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9月6日 19:30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多功能厅
票价:60元、80元
(长按下方二维码购票)
音乐会介绍
“一场音乐会”是演奏者对二胡演奏艺术追求、理解、寻找过程的舞台呈现。
在这一系列中,将以不同的主题和演奏形式与观众一起走过二胡近代百年发展历程,去聆听和了解二胡各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寻找和呼唤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中国审美。
本场音乐会中将以中国传统乐种江南丝竹中的二胡乐曲做引,以近代百年二胡发展的两大源头刘天华和阿炳的作品为源流,续奏出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而成的风格性乐曲。
熟悉的味道与心情将随着熟悉的旋律而起,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音乐之约。
宋菲飞,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学校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行樂”(Always Folk)传统艺术推广工作室主创之一并担任二胡演奏。
1994年开始习琴,1999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师从翟永库副教授学习二胡演奏;200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飞教授和安如砺教授;2010年起随音乐学家桑海波博士攻读民族器乐研究专业,2013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主要艺术履历:
2004年获得“桃李芬芳”杯民族器乐比赛“金奖”
2008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第三届“文华奖”民族器乐合奏“金奖”。
2005年至今赴意大利、维也纳、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和文化交流。
2008年6月,参加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的中美交流音乐会,并在演出中担任独奏。
2008年8月,参加中山音乐堂暑期“打开艺术之门”系列音乐会的演出,担任独奏。
2009年8月,参加CCTV-1 “奥运华章献祖国”文艺晚会的演出,演奏民乐版《北京欢迎你》。
2009年10月,在教育部主办的“绿叶颂”教师节主题文艺晚会中担任二胡独奏,演奏《二泉映月》。
2010年1月,作为特邀独奏演员,随中央民族乐团小乐队在国内巡演12场,所到之处均受好评。
2012年7月,应台湾南华大学邀请赴台湾进行雅乐交流,并参加台湾嘉义市成年礼公益演出活动,获台湾嘉义市政府感谢状。
2014年9月,受孔子学院的邀请,赴日本参加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文化交流音乐会。
2014年10月,随行樂室内乐团参加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五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举办“向传统致敬,向母校献礼”行樂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
2015年4月,随乐团于百年戏楼正乙祠举行“指尖上的中国——行樂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获得热烈反响。
2015年10月,参加北京市第七届传统音乐节开幕式演出。
2017年5,应邀参加2017北京现代音乐节《梵天净土》张小夫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担任二胡演奏。
2017年6月,随行樂室内乐团应邀参加北京居庸书院主办的第三届“再续兰亭”活动,演出中国传统室内乐作品。
2017年8月,作为中国音乐家受邀“people to people”民间使者项目赴美交流演出 。
主要学术经历:
2012年4月,承担中国音乐学院院级课题“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编制研究”。
2014年3月,在《中国音乐》杂志上发表《“二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专题研讨会综述》。
2014年8月,在《中国国家文化画报》上发表文章《弓弦响处情思浓》。
2014年至今,在《中国二胡报》上陆续发表了十余篇文章。
江南丝竹,中国民族器乐最具代表性的乐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江浙沪地区,清代已流行于民间,20世纪初得到较大发展,并成立了众多演奏江南丝竹的班社,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等八首,称“八大曲”,乐队编制从两人至十几人不等,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叫做“丝竹乐”,近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使用的乐器及编制就是在江南丝竹乐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民族管弦乐队形成的。
二胡重奏曲《慢三六》
是在江南丝竹《慢三六》的基础上经“删繁就简”和艺术加工后形成的,用定弦相差五度的两把胡琴来演奏,形成音色上的对比,犹如同胞姐妹,有似双龙抢珠。
乐曲典雅华丽,旋律优美明快,演奏中追求右手运弓的饱满以及速度与力度的变化,讲求左手演奏技法的丰富与恰当的运用。透音、倚音、打音、滑音、抹音,构成江南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
演奏中,两个声部既富有个性,又互相和谐,将江南丝竹演奏技法中的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表现地淋漓尽致,令人听后耳目一新。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正一派道士。自幼从父学习道教音乐以及二胡、三弦、琵琶、笛子等多种民族乐器,后沦为街头流浪艺人,染病致双目失明,饱受苦难。在生活的痛苦和绝望中,阿炳开始带着二胡在街头卖艺,说唱实事,后来称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
阿炳一生在广泛吸取民间音乐曲调的基础上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感情简朴,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寒春风曲》
是阿炳创作的三首二胡独奏曲之一,被称为《二泉映月》的姊妹篇。乐曲以对初春寒风的描绘为“兴”,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表达了阿炳内心的不平静;表达了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遇到的坎坷困苦。乐曲是作者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二泉映月》更多地表达了理想、乐观、抗争和对世事无常归于淡然的精神,那么《寒春风曲》更多表达了与命运抗争中的挣扎和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心酸和软弱。
演奏和聆听阿炳的作品,像读一篇散文,像是娓娓的对话,随着低音胡琴一句一句的诉说,如同沉浸在一种被寒气裹住的幽梦之中,冷瑟但清醒。
刘天华( 1985—1932),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后学习钢琴、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一生致力于中国国乐改进和国乐教育推广,开拓性地为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创作了独奏曲,最早在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中建立起系统的民族器乐教学规范,培养了一批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在国乐创作演出、整理传统音乐、改良乐器和推动改进国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国乐之魂”。
代表作品: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良宵》、《月夜》、《病中吟》、《空山鸟语》等十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等三首;丝竹合奏《变体新水令》;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整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等。
《月夜》
《月夜》初稿创作于1918年,1924年定稿。乐曲描写了夏夜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致,却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和不平的心境。乐曲的首段此曲最大的特征是作者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而正是在这看似”宁静”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一种心潮汹涌、思绪万千的兴奋与激动,这正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那种不断追求与矛盾心理的写照。乐曲真正达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境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首段描绘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中段表达了内心的万千思绪,尾段的慢起渐快仿佛是一种觉醒,重获信心和决心,虽有艰难和纠结,但仍然努力奔向心中的理想。/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又抒发了作者对心中理想的坚定与向往。
演奏中,演奏者将打破节奏的束缚,着重于对乐句语气化的表达,使乐曲呈现出宋词一般的气质和格调。分寸感极为细致的滑音、打音、色彩各不相同的揉弦,以及“以弱代强”、“止音”等演奏手法的使用将呈现含蓄内敛,并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音乐表达。
《病中吟》
《病中吟》,原名《胡适》,又名《安适》,是刘天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安适”意为“我将到何处去?”是作者在贫困的逆境中感到走投无路的一种内心呼喊,乐曲内涵着“五四”的时代精神,代表着进步的思想。
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下行的大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演奏中二胡使用bB、F定弦,黯淡的音色,更为恰当地表达内心的茫然无措与深藏于心底的呼喊。右手弓速、力度的变化,与左手压揉、震弦、弹音等手法的运用,使乐曲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
20世纪60至80年代,胡琴演奏家在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地方性风格乐曲
二胡近现代创作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以大众耳熟能详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作品。音乐即语言,这类作品因为根植于各个地域的文化中,因此皆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特征,其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赏,符合中国人的情感和审美需求。
本场音乐会选取的四首地方性风格乐曲皆由胡琴演奏家创作而成,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入理解,以及自身对于胡琴演奏技法及表现力的深入认识,让他们所创作的乐曲非常适于二胡的语言和表达,乐曲流传至今均成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的传统佳作。
《河南小曲》 刘明源曲
《河南小曲》是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以河南曲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著名二胡曲,它以爽朗的旋律、浓郁的地方风味和丰富的演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河南人耿直的个性以及对家乡的赞美。乐曲借鉴了坠胡的许多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快速大滑音、滑揉的运用,表达了河南地区音乐独有的属性。
《江河水》东北民间音乐 黄海怀 移植改编
《江河水》,原是“辽南鼓乐”中的一首笙管曲牌,曲牌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后经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安、谷新善将其整理加工改编而成为一首双管独奏曲,用“放慢加花”的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1962年,黄海怀根据谷新善先生演奏的双管曲《江河水》版本将其移植改编为二胡曲,改编后乐曲在具有管子演奏的激越悲愤情绪的同时,还具有二胡特有的凄怆哀怨的情感,这首乐曲在1965年曾被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乐,后被广为流传,成为二胡传统作品中的经典。
《江南春色》马熙林、朱昌耀 曲
《江南春色》是作曲家马熙林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以浙江民间小调《知心客》为素材创作的一部江南风格二胡名曲。作品巧妙运用加花变奏、曲调扩充、节奏对比等手法,使一个短小的民歌成为一首优美动人、充满生机的二胡独奏曲。乐曲以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为基础,以四句体为主要结构,节奏平稳,旋律在迂回中连绵,描绘了江南三月,春色旖旎,青青杨柳轻拂湖面,到处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
《葡萄熟了》周维 曲
《葡萄熟了》是二胡演奏家周维先生于80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作品。乐曲使用了新疆民间音乐动感的节奏以及流行于新疆地区的民歌素材,生动地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乐曲曲调清新优美、风格浓郁独特、节奏明快爽朗、情绪热烈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表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精品。
于川,首都师范大学二胡讲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弓弦乐团常任指挥,北京大学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北京乐府室内乐团音乐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秘书长。
田超,青年扬琴演奏家,美国Strathmore艺术中心驻院艺术家,“行樂”(Always FolkEnsemble)传统艺术推广工作室总监,ACM自由撰稿人。2010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扬琴硕士研究生,后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并参与大量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推广工作,2016年定居美国。
晏璐婷,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首位身兼文华奖金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的青年板胡演奏家。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沈诚老师学习板胡、京胡、高胡等多种民族弓弦乐器。
2006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学院特殊人才被保送攻读研究生,继续跟随沈诚教授学习板胡。在校期间曾随刘长福教授学习二胡,中国京剧院京胡名家张顺翔老师辅修京胡,并得到过多位胡琴名家的指教。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1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拉弦乐器)优秀指导教师奖。曾出访欧、亚、非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并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节目录制。
“一场音乐会”,是我音乐历程中的一次迟来之约。它将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心底对音乐的追求与寻找传递给人们。我希望能在这场音乐对话中多维度地体验、审视、呈现我对二胡演奏的理解。
在对二胡音乐表达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要做一次与多彩音色的共舞,对多样音乐语言的探索和对经典音乐形象的重塑。因此,本场音乐会中,我将用中国传统乐种江南丝竹中的二胡乐曲做引,以近代百年二胡发展的两大源头刘天华和阿炳(华彦钧)的作品为源流,续奏出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而成的风格性乐曲。
希望“一场音乐会”系列不再是简单的聆听,而是和观众一同走过二胡近代百年发展历程。通过对二胡演奏风格流派、优秀作品的重新释义,为二胡的传承方式以及每个特定时代的民乐审美带来新思。
那些即将回忆起的味道与心情皆因这些熟悉的旋律而起。无论是来自新疆的民歌还是江南小调;抑或地方味儿浓郁的河南曲剧及东北民间音乐,都是可听性极强的经典之作。
我相信,这不仅是我的“一场音乐会”,更是我与所有人的一场,音乐之约。
总监制:田 超
统 筹:凌 博
影像制作:博雅音画
服装设计:Emma·许
化妆造型:可 儿
摄 影:张天游
平面设计:仁印图文设计
活动支持团队:
行樂传统艺术工作室Always Folk Studio
行樂室内乐团 Always Folk Ensemble
时间:2017年9月6日 19:30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多功能厅
票价:60元、80元
(长按下方二维码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