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在高处受「未读文化」之邀请,参加了由其举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最美书店周”活动。
作为一年一度的阅读嘉年华,其中的重头戏自然是给大家献上一份主题书单,今年也不例外。
经过 40+公众号评委,90+书店品牌和 300+实体书店负责人的初选和复选,最终有 35 本书脱颖而出。
而在这份主题书单中,有一本书小拇哥觉得很特别,想特别推荐给大家。
它就是由领读文化出品的
《万物有灵: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
。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动植物插画,其绘者是一位来自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
细井徇
。
这是一本关于《诗经》的书。不过和大部分讲诗经的书所不同的是,这本书重点关照了诗经中的草木鸟兽鱼虫。
书的目录安排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非常相似:草部、虫部、鱼部……物物归类,合为一本。
这也正是小拇哥认为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我们知道,《诗经》之所以相比《楚辞》更为易懂,是因为诗经中有很多生活场景的描述。
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表现了草木之美;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则又表现了鸟兽之美。
《诗经》善于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生活中的美好。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都
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从生活中衍生美的能力与智慧。
然而可惜的是,小拇哥和生于城里、长于城里的娃娃们一样,既没见过蒹葭,也没见过桑树。
那时的上课又不如现在,投影、ppt、网络图片满天飞,所以
书中那些蒹葭漫漫中,隐隐约约见伊人于水畔的美景,只能凭借想象去弥补了。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与现代难以融合。常常让人无法感受其中的美感。时代相隔甚远是其一,更多的原因是:
现代人对书中的内容缺少了共鸣。
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周边已很难出现蒹葭和卷耳,单凭书中一句“在水一方”,实在是很难体会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美感。
无法令人产生共鸣的作品,是没有灵气的。
就好比一本厚厚的《进化论》,永远没有与人互动的动物园来的有趣。
带着小小的期待,小拇哥一收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品味起来。然而打开《万物有灵》之时,心中还是觉得非常震撼:
196 幅彩色手绘原图,130 多首流传千年的诗经篇目,215 种名物现代简要注释
,无不用名物之美诠释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而更为出彩的地方则在于,书中为每一个诗篇配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扫描二维码后,即可收听诗经的朗读。这种诗、书、画、音相结合的方式,为解读《诗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这种耳目一新的图解方式,不但能让我们从相关的注解中,了解到这些可爱生灵在古往今来中的一些称谓变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那一幅幅神彩飞扬而又曼妙多姿的图谱,可以在细心研读和揣摸《诗经》的过程中,
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寄情于景的悠悠草木之情,享分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寄寓,体会到“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恋恋家国情怀,参透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温暖人生境界。
在这种
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愉悦
中,《诗经》所蕴育的深刻思想,所传递出的千年智慧,所汇聚的文化底蕴,便在这种如诗如画的恬淡氛围里,氤氲开来,时时牵引着我们的目光,激荡着我们的胸怀,昂扬着我们的精神。
不过,书中更多的还是从动植物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