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播了一半了,基本不用几集就能上一次热搜,每个人物来首主题曲,造势玩的不要再猛烈。第一季虽然不能算是上乘之作,但确实收获不少好评,直到大家心心念念盼来了第二季,结果……一部都市剧硬生生变成低配版小时代(对,低配版,小时代浮夸奢靡、三部到底多纯粹)。
人设越来越做作,安迪走了玛丽苏路线,樊胜美继续演着苦情戏,邱莹莹还是一点脑子没长,剧情不接地气,怎么狗血怎么来,与老百姓的生活渐行渐远……眼看着风评就要落第一部一大截了。要知道,一部电视剧,制造话题很容易,但是还原生活却不易。
《欢乐颂2》宣传海报
想想近些年,国产剧真的没出过什么评价高、质量硬的都市剧,那天家人在津津有味地看《雪豹》,这部抗日青春剧评价还不错,但台词也同样让人尴尬的出戏。想赚钱?容易。买网络小说IP翻拍,当红偶像、鲜肉尬演霸屏,绑CP造势宣传……不论电视还是电影,《欢乐颂》们面目有些相似——躁,非常躁。
有网友吐槽:22楼五个女的这么吵,怎么没有物业过来管管!
好,现在让我们静一静,一居君想聊聊前阵子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作为60后导演,是枝裕和为大众所熟知并不算早,暂不提早期的《幻之光》、《奇迹》,大概是从2015年的《海街日记》开始,人们才注意到这个把片子拍出“不温不火”人格的导演,而他有关日本家庭生活的电影中,《步履不停》算是最为经典的一部。
如果说《欢乐颂》们是在演一出戏,而《步履不停》讲的就是真实生活。
《步履不停》剧照
在这部片子之前,是枝裕和影片的注意力一度集中在“死亡”这个字眼上,后来母亲的去世让他的目光从“死”转向“丧”,他说服丧让人获得成长。是枝裕和也承认:“《步履不停》是我的风格,如果说北野武的起点是黑帮片,那我的起点就是家庭伦理剧。”
《步履不停》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位于偏远小镇的横山一家,退休的医生父亲,操持家务的母亲,三个孩子:长子15年前救人溺水身亡;次子坚持自己理想却失业,娶了带着孩子的女人;姐姐一家心里也打着小算盘,想和父母一起住在大房子里。在长子忌日这天,全家又聚在一起……
平淡琐碎的生活,缓慢的调子,却把人物和人性刻画地耐人寻味。电影在两个小时内把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拿捏精准,每一个细节就是一段故事。
▲倔强的老爸故意与家人疏远,独自在小屋中留神着墙壁那边一家人的动静,等女儿找过来,马上装忙。同样,埋怨次子找了一份不足维持生计的艺术工作,却又在送别后喃喃自语“过年还会回来吧”。
▲一起散步,阿良见年迈的父亲步履蹒跚,故意停下脚步玩手机,让父亲走在前面。说白了,是尊敬,也是给父亲一些面子,更让自己的特意等待不那么明显,更符合男人之间的感情模式。
是枝裕和在拍电影之前一直是纪录片导演,九年的纪录片创作对他日后的电影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纪录片的特点就在于:没那么明显的戏剧冲突,有特别多的生活细节。这在他继《步履不停》后拍的一系列就家庭片中可以看出。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这是是枝裕和在随笔《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写下的话。
不论是《步履不停》中倔强又可爱的老头儿、举手投足都是寻常妈妈的老太太,还是《比海更深》中让人可怜可恨的“赌徒”爸爸,是枝裕和镜头下的人物众多,但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一个个骨子里都带着平淡生活打磨出的力量。反观《欢乐颂》里,借网友评论:人物都像从挂历里走出来一样挤眉弄眼装模作样……
《欢乐颂2》剧照
如果《欢乐颂》瞄准的受众是80、90这两代都市群体,那么很显然,它失败了。华尔街精英跑到巴厘岛拍调情MV,暴发户管朋友的“闲事儿”有点太热心,上一季别人送个真包还要卖掉的白领,如今在各大赞助商的助力下大牌加持。实在是:高不成、低不就。让人感觉编剧好像并不认识自己笔下的精英、富二代、白领甚至普通人。这部剧想要把五美都塑造好、全表现到,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这五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并成为患难见真情、时代姐妹花的几率有多大?微乎其微吧。
《海街日记》剧照
同样是描述年龄相仿的姐妹的群体戏,《海街日记》相比之下就让人舒服很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说明,也不是所有已经明白的事情要加以强调、渲染,埋梗时不露痕迹,揭盖时大方从容。这就是片子让人舒服的原因。
“你要在心里想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做。”是枝裕和入行时一位前辈送给他的,“不要试图表现作品,而是去对话。”这是他自己领悟到的。
《海街日记》剧照
在《海街日记》中,他也在践行前辈的忠告,用“对话”的方式将片中的姐妹四人形象描绘的特别真实。什么是真实?人都是复杂的,有美好也有阴暗,每个人心中各有各自的龃龉不可言说,但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过活。
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隐忍、克制、温柔,为了照顾妹妹们成长而极其要强;随便找了份职员工作的二姐热衷恋爱和被甩,性格骄纵,骨子里却善良;三妹因为是家里最小的,不像老大老二那样总是针锋相对,性格温顺、活泼,常常做姐姐们的和事佬。是枝裕和并不打算开导演视角,审判任何一个角色,而是用轻描淡写的笔触去一点点丰富,让每个人都不只是在演戏。
《海街日记》剧照
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三人同父异母的妹妹,父母都不在身边,她接受了姐妹三人的邀请前去镰仓的老宅共同生活。
在《海街日记》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时,是枝裕和接受了斋藤工的采访,说到最小妹妹的演员广濑丝丝,原来在拍戏的时候,她在导演给出的“有剧本、无剧本”选项里选了后者。这个角色之所以如此自然,除了演员浑然天成的表演,也少不了导演的塑造,正如他坦言:“把她们四人变成真正的姐妹是这部作品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任务。”
现在的观众,不仅挑导演、挑演员,眼睛还随时放在编剧身上,豆瓣上关于《欢乐颂2》最热影评标题就赫然写着:《欢乐颂》到底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可见做编剧压力也是很大的,搞不好就有被全国人民声讨的风险。
《步履不停》剧照
之所以有人说《步履不停》是日本家庭剧的巅峰,我想主要在于它漫不经心且意味深长地将你的、我的平凡生活讲述得真挚、恰到好处。比如在这部片子的结尾处,老两口将二儿子一家送走,转过身,老头儿便跟妻子说了句:他们新年会再来的。看到这里时,很难不让离家的观众想起父母的惦念,这大概就是对影视剧产生的代入感吧。
《步履不停》剧照
是枝裕和在随笔中讲述过这么一段故事:在《步履不停》中,树木希林老戏骨饰演的母亲,在迎接二儿子一家时,一段寒暄之后,儿子儿媳忘记穿上她事先准备好的拖鞋,她立马抓过拖鞋,弯着腰朝三人的背影追去。然而,这样的桥段是没有事先写在剧本里的,是树木希林的即兴表演。
《步履不停》在拍摄时,台词几乎每天都在变,搞得演员都跟是枝裕和说:再这样,就跟你绝交……后来大家就制定了一条规矩:剧本一天最多变三次。这样的作风让人不得不想起我们那位著名的王导,没剧本,全靠即兴。
《步履不停》中的家庭场景,让人联想到中国导演李安的《饮食男女》。
是枝裕和与中国的联系确实很紧密,父亲在中国台湾长大,自己也深受侯孝贤导演的影响,正如他一直以来强调的:“如果没有认识侯孝贤,我现在可能不会是一名电影人。”在侯孝贤导演的《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他了解到,原来电影还可以用这样一种安静的方式讲述。
《比海更深》剧照
在电影的剧情上,是枝裕和真正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完美地融入其中。拍《步履不停》的契机源于母亲去世,剧中的母亲形象就与实际生活很像;《比海更深》中,母亲用可尔必思冻成冰棍儿的细节也是来自他本人的童年经验。
《海街日记》剧照
台风天是曾经切身经历过的——“屋外传来榔头敲打钉子的声音,屋子里到处放着接漏雨的洗脸盆”,海边是曾经漫步过无数次的——海风、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沙滩上的脚印,夏日盛开在手边的烟火、樱花汇成的隧道、自制梅子酒、妈妈亲手做的并不算美味但是对口味的饭菜……一切的一切,并不是意象的堆砌,而是我们自己想想都觉得瞬间美好的事物。
看是枝裕和的片子,总感觉没头没尾,没有起伏,没有高潮,可这就和生活一般,像水,不间断地流淌,也静,才能流出深度。没有drama的剧情,有的只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烟火气小日子。让人看过之后,长久不能忘怀。
《比海更深》剧照
说回到“地气”,《欢乐颂》也是有的,比如樊胜美因为原生家庭而困扰,比如邱莹莹和父母过年那段互动十分的家常和自然,甚至还比如,关于邱莹莹处女膜的争议点,可以说也是接地气的——毕竟既然有讨论的市场,就说明有站应勤的一列人马。但还是像一居君在前面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安迪小包甜蜜MV到樊胜美苦情戏之间来回切换,就是不够自然和真切,有那么一股子假惺惺的做作气质。
相比充满刻意的闹剧效果,在平凡的日子里过出味道来,才是我们终将面临的人生。这或许是是枝裕和的作品耐人寻味的原因所在吧。
* 《有如走路的速度》 南海出版公司
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 《步履不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在这段不断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说我还得到点什么,应该就是: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么一种近似于认命的教训吧。
* 《步履不停》2008年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但为何总是慢半拍。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翼翼,人生终会错过一些事情。
* 《如父如子》2013年
只是你一直都踩着油门向前奔跑,然而有时是需要踩一下刹车的。
* 《海街日记》2015年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功夫的。
* 《比海更深》2016年
不知道好好珍惜眼前的东西,总是追逐已经逝去的事情,做着虚无缥缈的梦想,生活怎么能过得好。所谓幸福啊,就是只有不放弃才能获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