回一两次家,忙起来甚至过年都不能回家。哪怕是已经有两三个小孩的已婚员工,也只有把孩子放到老人那里。看得出来,他们特别思念家人,可是没有办法。
  • 安全和劳动保护意识是很淡薄的,老年工人们不戴防护镜就去捡碎玻璃,让美国人大惊失色,恨不得当场提出制止。
  • 军事化管理渗透到了工厂的每个环节,例如每个班组开例会之前要站队、报数,还要元气满满地大声喊话。这种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 虽然没有提到工资,但是可以判定,福耀中国工厂员工的工资肯定低于美国,而美国员工的工资其实已经是当地很低的水平了。

看完这一段,我倒是更加敬佩福耀了。中国哪个工厂不是这样的,就连互联网这种先进行业也在搞996、搞军事化管理、为了公务侵占私人空间。福耀居然把这些现象原原本本地展示给了拍摄团队,既没有试图遮掩,更没有试图用冠冕堂皇的言论去解释。我猜测,在同类公司当中,福耀的劳动条件和报酬很可能已经是比较好的了(如果不是最好之一的话)?

在微博和知乎,有一种奇怪的说法: 美国员工代表参加福耀总部年会,体会到了中国集体主义精神的强大、企业文化的凝聚力,甚至感动的哭了起来,充分输出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云云。 我们看的可能真的不是同一部影片? 福耀年会的表演有一些亮点,不过总体看来,仍然是非专业的、内部性的,谈不上特别大的震撼。 由于语言区别,那几位美国员工能不能看懂还是问题。 我没有注意到美国员工“感动的哭了”的镜头——有人能帮我指出来吗?

关键在于,集体主义、企业文化这些东西,也是美国很久很久以前玩过了的。不要以为美国人就是“个人主义”“一盘散沙”,美国人也有集体荣誉感,不然人家是怎么打赢两次世界大战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就是以IBM为代表的老一代美国公司,当年IBM员工人手一本企业歌曲小册子、人均深蓝色西装、说话老派客气可是出了名的。但是,因为美国已经渡过了那个阶段,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把老的那一套给扬弃了。让美国人学习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你怎么不让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回到初中学习匀速直线运动?

《美国工厂》第二个让我动容、反思的地方,就是中国员工在摄影机面前讨论如何战胜工会、如何开掉工会的积极分子。一个车间基层干部毫不避讳地说:“你看,这个老美就是工会的人,我跟他混的很熟。我告诉你,下个星期他就不在这里了!”这种话如果由公司总裁或者中层以上干部说出来,我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他被一个中国普通员工说出来了,而且这个中国员工的工资很可能还没有他的美国同事高……

当然啦,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工会是罪该万死的,是撺掇工人破坏生产的,美国铁锈地带的没落就是该工会背锅。大家齐心协力,投票把工会给否决了,就可以大踏步地狂奔,提高工时、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这样下去一年之内工厂就能盈利了,三年之内老板的法拉利就可以换成兰博基尼了……

虽然我也不太喜欢美国的工会,但是我觉得福耀美国工厂的工人(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还是应该感谢工会,起码工厂为此给全体员工每小时加薪了1美元。无论如何,我还是非常钦佩福耀赋予的拍摄自由:就算是敏感话题,你就拿去拍好了,拍到什么就是什么,用不着遮遮掩掩。观众也应该感谢厂方的这种开放态度。


在“著名精英论坛知乎”,有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 “为什么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知乎精英们的意思是,中国已经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业席卷了世界,接下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服务业乃至金融业等传统的“高大上”产业里,也要席卷全世界,让发达国家无路可走; 铁锈地带的今天就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明天,欧洲和美国的下一代会过的非常惨,等等等等……

我不是特别懂经济学,也好久没去过美国了,无法判断中国到底是不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我只想问一个严肃的问题:

我们粉碎发达国家是图个啥呢?难道不是为了自己成为发达国家吗?

是啊,除了个别心理变态者,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让别人的日子过得更差吧?“损人利己”虽然不道德,但是在实践上还算可以理解;“损人不利己”呢?发达国家跟我们没仇,世界上任何爱好和平的人民跟我们都没仇。我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发达国家——谁不希望呢?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如果中国将在一两代人之内变成发达国家,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提出跟美国工人类似的要求,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也会向现在的美国趋近。等到他们长大了,看着《美国工厂》,很可能会嘲笑甚至无法理解我们这一代人,而不是觉得我们如何英明神武、高大伟岸。

  • 我们的晚辈不可能再接受996了。甚至现在的90后、95后就已经不再接受996了。他们不认为这是“修来的福报”。
  • 他们不会再忍受一年四季努力工作、只能回家两三次的生活。如果他们有了孩子,绝不会容忍孩子一年有360天远离自己。
  • 他们也会觉得12美元的小时工资太低了,甚至24美元都不够。他们不会在乎老板买了兰博基尼,前提是他们自己要能买车。
  • 他们也不会接受军事化管理了。别说军训,现在的90后员工恨不得连制服和工牌都扔掉,打卡也是不得人心的。
  • 至于不戴护目镜捡玻璃渣、不穿防护服进入高热车间、因为运输车超载而受工伤,这种事情根本别想让他们接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