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他救人拦下的救护车,最后救了自己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明天,记得提前15分钟出门! ·  3 天前  
钱江晚报  ·  价格大降!突现1折!网友:相当赚 ·  1 周前  
FM93交通之声  ·  刚刚确认!影响浙江,厚外套准备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剧团跟班记第三天丨像极了黄晓明 打鼓小哥本是“网红”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3-20 19:33

正文


文|陆遥


这个剧团不简单,打鼓小哥都是"网红"


看了三天戏,我有一个发现:无论在平阳还是象山,天天都是观众满场,热情爆棚。


在浙江农村,这些民营剧团为什么那么红火?回想了一下这几天的经历,似乎有一些感悟。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是对戏班来说,不管内行、外行,只要在台下坐着的,就都是必须尊重的观众,都是衣食父母。所以,戏班的每一场演出,都得又有门道,又足够热闹。


温岭越剧三团的门道在哪里?从鼓板小哥应学明身上,或许能看出端倪。应学明才到温岭越剧三团一年多,却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这几天,我发现,竟然有不少观众专门从象山县城赶一个多小时的车来江北村看他。


应学明的“花式”鼓板,旋转鼓棒的动作非常熟练


这让我很是好奇,所以这几天,我总会注意小哥,看看他究竟有什么特别的。


小哥长得清瘦白净,有些像当红艺人张艺兴,戴上墨镜又像黄晓明。但是小哥吸引粉丝,绝不是仅靠颜值。我发现,打鼓的时候,他会时不时转动鼓棒,有时候还将鼓棒高高抛起,再从半空中接住,上演各种"高难度"动作,也成为了观众争相拍摄的对象。这种表演,我在不少爵士鼓手身上看到过,在戏班的乐队里,倒是第一次见到。


后来应学明告诉我,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花式鼓板"。应学明来自越剧之乡嵊州,15岁学艺,尝试花式鼓板就是从去年开始的。演出间歇,他没事干就玩玩鼓棒,玩着玩着就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能把鼓捧转起来,和音乐节奏连成一体。


经过半年多的练习,应学明熟练地掌握了节奏,开始用"花式鼓板"给剧团伴奏。朋友将他演出的视频传到网上,一下子就火了。应学明受到了鼓励,更加速了创新的步伐。如今,应学明在演出的时候,也会主动录下视频传到网上,每天还直播打鼓。久而久之,就成了四里八乡小有名气的"网红"了。年前,他买了电子鼓,可以变换出100多种打法,正在研究怎么把鼓板打得更为创新。


正如应学明个人的经历一样,创新,体现在温岭越剧三团演出的各个方面。晚上加演的歌舞种类繁多:有歌舞、杂技、变脸、小品等七八个节目。变脸的鲁川是山东菏泽人,练杂技的芳芳是河南人,一连能翻上几十个跟头的小烨来自河北保定……团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演员各显所长,各种"开了挂"的表演让台下不断叫好。


 有翻跟斗演出的小烨,上场前正在拉筋


"观众爱看什么,我们就排什么。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邵彩娇说,民营剧团闯荡江湖,靠的就是老百姓的口碑。《红楼梦》、《是我错》、《狸猫换太子》……现在,温岭越剧三团能演40多部剧本戏。每天演什么,一般提前半天才会通知,每个演职人员的脑子都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库,需要将40多本戏的台词、节奏、走位记得清清楚楚。


 演员正在自己动手加工头饰


剧团的每一位演员不仅是才艺上的多面手,不少也是心灵手巧的主儿。而这,也是"逼"出来的。候场的时候,有人在后台剪剪贴贴,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给头饰贴花。"现在老百姓对演出要求很高,衣服好不好看,头饰精不精巧,挑剔着呢!"小姑娘们七嘴八舌,一个头饰要几百上千,一套戏服要好几千。几十套戏的开销太大。于是,大家在网上买原材料自己做头饰,能节省一半成本。


市场,让传统戏剧回归到最本真的样子。也在督促着剧团求新求变。剧团每年都要新排一两部戏,点戏的时候有新剧目,才会有新鲜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今天的剧目,都是剧团近年来新排的版本。午场的《天道正义》是诸暨越剧团2006年创作的,晚场演出的《北地王》,是2013年杭州越剧团创排的大戏。"《北地王》是去年下半年刚排的,新鲜得很!"饰演北地王的当家小生李琼燕说,民营剧团排戏讲究效率,大家拿到剧本背熟,完整彩排一遍,通常只要一两天。


 每个人需要背熟自己的台词,全靠私下用功


在民间剧团当演员,农村戏迷的评价非常重要。他们的评价标准,与城市大剧院里的戏迷,似有不同。他们要求小生扮相好看、嗓子好,还要求小生会唱五六个流派,还有对白不能太文绉绉,要清楚明白……

 

服装阿姨帮忙焊头饰


台上,李琼燕唱得悲壮凄凉,大气凛冽,演到伤心处止不住激动落泪,赢得满堂喝彩。台下,来自宁海西店镇香石村塘下自然村的几个村民到处在找团长。


"我们今天第一天来看戏,觉得很好,想请剧团去我们村里做戏。"舒妙珍和几个村民,拉着邵彩娇商量着。让人意外的是,不出十分钟,双方就当场签好了合同,敲定了十月初的"档期"。


听得开心,有人现场就签了演出合同


"戏班长,我们那边看戏的人多。做得好,附近好几个村子的生意会一个个找上门的。"舒妙珍拿着合同,喜滋滋地走了。





本期制作 | 禾耳念微风



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微信号:youfenglai_zj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