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专利私掠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为一些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不仅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成本上升,还可能阻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全球科技企业而言,如何在专利战略和行业合作中找到平衡,既避免过度依赖诉讼盈利,又能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随着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专利已成为企业竞争中的核心资产。然而,随着专利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专利主张实体(Patent Assertion Entities,PAE)通过收购和诉讼获得利润,这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PAE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缺乏经验的权利人实现专利资产的货币化,并将收入再投资于技术研发。然而,专利私掠行为同样值得警惕,尤其是一些企业将同一标准下的专利包中的少部分专利转让给一个或多个PAE。虽然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为部分企业带来直接的财务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引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推高整体成本,并抑制技术创新的进程。更为严重的是,当企业将大规模专利包中的一小部分专利转让给PAE,并与其约定分成许可收入时,这种做法往往会刺激PAE通过诉讼手段追求更高的许可费用,从而加剧行业的负担。
本文将分析专利私掠对行业生态的破坏性影响,尤其是当实业公司(Operating Companies)将其专利资产转让给PAE后,所带来的长期不良后果。
最近,一起关于海外PAE收购中兴专利并起诉小米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海外知识产权媒体IP Fray的报道,美国公司Advanced Standard Communication LLC(ASC)向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小米侵犯了其自中兴收购的欧洲专利EP3016464。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专利私掠行为的逐渐蔓延,还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面临海外诉讼的巨大挑战。
ASC并不是技术开发型公司,而是一家典型的PAE(专利主张实体),通过收购专利进行诉讼以牟利。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数据库显示,中兴于2023年向ASC转让了55项美国专利。此外,USPTO数据库显示,自2017年起,中兴还向Ox Mobile Technologies GmbH, Global Innovation Aggregatiors, Open Invention Network, G+ Communication, Eight Deer Ventures, Pattington IP, Hedwig Wireless Technologies, Iarnach Technologies, IP Bridge等公司转让过专利。通过转让专利,中兴可以快速获得现金流,但这同时也为NPE提供了利用这些专利来攻击竞争对手的资本。
事实上,许多专利诉讼正是由PAE代表这些出售专利的实业公司进行的,既增强了诉讼的威胁,也提高了专利许可的费用。
近年来,收购中兴专利的专利主张实体(PAE)频繁对中国设备制造商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以OMT旗下的德国子公司Ox Mobile Technologies GmbH为例,该公司于2022年9月和12月,分别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小米和Realme侵犯其专利。此外,另一家主要收购中兴专利的公司IP Bridge,自2016年以来,已在德国、美国、英国等地陆续对TCL、HTC、联想、华为、OPPO、小米等中国企业提起诉讼。
法庭文件的公开往往揭示了专利私掠的一些隐秘情况。在G+ Communications诉三星的案件中,G+收购了中兴的多项专利,并向三星提起了侵权诉讼。庭审记录显示,G+成立于2020年8月,并在同年9月通过一份专利购买协议收购了涉案专利。G+的唯一员工Jeremy Pitcock本人也承认,该公司是作为“特殊目的载体”设立的,专门用于持有和授权这些中兴专利。他进一步表示,中兴与G+的共同利益自一开始便是行使中兴的专利。在专利购买协议中,中兴保留了从G+授权这些专利所产生的净特许权使用费的20%,并承诺在专利交易完成后与G+合作推进授权工作,以确保G+能够享有专利的最大范围的权利和利益。三星电子在庭审中引用了其与中兴之间的许可谈判证据,指出“中兴明知且故意没有将涉案专利纳入其与三星的许可协议,并隐瞒了将这些专利转让给G+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G+的操盘手,律师Jeremy Pitcock,目前主要提供知识产权领域的咨询服务,特别专注于专利诉讼事务,其官网也介绍了这一点。
PAE本质上并不进行技术研发或生产,而是通过购买专利进行诉讼或许可获利。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并无创新,而是将已有的技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最大化货币化。实业公司通过将专利出售或许可给PAE,以此减轻自身的诉讼风险,获取短期利润。先采用这种模式的实业公司率先得益。但是,其行为可能吸引或者迫使其他实业公司采取同样的策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这一策略,行业内的专利私掠行为日益增加,最终可能导致所有实业公司都不得不采取类似的做法,从而加重行业整体的专利负担和诉讼压力。
与专利私掠相对,蓝牙技术的成功却展示了免费许可带来的巨大市场效益。蓝牙技术自1998年由爱立信(Ericsson)等公司发起,并由蓝牙特别兴趣小组(Bluetooth SIG)负责标准制定和技术许可。与其他依靠专利许可获取收入的技术不同,蓝牙通过免版税的方式,允许所有相关公司自由使用其技术,从而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设备普及。
根据Bluetooth SIG的数据显示,全球蓝牙设备出货量在2018年已达到38亿台,并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60亿台。蓝牙技术的免费许可策略使得从智能手机到耳机、汽车、医疗设备等各种产品都能顺利实现互联互通,极大推动了市场的扩展和技术的普及。
以蓝牙耳机为例,全球蓝牙耳机市场在2020年的估值为187.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11.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7%。同时,蓝牙技术在汽车市场的应用也呈现出强劲增长,预计2027年将达到218.4亿美元。蓝牙低功耗(BLE)市场的增长也同样令人瞩目,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16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68%。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通过免费许可推动的蓝牙技术,不仅为相关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也促进了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PAE通过诉讼或者禁令威胁来获取高额许可费的同时,专利的分散化风险也不容忽视。当一个完整专利包被分散到多个PAE手中时,原本简单的许可谈判变得愈加复杂和漫长。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可能让最终的许可费用大幅上升。国际知名商业咨询机构Stout 2023年1月发布的《标准必要专利私掠者报告》(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Privateer Report)显示,每个私掠者所拥有的SEP的每个专利族特许费中位数总和(3G-5G),相当于每台手持设备平均销售价格的0.00491%,是非私掠者(0.00033%)的14.8倍。若将PAE索取的超额费率乘以每个相关标准代际的活跃单模专利族总数,则每台手持设备的潜在蜂窝SEP专利费累计负担总额,将达到其平均销售价格的164.07%之巨。
例如,专利巨头如中兴、LG等公司,曾将其标准必要专利的一部分出售给NPE,如G+ Communications(G+)和其他专利主张实体,这使得专利许可费用呈现上涨趋势。此外,随着专利数量的增加,企业不仅要面对多个NPE的要求,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进行冗长的谈判,最终承担更高的许可费用。
尽管部分企业在短期内通过专利私掠获益,但这一做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取将专利转让给NPE的策略,整个行业将陷入恶性循环。随着专利私掠行为的增多,许可费用会不断上升,企业需要支付的费用也随之增加,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削弱行业的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过度依赖专利诉讼和许可的商业模式,将使得企业和市场越来越依赖法律手段,而非技术创新。
专利私掠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为一些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不仅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成本上升,还可能阻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全球科技企业而言,如何在专利战略和行业合作中找到平衡,既避免过度依赖诉讼盈利,又能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原标题:专利私掠:短期利益背后的行业危害与长期隐忧)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