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亦庄  ·  北京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二〇二五年新年献词 ·  16 小时前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售电公司退出售电市场公示(2024年第十批)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12月28日北京天气早知道,来看AI数字人的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汶川地震幸存者肖像:风尘刻画了你的样子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05-12 20:19

正文

◇ 汶川地震6周年后的地震幸存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武汉晚报记者邱焰赶到灾区,拍下了一幅幅照片。一年后,他重返灾区,找到了镜头中的部分幸存者。又过了5年,邱焰第三次走进这片土地,用镜头感受他们的生活。9年过去,5月的风温润而柔和,把我们带到2008年5月12日的震后。图文转自微信公号“谷雨故事”(id:GuyuStory)。



你的样子

摄影/邱焰

撰文/邱焰

编辑/迦沐梓


 曹良英



01 03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汶川地震后,59岁的灾民曹良英背着她6个月大的孙子罗远航望着地震被毁的家园。


02 03  2009年5月6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幸存者60岁的曹良英和地震幸存者1岁半的孙子罗远航拿着地震后望着家园废墟的照片。


03 03  2014年5月3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汶川地震”6周年,地震幸存者65岁的曹良英和地震幸存者6岁半的孙子罗远航拿着地震1周年时拍摄的肖像。


 刘世杰


01 03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汶川地震后,地震幸存者6岁的小男孩刘世杰坐在救灾篷里望外看。


02 03  2009年5月6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中心学校。“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幸存者7岁的刘世杰拿着地震后在救灾篷的照片。现在,他是镇中心学校学前班学生。


03 03  2014年5月3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汶川地震”6周年,地震幸存者12岁的刘世杰拿着地震1周年时拍摄的肖像。现在,他是镇小学5年级学生。


 龚悦


01 03  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绵阳市火车站。汶川地震中受重伤被截肢的18岁的龚悦(左)和68岁的黄其贵躺在担架上。


02 03  2009年5月7日,四川省绵阳市。“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幸存者19岁的龚悦拿着地震受伤后躺在火车站站台上的照片。当时,她是北川中学学生。


03 03  2014年5月5日,四川省老北川地震遗址。“汶川地震”6周年,地震幸存者24岁的龚悦拿着地震1周年时拍摄的肖像。


 姜刘


01 03  2008年5月28日,武汉市同济医院。汶川地震中脑外伤一时失语的14岁的姜刘躺在病床上。


02 03  2009年5月6日,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湔氐中学。“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幸存者15岁的姜刘拿着地震后脑外伤失语躺在病床上的照片。现在,他是湔氐中学学生。


03 03  2014年5月4日,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汶川地震”6周年,地震幸存者20岁的姜刘拿着地震1周年时拍摄的肖像。现在,他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李德强


01 03  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绵阳市火车站。汶川地震中受重伤的29岁的李德强躺在伤员专列上。


02 03  2009年5月10日,四川省安县雎水镇。“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幸存者30岁的李德强拿着地震后受伤躺在伤员专列上的照片。现在,他是一名货车司机。


03 03  2014年5月4日,四川省安县雎水镇。“汶川地震”6周年,地震幸存者35岁的李德强拿着地震1周年时拍摄的肖像,流下了眼泪。


 梁可馨


01 03  2008年6月12日,武汉协和医院。汶川地震中受伤左腿截肢的7岁女孩梁可馨在病床上拼房子积木。


02 03  2009年5月7日,四川省江油市。“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幸存者8岁的梁可馨拿着地震后在医院病床上拼房子积木的照片。现在,她是胜利街小学学生。


03 03  2014年5月4日,四川省江油市。“汶川地震”6周年,地震幸存者13岁的梁可馨拿着地震1周年时拍摄的肖像。现在,她是江油市实验中学读初一学生。



 消逝的风景线

2008年5月21日,彭州,多云转阴


11点多钟,一下飞机,成都双流机场的气氛就让我紧张起来。接我们的车还没有到,为了赶时间,我和报社的文字记者李咏商量,打的与接我们的车碰头。我是再三申请才被批准来地震灾区的,这个时间来灾区对我来说已经很迟了,因为我痛苦的灵魂从“5.12”开始就已经来到了这片土地。


在成彭高速的入口,我们见到了来接我们的济南军区某部军车。在车上,少校邓胜祖一路介绍,他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读研,临近论文答辩。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决定随原来所在的部队开赴前线。13日下午,部队来到距汶川县以南35公里处的彭州市小鱼洞镇驻扎,抢救群众生命,转移被困群众。


军车穿过通济、小渔洞和龙门山一带,道路两旁民宅几乎全部倒塌,满目疮痍。


在通济中学搭成的简易棚里,高三学生刚刚复课,课桌上堆满了高考复习的书籍,女教师正在授语文课。临时“教室”边的草地上绽放着粉红色的玫瑰。


离震源仅30多公里,跨越百米河谷的小渔洞大桥被地震震塌,两边引道严重变形,下游几百米处搭起的浮桥,被湍急的河水冲刷着……据说,就是靠这座“生命之桥”,2000多名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才得以进入白水河和银厂沟营救出数千名伤员。


黄昏,车开到银厂沟一带已无法行驶,昔日风景如画的银厂沟风景区,也因山体断裂滑坡变得面目全非,山体植被被乱石覆盖,挖掘机在疏通溪道。埋在废墟底下的躯体经过连日来的雨淋日晒,在空气中散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


废墟上没有人,偶有鸟儿掠过,发出嘎嘎的叫声,山间寂静得要命。


 废墟上的背影

2008年5月22日,彭州,晴


◇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地震后的废墟。


从部队野外帐篷里醒来,太阳已经爬上了山。这一夜,我处在半梦半醒之间。


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通济镇大部分村庄被夷为平地。上午,我背着相机来到一个村庄,一片倒塌的民房区,济南军区某部的十几位战士正在废墟里为灾民翻找家具。


废墟的另一头,一位农妇背着她6个月大的孙子望着被毁家园的背影吸引了我。她告诉我,当时,她带着娃在房子外面玩,突然,地面上下抖动,接着像筛筛子一样左右摇晃,好多人从屋子里往外跑,房子就垮了。


在桥楼村,7岁的小男孩刘世杰的家被毁,他坐在救灾篷的窗边,两眼痴呆呆地望着天空,我问他,可他什么也不肯说。


3岁的小女孩张雨文被她的妈妈抱着,在她家的废墟旁哭个不停,她的爸爸坐在瓦砾上垂着头……


下午3点左右,我在帐篷里刚刚感受了一次余震,就接到长江日报资深记者余熙和集团保卫科科长鲁春林打来的电话,说他们也来到了灾区,并正赶往驻扎在彭州的俄罗斯医疗队。


夕阳西下,我也赶到了俄罗斯医疗队,21顶圆滚滚的双层充气帐篷横卧在彭州职业中学的运动场上,帐篷上方飘扬着中俄两国国旗。每间帐篷的入口处都贴有中俄两国文字的标牌:手术室、药品室、病房、队员宿舍等。


医疗队中方领队张清东说,这是一支医疗界的“快速反应部队”,隶属于俄罗斯政府紧急救灾部,由67名经验丰富的队员组成。“这支在国际医疗救援界赫赫有名的队伍,在接到命令之后,所有队员可在3个小时内从俄罗斯各地完成集结,通过自己的伊尔76专机立刻赶往全球任何地方,因此也可看成是一座空中流动医院。”


夜幕降临,一个帐篷入口处挂出一个牌子:正在手术……


 重伤员外运

2008年5月23日,彭州——绵阳,晴


◇ 2008年5月23日,在四川省绵阳市火车站,众人托举着地震受重伤者上火车。当天,265名在地震中受伤的人被运往武汉救治。


早晨,我被余震惊醒。


在彭州一个汽车租赁市场我们租到了一辆宝蓝色“北京现代”轿车,急驶什邡市重灾区。


路上,我一直在联系武汉派往什邡灾区医院的骨科医生杨中华,电话好不容易接通了,他在电话里说,今天下午有一批重伤员要从绵阳火车站运往武汉救治。我立刻告诉开车的詹师傅:“改道去绵阳!”


13点30分左右,我到达绵阳火车站。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和湖北省武警总医院等6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已经在站台等候,准备接送伤员。


14点30分,一批伤员被抬上站台。一位左腿截肢漂亮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躺在放在地上的担架上,身上盖着一床条纹毛巾毯,正在和家人话别。“她叫龚悦,再过几天就是18岁生日。”地震当时,在北川中学读高二的她和其他同学被压在两三米深的废墟下面。同班男生给龚悦挖出了一条呼吸通道,可龚悦的左脚却被大梁紧紧压住了。次日清晨7时,万般无奈的救援人员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用消防剪直接实行了肢体离断。


15点左右,“救-12专列”的全封闭玻璃窗被卸下,10多双手托起一副担架,将躺在担架上的伤员通过列车窗口,平稳地递进了车厢。


车厢里,大腿和颅内严重受伤的7岁女孩赵娅痛得直哭,死死地抓住她爸爸的头发;左腿截肢右腿骨折的7岁女孩梁可馨躺在卧铺上亲吻着她的妈妈……


17时,载着260多名四川灾区伤员的“救-12专列”,从绵阳启程开赴武汉。


 破损的壁画

2008年5月24日,绵阳——绵竹,多云转阴


上午,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前,大型交通车一字排开。


 “漩坪乡的马上上车!”“擂鼓镇的马上上车!”现场广播一遍又一遍,成千上万的北川县受灾群众大包小包携儿带女挤上返乡的专车。


体育馆的另一边,绿色帐篷里,擂鼓中学初一学生陈召君在90多岁曾祖母的安慰中熟睡在地铺上。地震发生后,陈召君一直没有见到她的父亲……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绵竹市汉旺镇重灾区,十多米高的钟楼指针停在“2:28”,镇子上的大部分楼房已经垮塌和摇摇欲坠,道路隆起,铁轨扭曲。我站在沿着一条水渠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让人心痛。


来到汉旺镇政府大院,这里已是一片废墟,唯有一面国旗还处在半旗的位子。


离镇政府不到100米处是一所幼儿园,我壮着胆穿过门廊,进到园内,房子已经震垮和裂缝;走廊栏杆坠落,积木撒满一地;一幅依着楼面建起的“儿童乐园”瓷砖壁画破裂残损,壁画下的废墟上,一只满是尘土的玩具熊静静地躺在那儿;墙头挂着的小纸鹤随风轻轻地摇曳,园子里十分静寂。突然,一声猫叫,我吓了一身冷汗。


 死去的孩子埋在父母心里

2008年5月25日,都江堰,零星小雨


◇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震后雨中的广场钟楼,指针永远停在了地震时刻“2点28分”。


这天,是我到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的第5天。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废墟旁,许多哀悼者在鞠躬。这时,一个十几岁的男孩骑着自行车缓缓地来到这里,轻轻地走到废墟上,默默地望着残垣断壁上的国旗和“自信、快乐”几个不完整的字……


我不忍心打扰他,大约30分钟后他要返回时,才上前小声地问了一句:“同学,你有朋友在这里吗?”


他点了点头,“是邻居!”


“他的爸爸妈妈刚刚掩埋了他,我每天都来这里一趟……”


我问:“能带我去看望一下他的父母吗?”


他答应了,骑着自行车,我跟在后面。引路的小男孩叫尚成元,14岁,在聚源小学读书。他的邻居好朋友许家雄,地震时在聚源中学遇难。


突然,他停了下来,犹豫道:“还是别去了吧!你去见他的父母,我担心他们受不了。”


经过我的劝说和请求,他还是指了指那远远的救灾棚。


遇难孩子的妈妈见到我时已欲哭无泪,父亲生病躺在床上。此时,我也默默无语。


“娃儿16岁,在聚源中学读初三,成绩很好,马上就要考高中了,是个乖娃儿……”不知是谁在旁边说了一句,再也没有了声音。


死去的孩子埋在父母心里。无边的沉默像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不好意思开口采访,更不想用快门声打扰他们。悄悄地离开了。心中祈祷他们能早日走出悲哀,开始新的生活。



作者介绍


邱焰,现任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晚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会长。


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两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三次获得“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获得第六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HIPA)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特别奖、98中国青年“十佳”新闻摄影记者榜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杰出摄影记者奖和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银奖,被评为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摄影记者,获中国德艺双馨摄影师称号,获湖北新闻名人、名记者称号。


多次参与国内重大新闻报道,如三峡大江截流、三峡移民、围剿非法传销、打捞中山舰、98长江抗洪救灾、建国50年庆典、武汉“6.22”空难、审判牟其中、抗击非典、2008年抗击冰雪、“5.12”汶川大地震和周年祭等。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