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佛教文化自东晋开始传入,到了吴越时期开始兴起,尤其在南宋定都后佛教更是达到巅峰时期。可以说在杭州佛教演变的过程中,
五代钱氏建立的吴越国可谓是对于杭州佛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仅70多年的历史中建造了众多寺庙,与此同时还开凿了数量丰富的石窟、佛塔,
一时间让杭州称为东南佛国。
时光流逝,吴越国建造的佛寺和石窟不少都在历史的车轮中消失,
然而仅存的西湖南山景区内的石窟群依然展示着东南佛国的魅力。
说到吴越国,
离不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国君——钱镠
,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
“武足以安民定乱,文足以佐理经邦,实有大臣贤者之风。”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对吴越开国君主钱镠的诚挚评价。
今人可以在钱镠王墓公园追忆这位国君,也可以去临安博物馆、临安吴越文化博物馆欣赏吴越时期的瓷器,去功臣塔看早期佛国的影子。
吴越文化行走系列,和追迹一起从钱镠王祖地-临安,走到杭州佛国。
时 间:
2025年3
月21日—23日【共计3天(含集合日)】
集 合 地:
杭州指定集合酒店
解 散 地
:
杭州东站
单 价:
2680 元/人
*大小同价,参团年龄建议10-70岁之间;
*10人成行,20人封团(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1人,如果未成团将全额退款)
*报名人数达到上限将停止招募,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
*报名需二次确认。请不要购买高铁/机票大交通,待客服通知成行后再安排购买。
*建议购买 18:00以后的高铁票。
吴越郊坛
,又名拜郊坛、登云台,建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年),
是吴越国王钱鏐祭天的场所。
现存遗址大致分二层,占地约2000平方米,两层平台之间由数十级台级相连,中间的山体皆以齐整长方形大石块垫铺,人工垒筑痕迹明显。在两层平台上,散布多处历代遗迹,如灵化洞、登云洞、“朱天庙洞”、甘露井、午梦床以及近十处摩崖题刻。
其中,吴越国王钱鏐为建郊坛而镌刻的题记全文为:“梁龙德元年岁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鏐建置”,29字,竖排4列,每列约7字,字径为9厘米,书体工整,凿刻精良。
西湖南山造像在西湖南山中的玉皇(育王)山慈云岭南坡。由天龙寺造像,慈云岭造像与烟霞洞造像共同组成。
这里保存的五代时雕刻的石造像,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艺术作品之一。
慈云岭造像
是吴越国钱弘佐在创建资贤寺时所雕凿,现寺已不存,但岩壁造像保存完好,有大小两龛。
慈云岭造像在西湖诸石窟造像中
属于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石刻遗迹之一
,造像局部虽有些损坏,但仍可看到唐代造像细腻准确,雄健奔放的特点,
是江南地区罕见的保留有唐风的五代佛教造像。
闸口白塔,建造于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
,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
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携妻林徽因来到杭城,
对白塔做测绘、调查,发现了五代吴越国建筑的遗传密码。
图源莎萝蔓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梁思成写就《闸口白塔及灵隐寺双石塔》一文,这是对白塔最早的研究论述:“这样的建筑实体,跟宋李诫《营造法式》相互印证……甚至日本唐构相比较……得到白塔所体现之五代南方建筑特征及中国建筑古制……”
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构楼阁式的雕制塔。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人物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