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央作出决策,成立全国社保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主要有两个背景: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国企改革。
先谈老龄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迹象开始显现。90年代进一步加 速,在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老工业基地,领取退 休金的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往往变得很大。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已很明显。
当时我们看到,国际上所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由于供养人口比例很高,工作着的一 代人可能要赡养过多的老年人,往往资金紧张、社会保障的压力大。
而且,由于中国在较长时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逐步形成“四二一”家庭结 构,一般情况下,一对夫妇将负担5个人——双方父母和孩子,完全依靠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显然 很难行得通;而已经建立的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也将随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给资金的需求带来压力。
这就急需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建立一个专门的社会保障 基金,以备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之后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下岗职工比较多,再就业比较困难,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在缺乏社会安全保障网的情况下进行国有企业改 革重组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已刻不容缓。
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建立起覆盖城镇国有部门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人的养老金、医疗费都 由企业负责支付和报销,而当企业亏损、入不敷 出时,则由财政给予补贴。那个年代,每年财政预算里都有企业亏损补贴科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本经济制度 的建立,各种所有制单位的发展,这种保障已经 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逐步推进。到本世纪初,在城镇初步形成了以职 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在当时,农村的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没有真正开始。
在城镇,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虽已建立,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刚刚开始。尤其至关重要的是,虽然某些制度已 经建立,
但过去没有资金积累,通过社会统筹和 职工个人账户集中的资金,不少地方也不能满足即期需要,中央财政每年要用巨额的预算资金来弥补缺口。
可以说,资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力度,扩大覆盖范围的拦路虎。
而且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 临,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为了满足社会保障资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不宜提高缴费标准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未雨绸缪,从多种渠道筹集和积累一笔基金,发挥补充 和调剂作用。
2000年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后来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受邀 来北京参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老板在会见刘遵义时 说,我们中国也要像国外一样,建立养老基金。通过资本运作,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以解 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
他还说, 将来我来当这个基金会的主席。
刘遵义当即表 示:朱总理的设想非常好,这是长远之计。 大概到了2000年五六月份,国务院办公厅 通知我下午4点到京西宾馆第九会议室开会。当 时,朱老板在京西宾馆开会,散会后他就直接 过来了。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还有国务院一位副秘书长, 我当时是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朱老板讲了他对建立一个全国社会保障方面基金的 基本考虑,并提议我担任基金会主席。我说: “总理,您不是跟外宾说将来由您当主席吗?” 他说:“我只是说说,我真能那么干吗?!”会上,大家的初步意见基本统一后,镕基同志对我说:“你找一些人研究出一个方案,报国务院常 务会议讨论一下。”
由此,这个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回去以后,我找了一些人进行研究。在借鉴
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点,设计出一个 方案。我事先向镕基同志个别汇报。
我说:“国外都叫养老基金,但根据您说的,我们这个基金 将来使用范围比较广,不仅用于弥补养老基金不足,还要用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上面,是称养老基金,还是叫社会保障基金?”镕基同志考虑了一下,说还是叫社会保障基金。名称就这么 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选理事的问题。镕基同志明确说,理事一定要选社会上声望高、群众信得过、 比较廉洁、没什么大问题的人。让这样的理事 来管基金,人民群众才会放心,而且他们出主意 的水平也会比较高。镕基同志观点非常正确。为了确定理事会名单,我曾多次向他汇报。
最后, 国务院聘请的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有甘道明、刘克崮、刘国光、刘枢机、张左己、张俊九、陈锦华、经叔平、杨纪珂、袁宝华、崔乃夫、楼继伟。他们中间,有的过去担任有关部门重要职务,有的当时还担任着重要职务,有的为社会知 名人士,有的则是企业、职工以及私营工商业代 表,都非常热心于这项事业。
2000年7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其中一 项议程就是讨论建立全国社保基金及其理事会。 我列席参加,汇报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以及组建理事会的方案。汇报结束后,当时主管工业的副总理吴第一个表示支持,明确说:建 立全国社保基金好!很必要!并且指出,这个钱 是老百姓的养命钱,
在运营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 第一位,不能损失。
李副总理和其他各位国 务院领导也都表示赞成。
会上大家意见一致。镕基同志说:既然大家都同意,我在这提个名, 刘仲藜来当理事长。不久,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讨论建立全国社保基金的问题。我没有 参加,具体的讨论情况不知情,后来听镕基同志 传达,我们提出的方案通过了。镕基同志还跟我 说,中央把全国社保基金看得很重,视之为重要的财政战略性储备资金。这足以说明党中央对建全国社保基金的重视程度。
2000年8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 建立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 会。不久,我的任命下来了。
镕基同志让我起草一个新华社通稿,把建立全国社保基金的背景、 过程、意义写清楚,让全社会都能知道,将来基 金的账目也要按时公布。我把写好的稿子送给镕 基同志,他亲自作了修改。
9月25日新华社在全 国发了通稿,9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