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查考《撒母耳记上》第
5
章
1~4
节,请听我读出经文:
1
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从以便以谢抬到亚实突。
2
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抬进大衮庙,放在大衮的旁边。
3
次日清早,亚实突人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就把大衮仍立在原处。
4
又次日清早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
这是上帝的话语。
在“敢于靠近”这个系列中,我们是从新旧约圣经中的事件来看看一些人或事物如何靠近上帝,来到上帝的面前。这个系列背后的前提是上帝是有相貌的。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天生都有一张脸,这意味着我们有一个三维空间的区域,我们称之为我们的脸。但那张脸也是一个意念。我们有时候会说:“在我面前说吧。”我们也会说:“不要走到我的背后。”脸孔是你真正认识一个人的地方。如果我只是盯着那个人的背面,看不见他的脸,我甚至不能完全确定他在说什么和想什么。就是那张脸、那双眼睛、那个表情告诉了我,那个人在说什么和想什么。那是进入那个人里面的大门。
而由于上帝不是一个血肉躯体,上帝的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你不用专门到某个地方去见上帝的面。上帝的面虽然不是存在于某个空间里的,但却是非常确切的。上帝的面意味着尽管上帝无处不在,但你仍然可以靠近祂,与祂面对面、心对心、口对口、眼对眼,中心点对中心点。你可以靠近上帝。今天,很多人都谈论这一点。人人都说:“能够靠近上帝实在是好得很!那是怎样的呢?”圣经中多处经文都告诉了我们那是怎样的。我们将会细看人们靠近上帝的每一个处境,并且我们尝试问自己:“经文是如何论到靠近上帝呢?经文指示我们应怎样靠近上帝呢?经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处境里。暂且不去想到大衮,让我们先想想约柜。在过去几次的信息中,我们查考过其中的一些事件,每当有人进入上帝的同在里,并靠近上帝的面,上帝通常会有形有体地向人显现。在《创世记》第
15
章,当亚伯拉罕进入上帝的同在里,他看见冒烟的炉并烧着的火。当摩西进入上帝的同在里,他看见在荆棘里燃烧着的火。当雅各与上帝面对面相遇的时候,在黑暗中与一位大能的摔角手摔跤。我们查考过其中一些事件,我们将会继续查考。当约伯与上帝相遇的时候,出现了一场风暴,出现了一股龙卷风,出现了一股旋风。上帝总是有形有体地显现。换句话说,上帝把祂荣耀的同在与一些可见和有形的东西连起来。可是,据我所知,在整部圣经的历史中,只有一样物件,是上帝常常把祂的同在连起来,那就是约柜。我们不禁会问自己,约柜是什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然后,探究一下这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经文如何论到靠近上帝?怎样去靠近上帝,以及如何去经历上帝的同在?
首先,让我们略谈一下约柜。约柜是什么?约柜是一个箱子,是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大约四英尺长、二英尺半高和二英尺半宽。这个盒子不是很大。这个盒子外面用金包裹着。每个角落都有一个可用杆子穿过两侧的金环。只有利未人才获准使用那些杆子去搬抬约柜,他们与摩西和亚伦同属一个支派。约柜外面都用金包裹着,其顶部有一块很厚的金板,被称为施恩座。在那块厚厚的金板两侧,有两个金造的基路伯,他们是两个展开翅膀、互相对望的天使,他们没有望向别的东西。基路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是代表上帝之面的天使,是代表上帝之同在的天使。只有少数人曾在异象里与上帝同在,如以赛亚,这些人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路伯是象征上帝之同在的天使。所以约柜、金盒、金板、施恩座、两个天使,以及在金板下面,揭开那个盒子的盖,在盒子里面藏着刻有十诫的两块石版。
约柜放在哪里呢?约柜放在会幕的房间里。我们常常从电影中看到,里面的房间是个权力所在的地方。你可以进到大厅前面,但那些有权力的人都聚在里面的房间里。会幕也是一样。会幕是敬拜的地方。会幕里面有一个房间。会幕里面有一个地方被称为至圣所。在至圣所中间,除了约柜之外,什么也没有。没有家具。那里什么也没有。除了大祭司每年进去一次以外,没有人能进去。摩西获准进入里面观看约柜,他写道:在施恩座上的基路伯中间,有荣光向他照耀。你知不知道荣光是什么呢?那是一种很强的光,翻译为“荣耀”。那是上帝的强光。上帝的声音从那荣光中发出,就在约柜上那施恩座上的基路伯中间。没有人能碰触约柜。除了非常特别的情况外,甚至没有人能够回去观看约柜。这里的意思是,当上帝向摩西说话的时候,上帝有暂时把自己附于一丛荆棘中;当上帝向约伯说话的时候,上帝暂时把自己附于一股旋风中;但上帝常常把自己连于这件特别的东西,它是有形有体、可以看见、触摸得到的物件,象征上帝的同在。
我们在这里所读到的故事,记载在一段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叙事的中间部分。这个故事的确是很有趣。我们也将会看到这个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称这个故事为“约柜遗失记”。顺便一提,这的确是一个关于如何失去约柜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你不熟悉的。以下是事情发生的始末。故事是从《撒母耳记上》第
4
章开始。我们可以简略一点,但我必须告诉你整个故事,使你明白在此谈到的事件。这是非常有趣的。
基本上,那时以色列陷入了可怕的腐败境况中,社会上、属灵上、道德上都十分败坏。大祭司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就象征了这种腐败的情况。以色列的大祭司是一个名叫以利的老年人,他是一个好心的人,但他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完全破坏了以色列的宗教制度,他们腐败不堪。他们偷窃、监守自盗,还勾引那些前来献祭的妇女。有一个迹象显示出那时以色列的情况真的不妙,那就是竟然没有人为此而愤怒起来。没有人要求改革那些神职人员。当一个国家没有人起来要求腐败的神职人员进行革新时,就意味着那个国家本身已经腐败不堪了。这意味着那些国民很喜欢在那里从事神职工作的一班人,不会使他们为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内疚。
以色列已经沦落不堪了。他们正与非利士人作战,战事进行得非常糟糕。突然有人说:“等一等,你认识我们的历史。我们上去攻打耶利哥时,是不可能有胜算的,但我们抬着约柜与我们一同上去,城墙便轰然倒下。”你也知道那首诗歌。“当我们尝试进入应许之地时,我们以为我们无法过约但河,但我们抬着约柜过去,约但河便堵住了。我们在干地上行,这便过了河。”以色列人记起了在摩西和约书亚的领导下,常常抬着约柜作战的每一个故事。于是,他们差遣何弗尼和非尼哈去,去找上帝的约柜来。他们回来了,就在我们今天所查考的经文的前一章里,也就是《撒母耳记上》第
4
章,经文告诉我们,他们把约柜抬到营中,以色列众人大声欢呼,地便震动,非利士人因从以色列人的营里传来的欢呼声而惊恐不已。
第二天,以色列人上到战场,他们的旗帜飘扬,上面写着:“耶和华在我们这一边。”但他们却被敌人大败,有三万士兵死在战场上。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他们从来没有抬着约柜上战场,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个年轻的使者走了很多里路,向年老的以利报信,以利说:“我儿,事情怎样?”报信的人说:“我们全军覆没了。有三万人被杀。你的两个儿子抬着约柜上战场,他们也都死了。非利士人把手放在约柜上,竟然没有什么事情在他们身上发生。他们便把约柜掳去了。”以利听到这个消息,就从他的位子上往后跌倒,当场死亡。这是在我们今天所查考的经文之前刚刚发生的事情。非利士人把上帝的约柜掳去,他们从以便以谢(那是发生战争的地方)把约柜掳到了亚实突去,那是非利士人的五大城镇之一。非利士人有五个大城。他们把约柜搬进了那个城里,我们稍后会讲解实际的细节,但他们把约柜搬进了他们的神明大衮的庙里。
大衮是一个什么样的神明呢?他是玉米之神。大衮是掌管五谷丰收的,这告诉你,你也绝对可以从任何东西制造出一个神明来。我读完这段经文,就说:“玉米之神?好吧。”住在城市里的人是不会拜玉米之神的,但你可以从任何其他东西制造出一个神明来。大衮是主要的神明之一,因为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农民都到那里献祭。当非利士人把耶和华的约柜放进大衮的庙里,他们见证着他们所认为证明他们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一个事实。他们所拥有的是异教的世界观。异教的世界观是怎样的呢?最近我研读《加拉太书》,这是一卷令人着迷的新约书卷,我从当中看见一件有趣的事情,在第
4
章,保罗为异教的世界观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纲领。在《加拉太书》第
4
章
3
节,保罗说:“
我们为孩童的时候,受管于世俗小学之下,也是如此。
”吕振中译本把这一节译作:我们也是这样:我们做孩童时,就是在世俗所信之“宇宙星质之灵”(或译“自然界原质”;或译“世俗初浅的宗教观”)底下做奴仆。保罗说异教徒膜拜“自然界原质”。
什么是“自然界原质”呢?保罗说那是基本的东西,包括工作、收获、美貌、体育运动、醇酒、派对、娱乐、太阳、月亮、星星、河流等各样基本的东西。异教徒把那些东西奉若神明。异教徒看到每样东西背后都有灵。因此,你可以随自己喜欢,选择世上的基本原质去膜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明。每个人都有自己膜拜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系。世上有许多神明、许多宗教。卓越的运动员膜拜体育之神,种植玉米的农民膜拜玉米之神,漂亮的人膜拜美貌之神。此外,还有酒神。如果你喜欢参加派对,你会到雅典的大学去,参加那里的社团,并且膜拜酒神。总之每一个人都有可以膜拜的东西。因此,在那种世界观里,真正的问题不是哪个神明才是真的,而是哪个神明才是最具功能的。在那种世界观里,没有人说:“你的神明是真的吗?”当非利士人在战争中把约柜掳去的时候,他们没有说:“我猜想耶和华并不存在。”绝对不是这样。他们对于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是否存在,没有半点怀疑,但他们认为那场战争已经证明了耶和华的功能不及他们的神明。
在异教里,问题并不在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的?”,而是“什么是有效的?”异教务实得令人难以置信。所以,他们把约柜放进庙里。好了,在第一个晚上,发生了一些事情。大衮倒了下来。大衮仆倒了。亚实突人第二天来到庙里,经文的记载相当有趣。圣经说:“
……
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就把大衮仍立在原处
。
”也许祭司们正在说:“如果我找到那些非利士的少年人,我会……”他们以为那只是孩子们的恶作剧。他们正试图弄清楚是什么回事。经文说:“
又次日清早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
”祭司们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了。头是智慧之处,手是能力的象征。这正在说明大衮是完全愚蠢和无能的。大衮是无价值的。故事极之有趣和非常重要的。但故事很长,让我简略地讲述这个故事。
最后,亚实突人说:“嗯,也许只是有人故意破坏。”但过了不久,就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蔓延全城,人们大批大批地死去。亚实突人说:“我们可以将约柜运到迦特去。”于是,他们把约柜运到迦特。当亚实突人来到非利士人的城迦特的时候,发生了同样的事情。那里爆发了可怕的瘟疫。我心里想,这个故事最幽默的部分就是他们说:“我们把约柜送到以革伦去。”好了,他们来到以革伦,一班以革伦人在城门聚集,说:“他们将以色列神的约柜运到我们这里,要害我们和我们的众民!”于是,他们引起一场骚乱。最后,非利士人聚在一起,说:“也许这一切只是巧合而已。”有趣的是,当你读圣经的时候,你会看见我们很容易这样想:“那些全是容易受骗的人。他们相信每一个树丛后面都有奇迹。”
他们聚集一起,说:“这仍然可能只是巧合而已。”因此,他们把耶和华的约柜紧紧系在一辆车上,把那辆车缚在两头未曾负轭,而且刚刚在另一个城镇里生了牛犊的母牛上。他们知道,在自然的规律下,这两头母牛是必然会转身,回到它们刚刚生下的小牛犊那里。可是,这两头母牛却转过身来,走出城外,向以色列走去。
圣经说,这两头母牛拉着耶和华的约柜往伯示麦去,这是进入以色列境内的第一个城镇,牛沿途哞哞地叫。当这两头母牛到了伯示麦的时候,所有以色列人都说:“这真是令人兴奋。约柜回来了。”他们抓着耶和华的约柜,把它安置妥当,并且在他们的庆祝会里说:“我一直都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于是,他们把约柜打开。圣经说耶和华在伯示麦击杀他们,他们当中死了七十人。然后,他们把约柜放在另一个地方,在那里有二十年之久,直到最后,大卫说:“我们必须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大卫到那个地方去,他们把约柜放在一辆车上。他们不听旧约圣经所说有关搬运约柜的规则,就是不可碰触约柜,不可把约柜放在车上,而是应该抬起它,而且只有利未人才可以抬约柜等规则。一个名叫乌撒的年轻人推着车,他看到约柜快要倒下,便伸手扶约柜一把,以免约柜跌在地上,乌撒便立刻被击杀了。最后,大卫把约柜运到以色列,并把它运回耶路撒冷,故事就此结束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关于靠近上帝的事?我已经告诉了你经文的记载,也解释了整个故事。现在让我们看看经文的教训。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关于靠近上帝的事?你可能认为这个故事似乎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有关靠近上帝的事,却显出一位反复无常、不可预料的上帝,祂是一位圣洁的上帝,也是一位危险的上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反复无常之外,这全是真的。以下是我们所学到的教训。让我立刻举出一个原则,它与我真正想查考的,不一定很有关系,那就是:关于如何去亲近上帝,这个故事教导了我们什么呢?
首先,我想指出,我们不再活在一个现代社会里,而是所谓的后现代社会里。尽管人们对于何谓“后现代”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你可能在不同的地方都听过这个词,我认为它的意思至少是这样。几十年前如果有人来到我这里,说:“我有兴趣成为基督徒,但我不相信基督信仰,所以我正在寻求,我正在查究。”我会说:“好吧,你有什么要问的呢?”他们通常会说:“证明给我看。告诉我基督信仰是真的。让我看看它有多真实。我如何知道它是真的呢?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论据呢?除非这是真的,否则我就不想成为基督徒。”而今天,人们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今天,人们会说:“这有效吗?”他们不会说:“这是真神,是唯一的上帝吗?这是永活的上帝吗?”不,他们会说:“我会尝试一下基督信仰。它有效吗?我正面对这些问题,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吗?”
我们正在回到异教的方式。我无意以轻蔑的态度去使用“异教”这个词。我只想指出历史在不断地重演,我们正在回到一种情况里,就是人们现在相信灵性事物的方式与几十年前的不同。受过教育的人相信超自然事物。几十年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一个相信超自然事物的。而今天,有着各种各样的灵性事物。我们正在回到一个异教的方式。上帝把大衮击倒,不只是一次,而是两次。如果上帝只是把大衮击倒一次,你大可以说,上帝要说的是:“我是优胜一筹的。我是更伟大的上帝。我是更好的上帝。我是一位更强的上帝。”但在第二次,当上帝折断大衮的头和手时,上帝要说的是:“我是唯一的上帝。我是真神。”虽然我认为基督信仰是令人兴奋的,但请不要因此而接受基督信仰。坦白说,我相信基督信仰必医治你,但也请不要因此而接受基督信仰。请不要因为基督信仰是恰当的而接受它,尽管基督信仰肯定是最恰当的。请不要因为基督信仰大有能力而接受它,尽管基督信仰确实极有能力。你接受基督信仰,因为它是真实的。努力地探索吧。想一想吧。不要像异教徒一般行事。不要说:“这真的不重要。四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来源。”上帝说:“不,我不是众神之中的一位;我是独一的上帝。我是独一的真神。”
如果你接受基督信仰,只是因为它的功能效益,那么我想让你知道,肯定有些时候,当基督徒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有些时候,基督信仰并不会带来医治,反而似乎会带来伤害;有些时候,基督信仰似乎不是恰当的,反而看来是完全不恰当的;有些时候,基督信仰似乎并不令人感到兴奋,反而看来无聊得很。总会有那些时候的。在那些时候,是什么使你继续作基督徒呢?如果你知道,你成为基督徒的原因不是因为基督信仰是令人兴奋的、是恰当的、或有医治的能力,而是因为它是真实的,如果基督信仰是真实的,它最终会成为上述的一切。如果基督信仰不是真实的,它最终就不会成为上述的任何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不要作实用主义者。想一想吧。把它弄个明白。不要像那种势利之人一样,说:“嗯,这些论据……我只想知道我能否真的感觉得到有上帝。”啊,你真的能感觉到上帝,但这种感觉可能不是好的。
关于亲近上帝,这段经文究竟教导了我们什么呢?这段经文对于亲近上帝有些什么教导呢?这教导了我们一件负面的事情。基本上,这告诉了我们一件非常负面的事情,然后给了我们一些原则。事实上,这几乎是一份完整的目录。首先,这告诉了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上帝的同在总不会长久地与任何可以看见的东西或有形体的东西连在一起。上帝的同在总不会长久地与任何物体连在一起。上帝不是一位温驯的上帝。祂不是一位无意识的的上帝。祂是一个位格;祂不是一股力量。上帝不会常常在水平线上的二百一十二度沸腾。上帝是不可测度的。上帝不是温驯的。因此,尽管上帝有时把自己与某一个人、某一个方法、某一样东西、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方、某一件物体联系起来,但上帝并不会长久地局限于上述任何东西。上帝并不会长久地附属于任何东西。上帝必向你显出祂是至高无上的,因为祂会离开那些东西。
而这个故事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有一天,约柜被抬出去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士兵围着它、保卫它、为它而战,约柜绝对是毫无能力的。但是过了三、四天后,约柜不需要任何外力帮助就使整个国家荒隔了,甚至周围连一个以色列士兵也没有。军校也无法告诉你这个特别的策略。他们会说这是不会奏效的。
有人会说:“好吧,如何可以做到呢?”让我把这真理应用在教会里,也应用在个人身上。我作为牧者经常看到这种情况,我遇到一些信主几年的人,他们或许在某个小组或教会里与上帝相遇,我发现他们存着一种想法。他们在另一间教会认识上帝,后来到了我的教会聚会,他们会说:“一间真正被圣灵充满的教会会唱这类诗歌。一间真正属灵的教会会举行这类聚会。一间真正属灵的教会会这样宣讲。”换句话说,上帝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间、以某种形式,在某类聚会中与他们相遇,他们在那种情况遇见上帝,他们就以为上帝自然而然地附在那些事物里。他们以为上帝只会在那样的教会中行事。让我进一步指出一点。我从没有遇到过一间教会,不是在经历黄金时期之后就停滞不前的。许多教会在几十年间经历一段黄金时期,在某位牧师的领导下以某种方式行事,但现在它们都停滞不前。
例如,我认识一间从前增长得很快的教会,许多人在那里成为基督徒,因为那里的牧师多年以来在每次讲道之后都在讲坛上作出献身呼召。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献身呼召是什么。献身呼召就是牧者在讲道结束的时候,说:“若有任何人想回应主,以我刚才所说的其中一种方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主,请走上前来。”我知道有些这样做的教会现在都说这是与基督相遇的唯一途径。他们会说:“我是这样遇到基督的。”他们坚持他们的教会要继续这样做。上帝为着你的好处而以藉着某种事物与你相遇。上帝临到荆棘丛中与摩西相遇。你能想象摩西说“我只可以在荆棘丛中敬拜上帝”吗?以色列人说:“我们要在军事上获胜,方法就是抬着约柜一同出去。”他们抬着约柜出去,但事情并没有如预料般发生。上帝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上帝不是一位温驯的上帝,因为你最终必定会敬拜那个征兆,而不是敬拜那个征兆所代表的上帝。你不是把你的信心投放于那个征兆所代表的上帝,而是把信心投放于那个征兆本身。这种情况常常出垷。
让我进一步指出这在个人方面也是如此的。但我希望你不是这样。英国著名学者、作家及神学家
C. S.
路易斯(
C. S. Lewis
)所写的儿童文学经典《纳尼亚传奇
/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的其中一个主题是,故事中的孩子进到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有象征基督的狮子亚斯蓝(
Aslan
)。书中不断指出他们永远不能以同样的方法回到纳尼亚去。如果你是通过衣柜进去的,那么你就不要再尝试了。它是不会照样发生的。关于上帝的事情,有一点令我感到苦恼,但我仍要敬拜赞美上帝的,就是每当我感到灵性枯干的时候,我若坐下来,看看我的灵修书籍,我就会真的感到在灵性上充满活力和温暖;如果我的心里感到冰冷,我便往下望,总能看到,冰雪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融化。在我来说,也许是一本书或一些讲章。我知道如果我回到故事里,试图通过衣橱再次进入纳尼亚是行不通的。很多人被困住了。他们说:“我必须用这个方式去行。这件事情必须这样去做。”上帝反对这种想法。你要改变一下你的灵修生活。有时候只读一节经文,然后默想它。有时候,你可以读整章经文。有时你也可以读讲章。有时只是读圣经。有时候,你可以默想圣诗。你可以采用各种灵修方式。我知道,当上帝把自己联系于某一节经文时,这节经文可能整个星期都在提醒你,过了一段时间,它依然带给你无穷的意义,但感受不像以前那样强烈了。上帝继续前进。祂会离开。为什么呢?因为上帝不想你把你的信心投注于某个方法、某样东西里,或某种风格。
你明白这如何令人谦卑下来吗?有一天,十万名以色列士兵保护着约柜,约柜却是毫无能力。第二天,一个以色列士兵也没有,约柜却是威力无穷。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尽力去做正确的事。我们应当努力建立小组、教会架构、圣乐等事工,确保事奉的人都是有恩赐的。我们应当努力作这一切事情,但关键并不在于圣乐、教会架构或小组,而是在于上帝,没有这些东西,上帝仍然可以作工。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这是什么意思呢?要当心。我们应该是最有创意和自由的人。上帝的灵总不会附于任何一样可看见、可触及的东西里,也不会附于一种方法或一个物体里。上帝进来,然后又离开。上帝离开约柜,然后又回去。为什么不能这样呢?祂不是一位温驯的上帝。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与上帝的同在相连的。上帝的同在从不是附于任何物体,但上帝的同在总是与几个原则相连。上帝的同在不是与任何一个方法相连,但总是与某些原则相连。当一个人进入上帝的同在里,有些事情永远是正确的,这一切都在经文里可以找到。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已经检视了其中一些原则,我们稍后会看另一些原则。现在我只能把它们列出来,我们今天不会逐一详细探讨。
一
、
上帝的同在总是与完全的献身相连
上帝渴望人完全的献身。那些人以为他们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后来突然希望靠着约柜行事。但约柜的核心,即是与上帝立约的核心,这指的是关系,约柜意味着与上帝的关系。从那方面想一想。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的核心是律法。律法是约柜的核心。多年前我曾见过报章上登出一则广告,令我瞠目结舌。那个广告说:“男,二十二岁,征求一位女士带他游览这个城市。”然后广告继续说:“没有限制,没有期望;只求亲近。”这正是何弗尼和非尼哈和那些以色列人试图对约柜所做的。他们说:“我不想完全把自己献上。我不想尽力去做。我希望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利用约柜。我希望在我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祷告。我希望我能够奉献金钱,并知道上帝会帮助我渡过难关。我希望在我需要上帝的时候能够到上帝那里去。我不想时刻与上帝同在。我不想完全地奉献自己。”
上帝不会任由他们利用祂。上帝也不会任由你利用祂。那是魔法。魔法就是:“我想得到上帝的能力和恩惠,却不想全心全意作门徒。”换句话说:“我想得到上帝的能力,却不想与上帝建立完全的关系。”上帝不是这样行事的。上帝也不会这样行事。所以,我们在这里看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帝的同在总是与全然的献身相连,也就是竭尽所能、无条件地顺服和献上自己。这是第一个原则。上帝做事不会半途而废。祂是一位极致的上帝。上帝不会任由你利用祂。上帝不会让你试探祂。上帝不会让你只在面对困境时才突然变得虔诚起来。上帝不会让你只在遇到麻烦时才寻求约柜,但在其余的时间却很少想到上帝。上帝不会让你这样做。上帝的同在总不会长久地与任何物件相连,但上帝的同在首先与全然献身这个原则恒久地相连。
二
、
上帝的同在与拆毁偶像是有关联的
当你靠近上帝的时候,你的偶像就会倒下来。你的神明就会倒下来。你期待从中得到能力和智慧的那些东西,都一定会倒下来。这可以是一个循环。如果你尝试寻求上帝的同在,上帝就会让你看见你的偶像是什么。有时候,上帝为了使你寻求祂的同在,会让你看见你的偶像是什么。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