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2018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大赛已于年初拉开序幕,将评选出不超过16支参赛团队入围决赛,并设百万奖金支持。
2018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是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科研院、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承办,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IEEE清华大学学生分会协办的类脑计算领域创新大赛。大赛旨在推动类脑计算研究及其在各种应用领域的应用,鼓励大学生技术创新,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类脑计算这一前沿创新技术领域。
“类脑计算是指借鉴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其信息存储处理运作机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在硬件、软件和算法等多个层面对于现有的计算体系进行本质变革,目标是制造类脑计算机,最终实现人工通用智能”,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施路平在发布会上这样介绍类脑计算。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邓宁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在发展类脑智能方面有前瞻性的部署,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大赛,能够促进中国人工智能、类脑智能生态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类脑智能这样一个最具创新的领域在国内的发展。
清华控股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赵燕来表示,以清华控股为代表的清华科技产业,始终把推动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重要任务。此次大赛的协办单位之一灵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依托施路平教授的研发技术,由清华控股和社会其他资本推动产业化的公司。年轻人创业的胆识、意识,创新的理念和精神都是非常宝贵的,清华控股将会大力支持这类学生大赛活动。
发布会回顾了
首届全国大学生类脑计算创新应用大赛暨国际邀请赛
的精彩之处与参赛团队。首届大赛于2017年举办,吸引了来自47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的229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作品涵盖了硬件、算法、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有16支队伍晋级决赛接受了来自类脑计算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来自四川大学的团队摘得了特等奖的桂冠。
本届大赛邀请到了教育部科技司和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担任本届大赛的指导单位,并将进一步扩大比赛的规模,2018年大赛面向全球大学生,目前正处于火热报名阶段。
本次大赛将采用开放式命题。作品要以类脑计算为主题,其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智能手机APP等,鼓励新创意、新算法、新应用。提交的作品要求体现通用性、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次大赛还特别设立了教育专题,特别鼓励智能时代教育系统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创新应用,内容可以包括智能时代的教育系统设计,新型教育方法设计,虚拟教师、学生、课堂、实验室等方面。
大赛面向国内外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读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年级与专业均无限制。参赛形式为个人或组队参赛。参赛者可在2018年7月29日24时前,通过大赛官网(https://contest.cbicr.org)报名。大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决赛将于10月13、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届时入围决赛的团队奖争夺包含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等在内的若干奖项,大赛将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并设总额为100万的奖金,其中特等奖的奖金为30万元。
主办方表示,期望通过本次大赛,主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推动类脑计算基础和应用研究,起到对大众的科普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类脑计算研究领域;二是培养优秀人才,开拓科技视野。以大赛为载体,激发青年学子对类脑计算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锻炼动手能力;三是寻找创新应用,探索科研突破。以大赛为平台,鼓励参赛选手大胆创新,挖掘类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以应用为导向促进基础理论、软件算法、硬件芯片、计算系统的全面发展。
大赛详情可查询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官网(https://www.cbicr.tsinghua.edu.cn)。
大赛官网(网上报名)
https://contest.cbicr.org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https://www.cbicr.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