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具主流
发布与家居行业发展现状相关的观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3月15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教学引导 ... ·  14 小时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真正拥有 ·  4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具主流

探寻成都家具产业转移路径,超400家成都鞋企成功转移资阳带来的启示!

家具主流  · 公众号  ·  · 2018-03-02 12:01

正文

相同大环境下

成都家具产业与成都鞋业同病相怜

2017年下半年超400家鞋企

从成都转移成功落户资阳

为什么他们转移能又快又准

给成都家具产业转移带来了哪些新思路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承接地

2017年下半年,成都鞋业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转移”,近500家鞋企从成都迁出,8成以上选择了百公里外的资阳,其中近百家鞋企已在乐至和安岳落地投产。 为何选择乐至和安岳?转移能否撕掉“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标签?未来的出路在哪?

▲乐至鞋业小镇规划图

近20年来,鞋企超过3000家、年产值最高时曾达500亿元 的成都鞋业曾发生过多次转移:从浆洗街的“皮革一条街”到博美装饰城,再到武侯区的双楠,随后迁至金花和簇桥……几乎每一次转移,鞋业集中生产区都离这座城市的中心越来越远。“出走,是迟早的事。”四川省鞋业协会会长冯永刚认为。

2017年7月,成都公布产业空间布局“十字方针”,以武侯区为主的鞋业集中地被划入“中优”范畴,将逐步调迁一般性制造业,鞋业首当其冲。 “这一次是真要走了。”在成都经营了约20年鞋业的罗长城意识到。当年7月,他就将生产线搬到安岳。一同“出走”成都的鞋企约500家,涉及制鞋、鞋材等上中下游产业。

离开成都该去哪儿?面对数以亿计的产值和数以万计的就业带动力,成都鞋企很快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绵阳三台、眉山彭山、达州大竹……不少地方都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各地优惠政策差别不大,企业最看重的是交通和配套。”安岳县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负责人邬洪军分析。 去年下半年,相关政府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决定将距离成都百余公里的安岳和乐至两地作为承接双流和武侯两地鞋业产业转移的推荐地。 截至目前,意向迁入两地的鞋企超过400家,落地投产的近百家。

撕掉落后标签,破解污染难题

跟家具企业一样,环保是最大的难关。 据了解,不仅成渝,在成本越来越高、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的泉州、温州等鞋业聚集区,大批鞋企都在向内陆二级城市转移。其中,不少企业将落脚点选在了乐至和安岳。去年下半年,为某知名运动品牌代加工的四川朗特鞋业有限公司就将3条生产线从泉州搬到了安岳。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这些淘汰的低端落后产能,资阳有没有必要接? 事实上,在这一轮转移过程中,已经伴随着行业内的洗牌。“四川朗特鞋业有限公司总监曹富彬认为, 几十吨重的机器、新修建的厂房、重新招聘的工人、建立新的物流线、寻找新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这些高昂的成本小作坊式鞋企往往负担不起、自然淘汰,留下的都是比较规范、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 据邬洪军统计,目前入驻安岳的鞋企中,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占比过半。

乐至县城居民刘成安对鞋业可能造成的污染充满担忧。 据了解,制鞋业是污染较重行业,胶水挥发会造成大气污染,生产线运作时还会发出较大噪声。此外,每做一双鞋大约可产生3克固废及灰尘,一个年产能为50万双鞋的中等规模企业,一年可产生固废约1.5吨。

“以前在成都,不少企业都是作坊式或小规模生产,并未配备环保设施,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成都市鞋业产业商会领导坦言。但这种“粗放”的发展如今在乐至和安岳已经行不通。 鞋企去年7月入驻安岳县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时,第一个条件就是上环保设备。 “买了袋式除尘机、光氧过滤设备,花了十多万元。固废由园区统一收集处理,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

“承接鞋业产业转移,我们充分考虑了环保成本。”乐至县童家发展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他们聘请了欧洲以绿色建筑理念知名的设计单位法国索帝盛建筑设计公司进行整体规划,按照规划将建设产城一体的鞋业小镇,每500步就有一个公园。他还透露,园区已与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所达成合作,将负责处理鞋企带来的大气污染。

产城一体,全产业链鞋业小镇

去年6月,乐至县在成都双流区举行“纺织鞋业投资推介会”,现场120余户鞋企表明投资意向。一个月后,成都市武侯区女鞋之都订货大厦二楼,安岳也向300余名鞋企抛出橄榄枝。税收减免、租金优惠、工人培训……一场“争夺战”正在两县展开。

谁能率先形成规模优势、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谁就能在这场争夺战中胜出。 去年下半年,乐至和安岳提出的未来鞋业发展规划,都立足于建立产城一体、全产业链的“鞋业小镇”。“工人工作、生活都在镇里,这是泉州等鞋业聚集区较为成熟的模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