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产业评论
业内最专业、最优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及综合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夕小瑶的卖萌屋  ·  今天不止是A股疯,这家国产大模型也疯了!AI ... ·  昨天  
夕小瑶的卖萌屋  ·  今天不止是A股疯,这家国产大模型也疯了!AI ... ·  昨天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关爱路痴,人人有责 ·  5 天前  
iOS中文站  ·  iOS18惊现“零件激活锁”,以后iPhon ... ·  4 天前  
iOS中文站  ·  iOS18惊现“零件激活锁”,以后iPhon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产业评论

回归20周年,香港电影人是如何征战内地的?

文化产业评论  · 公众号  ·  · 2017-07-01 23:35

正文

第1671期文化产业评论:1997年香港回归,转眼已经走过20个年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到1997年香港回归,再到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订,内地和香港的电影开始共同摸索着如何磨合、共融和共赢,很多人小时候刷了无数遍的82版《少林寺》是内地香港的合拍片。在这个磨合的期间,香港导演们也在尝试着走出“东方好莱坞”,寻求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最后绝大多数却又选择回归北上,香港电影也与内地有了更多的文化融合。

 

作者:萧蓝羽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香港电影曾是华人文化的重要符号,无论是粤剧戏曲片,还是功夫片、警匪片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港片都曾经风靡世界,香港电影也因此获得了“东方好莱坞”的声誉。

 

香港电影曾西征好莱坞落败而归,与内地合作渐成主流

 

面对世界范围内对电影的巨大需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开始了高度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巅峰时期的香港电影年产量达到了三百多部。这时,香港的老牌导演们也想走出“东方好莱坞”,西征真正的好莱坞。

 

上世纪90年代起,吴宇森陈可辛徐克王家卫、林岭东等有名的大牌导演们前赴后继征战好莱坞,带出香港电影界一拨“留洋”的风潮然而“水土不服”不少导演铩羽而归……

 

吴宇森可以算是在好莱坞发展的很好的香港导演,从93年的《终极标靶》到03年的《记忆裂痕》,前后待了10年时间。他凭借作品《变脸》奠定了自己在好莱坞A级导演的地位,《碟中谍2》还曾一举拿下2000年全球票房冠军然而此后,身处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吴宇森还是败在了《风语者》和《记忆裂痕》上,他既不能让中国观众找回熟悉的侠义情怀,也不能满足欧美观众的审美要求。




除了王家卫的好莱坞孤本《蓝莓之夜》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他港导到了好莱坞清一色拍“命题作文”——动作片。于仁泰、林岭东、彭氏兄弟、徐克在好莱坞拍的都是最熟悉的灵异、动作题材,不免有些戴着镣铐跳舞的束缚感,《曼谷杀手》、《弗莱迪大战杰森》、《地狱醒龙》都难逃恶评。

 

直到2003年,这一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个转折点。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随后,广电总局颁布了三个关于合拍片的新规定(即《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经营资格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从制作到发行放映各个环节都放开了政策上的限制。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大批香港电影制片人开始进入内地电影制作市场。那时内地电影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一批民营的电影公司开始出现,内地和香港电影的合作方式也因此越来越多。一方面,香港电影公司与内地电影公司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大批量香港导演选择到内地拍片在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磨合期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也成为了中国合拍片中的主流。

 

2015年,共有内地香港合拍片48部,其中,《捉妖记》以24.39亿元人民币创下2015年华语影片票房纪录。2016年,中国内地的电影票房总额达到了492.83亿元人民币,排行前15的国产影片当中,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有8部,除《盗墓笔记》外,均为内地香港合拍片。综合来看,近几年每平均每年已经有超过五十部的香港内地合拍影片 




香港老牌导演成功北上,主旋律影片也颇受青睐

 

内地香港合拍影片渐成主流的背后,是香港导演们的北上之路。

 

内地广阔的电影市场绝大多数的香港电影人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自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正式签署以来,香港的许多优秀的电影人才都重新规划了他们的事业版图,纷纷北上来到了中国大陆延续和开拓自己的电影事业。

 

北上的选择,对于一部分香港电影人来说,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在今年的春节档,票房成绩位居排行榜冠亚军的两部电影均出自香港电影的巨匠之手: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由其长期合作伙伴唐季礼导演,影片最终以17.53亿人民币的成绩位居2017春节档票房榜榜首;由徐克导演、周星驰监制的《西游·伏妖篇》包揽了16.56亿的票房。

 

 

值得注意的是,继香港导演们集体北上之后,他们所拍电影的题材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一些香港影人流露出了“走更远”的意愿,他们不仅仅想要简单地把他们的商业电影搬上银幕,变得更愿意执导主旋律电影了。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今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已有两部主旋律献礼影片将在今年上映,而这两部影片均出自香港导演之手。

 

第一部是《建军大业》,也是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该主旋律系列片中的前两部均由中国电影集团原负责人韩三平和大陆导演黄建新共同执导,而这部新作则将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

 

同样作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另一部“献礼”影片香港导演林超贤《红海行动》。这部影片是《湄公河行动》的姊妹篇,拍摄于摩洛哥以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海军某护航舰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惊险过程。该影片除得到了中国军方的支持和协助,还将有可能作为十九大的献礼影片上映。



 

香港资深电影人执导这些主旋律电影的现象始于徐克导演2014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3D》这部翻拍自文革“样板戏”之一的电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014年票房总收入达8.84亿人民币,以现代化的动作场景和最新3D技术的运用吸引了相当一批的年轻观众。不少电影人看到,原来传统说教意义的样板戏还改编为如此好看的江湖侠义故事,主旋律类型影片也能在娱乐化的电影市场上取得不俗成绩。

 


从那时起,中国市场上便接连涌现出一批香港导演执掌的主旋律电影,2016年,以拍摄惊悚片见长的香港导演彭顺执导的电影《我的战争》讲述了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者的故事;另外还有麦兆辉执导的今年上映的《非凡任务》,讲述了一个在贩毒集团中卧底警察的故事。这些影片都由中国大陆演员担任主角,香港导演执导。 

 

香港电影与内地的文化融合血脉相连

 

香港导演们选择北上,除了内地有更大的市场之外,取景的多样性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为香港导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题材内容他们从神话传说、楚汉争霸、三国故事、明清宫廷中不断突破思维与技术的局限,和内地导演们一起丰富着电影的类型内地香港的合拍片不仅在人才、题材、技术手段上日趋和谐,文化上的水相互融合也带来了更多积极的力量 

 

以前的《狮王争霸》、《唐伯虎点秋香》等虽然也是合拍电影,但仍以香港文化为主导。香港回归后,厚的内地文化逐渐影响着香港电影深受西方文化、岭南文化影响的香港电影在回归后渐渐消除了文化身份焦虑,在“北上”的过程中找到了归属感,“娱乐至上”的创作理念也慢慢被“寓教于乐”取代。

 

成龙以往的电影往往描绘华人在异国的困境,而如今的《十二生肖》、《功夫瑜伽》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周星驰在保持着独有喜剧风格的基础上,在《少林足球》《功夫》中开始表达对传统武术的向往,对恕人恕己的宽厚精神的追寻又借《美人鱼》探讨经济发展如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生;陈可辛在经历《武侠》的重创后发现大片之路走不通,重新回到自己擅长的现实题材领域,培养自己的内地编剧团队,紧贴时代步伐以现代年轻人们在发展浪潮中的创业史为主线,拍出了口碑票房双收的《中国合伙人》。

 

 

年轻一代的香港导演们表现同样亮眼,与老牌导演们相比他们能更好地进入内地节奏,不拘题材,以香港相对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融入内地相对完整的电影美学比如曾国祥导演的《七月与安生》、《醉后一夜》等作品很好地接入内地文化,展现内地年轻人的青春岁月和生活经历 

 

内地香港合拍电影从纯粹“香港制造”的港式人文中开拓出更广阔的文化价值,就像春娇和志明的爱情故事一样从香港延续到北京,找到了心灵稳妥的归宿。

 

结语

 

我们能够看到,内地香港合拍影片取得不俗成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内地更大的市场确实提供了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更多资本注入也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眼下,中国电影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是广阔的人才市场,一方面是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和伴随社会发展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题材,为新一代电影人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造空间。而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共融,香港与内地在电影制作上的协作越来越深入,有关内地电影、香港内地合拍片的概念也愈加模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一个崭新的华语电影符号正在渐渐凸显。



报名•在职研究生 | 2017北京大学 文化产业专业

请点“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关爱路痴,人人有责
5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