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文兵
宣传中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全身CT影像诊断及解剖技术...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最新版肺癌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2 ...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漏诊N次的肘关节骨折,清醒一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文兵

幸福在哪裡?(下篇)——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徐文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3-06 10:22

正文

三、 教育最難,又至簡。它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對生活在現代的孩子來說,一方面他們享有衣食無憂的生活、唾手可得的便利和無窮無盡的慾望,另一方面,他們缺乏對飢餓貧窮、生離死別等歷史長河中不可避免的人類痛苦的切身體會。加之這一代父母對子女智性開發方面的偏執性的關注,使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對人類情感的體驗不夠完整。這種不完整性,會滋生膨脹的自我和狹隘的世界觀,會喪失對自然規律、社會規範的敬畏和對真正的生活的熱情和承受力,並導致某些行為的偏激和放浪。比如粗暴的網絡語言以及當前席捲年輕人的喪文化。

如果我們能在孩子的童年甚至更早期展開跟幸福相關的教育,應該能夠提升他們成年後的幸福感,並且真正預防身心問題。因為兒童天然的與世界是一個整體,他吸收環境中的一切,與環境保持一致。對他們而言,幸福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他們學會辨識自己的慾望,讓它們出現時無處遁形。目標之二,就是在滾滾的慾望紅塵中,幫助他們培養安下一顆心的能力。


教育這件事,和中醫很像,可以神聖工巧論之。與孩子建立情感鏈接,調神令其心安,謂之神。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潤物細無聲,謂之聖。熟諳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踩對節奏,在合適的時機發展與之身心發育相匹配的意識,謂之工。每個孩子天性稟賦性格喜好不同,因人因地制宜,謂之巧。

小孩子看起來像小動物,只要滿足生理需求他就無憂無慮,而這正是兒童的高貴之處。不畏過去,不懼將來。摔倒了爬起來,哭一哭繼續走,這是孩子的本能,成人根本無需用糖果、冰激凌去收買他們,也無需用那些攝人心神的遊戲和故事去刺激他們,令他產生不恰當的慾望。不恰當的慾望一旦產生,孩子的意志力還不足以強大到能夠用理性約束自己,就會比成人更容易被慾望牽著走。很多孩子迷戀網遊到了上癮的程度,耗精傷神,甚至元神外越。所以在孩子年幼時,保持環境的純潔,保護他們感官的敏感性,這是教育的第一步。

對孩子來說,探索世界是他的本能,遵守規則出於後天的教導。二者的結合在於教育者與孩子之間的鏈接。鏈接越深,瞭解越深。教育者出於愛和瞭解做出示範和要求,孩子出於愛和信任全然接受,這裡面沒有慾望的落腳處。


但是內心被慾望驅動或存有恐懼的教育者,可能會利用孩子的慾望,比如用糖果鼓勵孩子遵守紀律,或用電影遊戲來激勵孩子考試達標等等。這些看似技巧,實則卻是用慾望滿足的短暫快樂代替了孩子真實體驗堅持不易與戰勝困難的幸福。

也有人用允許孩子吃某些不適當的食品來表達愛,因為妳沒有看到有太多孩子因為飲食不當而患上多動症、脂肪肝、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接到病危通知單。


我們以為可以保護孩子,把痛苦屏蔽在外,讓他們永遠活在幸福中。但常識是,一切均無常,建立在慾望之上的幸福是脆弱的。

四、真的有幸福這件事嗎?

還是要回到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上去。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一生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痛苦與幸福本是一體兩面。痛苦雖讓人身心受折磨,但意義也正在於此,痛苦幫助人類反思自己的行為、拓展我們的認知維度。正如有陽必有陰,沒體味過痛苦的人生,也難以感受真正的幸福。而人們常本能的去躲避痛苦、嫌惡痛苦,用錯誤的方式理解痛苦,於是痛苦帶給我們的禮物便不能被我們真正瞭解。從這個角度上看,或許我們也可以說,痛苦不是幸福的反面,痛苦是幸福的一部分。


慾望不是我們的敵人。在人慾望的推動下,人類文明才得以不斷發展,從茹毛飲血、戰爭連綿、黑暗獨裁的世紀走出來,進入這越來越快、越來越享樂至上的智能社會。可惜的是,文明的發展並非都會帶來人類的進步。

我的意見是: 慾望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工具,身體感官是我們脩煉的途徑,而幸福就像小女孩吃冰淇淋那樣簡單。

上篇:從小女孩與冰淇淋說起


李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