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百宝箱
价值投资思想、行业公司调研信息,投资资讯,热点资讯等一线价值分享;若不便发表,请联系修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主大大只想抄作业呀  ·  一个最简单的投资方法 ·  1小时前  
金主大大只想抄作业呀  ·  一个最简单的投资方法 ·  1小时前  
硅谷王川  ·  耐心等待 (股市中) ... ·  11 小时前  
聪明投资者  ·  3342亿美元现金!巴菲特股东信“辩护”:伯 ... ·  12 小时前  
资本时差  ·  牛市初期的味道 ·  13 小时前  
EarlETF  ·  申万一级行业相对强弱一览 2025-02-21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百宝箱

无人驾驶、Robotaxi机器人

价值百宝箱  · 公众号  ·  · 2024-10-11 20:47

正文

(参考 消息、作文、专家纪要、调研分享;提高认知及信息差 )

分享市场、行业及公司动态,包括投资策略、行业数据库、专家调研、公司纪要;信息超越 99% 的投资者)微信扫码加入体验)


Q: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无线充电产品的成本结构和价值量是多少?

A:无线充电技术目前正处于行业的爆发期,行业头部公司已投入十年时间进行布局和研发。从接收端到发射端的整体解决方案正逐步成熟,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目前可以供应完整的产品系统。尽管初期投资巨大(几亿元),但预计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单车+路端价值量目前 3 到 5 万元左右,并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单车价值量有望进一步降低。目前无线充电产品的成本主要由技术攻关、设计方案、测试方案和技术研发等前期投入构成,处于高成本阶段。单车价值量前期因技术复杂性和研发投入较大,约为 2 万元,地面端设备价值量相对较低,在 1 到 2 万元左右。随着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和成本降低,预计单车+路端价值量会逐步下降至 8000 元到 2 万元之间,其中车端约 60%,剩余是路端。

Q: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效率目前能达到多少?

A:目前我们 AJKJ 公司充电效率能达到 92%以上,可实现 11 千瓦的高效率。然而,对于 22 千瓦级别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仅有部分客户(如特斯拉和国内华为)对此看好,并投入研发。虽然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或样机,但投资公司已经可以提供一些样机和与工厂配套的测试方案,预计充电效率将达到 90%以上。

Q:在无线充电之前,你们已经与新客户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合作,合作范围主要包括哪些市场?无线充电方面,公司目前跟特斯拉主要供哪些产品?与特斯拉的合作进展如何,放量节奏如何?

A:在无线充电之前,我们与新客户 T 客户主要在北美(如加州)和欧洲市场的车型上进行了接近十年的合作,涉及大功率传输组件、背板组件(适用于家用和卡车类车辆)以及针对特定市场的传感器模组供应。

我们与特斯拉一直在紧密配合,是最早提供无线充电并参与量级合作的一家公司,已经小批量供应了。 尽管特斯拉内部也做了相关工作,但我们拥有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成熟的认证体系,合作研发的,预计明年或后年会有大的放量进展。

Q:目前对特斯拉的三大产品的,每年对公司的贡献大约是多少?

A:这三大产品每年为公司贡献的销售额在 5 到 10 亿元人民币左右。

Q:特斯拉是否有收购其他公司的情况,这将如何影响其无线充电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能力?

A:特斯拉收购了德国的一家公司并将其技术团队留下来,但没有制造能力。因此,特斯拉将需要与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司进行制造方面的合作。我们合作研发一起推进。

Q:你们目前处于量产阶段吗?未来的市场爆发情况如何?

A:我们目前是国内第一条量产无线充电产品的公司,早在三年前就开始策划,现在已经具备承接客户量产需求的能力。预计在未来 1-2 年内会有一个大的市场进展。

Q:无线充电是否已经成为特斯拉 Robotaxi 车型的标配?

A:是的,也合作了。Robotaxi 车型上预留了无线充电接口,无线充电将是标配之一。一旦市场接受并推出新产品,无线充电将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Q:目前市场上是否已经有部分玩家开始使用无线充电技术,以及这种技术是否需要改造固定场地?

A:是的,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玩家开始使用无线充电技术,但通常需要改造固定场地以支持这种充电方式。是的,如果市场接受并推出新产品,Robotaxi 很可能会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因为它符合无人化无人驾驶的发展需求。

Q:无线充电方面,关于特斯拉机器人项目是否有合作?特斯拉机器人项目合作中,你们主要与特斯拉合作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A:我们确实有与特斯拉机器人相关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和潜在项目合作,不仅涉及特斯拉,还有国内众多机器人厂家,因为这项技术解决了快速充电、体验及使用的便利性等问题,未来一年至两年内市场预期看好。我们与特斯拉合作的项目中,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技术路线。

Q:无线充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以及核心技术和门槛在哪里?

A:无线充电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核心技术难点和门槛较高。主要在于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客户配合测试以及充电效率、安全性能(包括辐射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此外,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也存在较大技术挑战。

Q:特斯拉对于无线充电的未来展望是怎样的?有无具体的渗透率或放量计划?

A:特斯拉对于无线充电持积极态度,他们也获取了一些相关专利,并在不断研发中。并密切关注动态充电技术和高速充电技术的解决进展。未来会在他的汽车广泛使用。

Q:国内客户合作情况如何,例如与华为以及长城威马的合作情况如何?

A:我们与华为以及长城、威马均有合作,并且与蔚来、小鹏、长安、北汽等多家国内厂商有技术交流。我们提供样品或小批量,国内市场上展会中也能看到我们的产品样品,其中包含发射接收端的盒体,内部结构封闭,当时只供展会参观。

Q:之前发布的汽车无线充电标准是由哪些上市公司参与的?

A:参与制定电动无线汽车充电产业发展的白皮书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单位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院、中兴能源等央企及华为技术,其中我们是其中八家单位之一。参与标准制定显示了我们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后续发展及大客户合作方面的优势,走在国内同行前列。我们是 8 家里面唯一的上市公司。

Q:你们现在可以给特斯拉车加装无线充电设备了吗?何时开始商业化推广?

A:我们于 2023 年 11 月份推出了汽车无线充电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市场上发布了第一代产品,目前已有接近万台的新客户使用。我们的系统可提供改造服务,让特斯拉车主提前享受到无线充电带来的便利。

Q:你们现在主要的技术路线是什么?能否比较一下其他几种技术路线?

A:我们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电磁感应式和电场耦合式。目前大功率充电采用电磁感应式,小功率则采用电场耦合式。电磁感应式适用于追求快速充电和大功率的解决方案,而电场耦合式则适合体积较大、对充电时间要求不高的场景。电磁共振和无线电波式虽然有优势但也存在弊端,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式和电场耦合式充电模式。

Q:车载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有哪些,以及它们各自的价值量占比是多少?地面端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价值量占比如何?

A:车载设备主要包括新材料运用的无线线圈(占比约 30%)、计算系统(PCBA 主板,包括 IC、 PCB 电容、电阻、电感等组件,占比约 25%)以及防震、安全要求相关的精密结构件和密封装置(约 10%到 15%)。此外,还包括外壳、线材、FBFPC 软板、组装结构件等辅材部分,大约占 20%。地面端设备中,发射线圈占比较大,大约 30%左右,PCB 支持系统占比 20%到 25%。此外,还涉及屏蔽材料、防水材料、导电材料等占到 20%左右,辅材及施工费用占一定比例。地面端设备整体设计需满足与车载设备的联动需求,同时考虑到占地面积和体积要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