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谋划打造中国第二个大湾区!总投资约1.5万亿!
近4000万人居住,囊括全省87%的经济总量,浙江的大湾区建设一直凝聚着人们的目光。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浙江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四个强省”专题活动之一的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推介会上,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首次向外透露了大湾区建设由十大任务、十大平台、百个项目和万亿投资构成。
总投资约1.5万亿元的120个大湾区建设项目,在29日的会议上推介。
其中PPP项目32个,总投资4230亿元,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1.1万亿元。项目涵盖能源交通、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方面。在推介项目清单上,“西湖大学项目”总投资为36.8亿元,将于2020年落成。投资额为400亿元的之江湾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项目由华策集团主导,建有国际影视企业总部集群和浙江电影学院。在此次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式上宣告成立的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项目也在其中,总投资额为300亿元。一位浙大系浙商表示,他对这个项目最感兴趣,已经在打听如何参与投资。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推介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杭州江滨国际智造新区
杭州城西科创新区
争创自由贸易港
宁波大东部科创新区
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
嘉兴全域科创城
南太湖绿色发展新区
绍兴先进智造基地
台州湾区经济试验区
温州海洋经济示范区
加快集聚创新要素,超前谋划布局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努力跻身全球科技创新湾区第一方阵。
加快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功能培育,打造集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绿色金融、财富管理、保险创新等于一体的新金融产业链和生态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
以创新为主导,深度嵌入世界创新网络,高水平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国际化大院名校集聚区和国际人才集聚区。建设国家实验室,重中之重是建设之江实验室。
通过建设沪乍杭铁路、沪嘉甬铁路、沿海高速铁路,谋划建设
杭甬超级高速公路和沪杭磁悬浮铁路,形成跨湾沿海的高效交通网络。
以“一带一路”统领湾区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电子世
界贸易平台,积极争创“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全球电子商务发达城市构建eWTP
。
如吸引和集聚国际性机构、建设国际会展赛事演艺目的地、建设现代化城市设施,建设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加强陆域污染治理,推进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
湾区之所以成为一个赤手可热的概念,是因为湾区的背后普遍是世界级的都市圈,而且具备了超强的整合效应。 浙江建设“大湾区”,具有优越的条件
:
浙江战略区位优越,位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地带,是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形交汇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枢纽功能区”。
沿海滩涂和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宁波舟山港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
区域内信息经济优势明显,信息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国内领先。区域内开放体制健全,拥有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等国家级试点平台,目前正在创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
。
更为重要的是,大湾区民营经济优势得天独厚。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对全球资本和市场网络的汇聚动员能力,将成为我省“大湾区”建设的独特资源。
未来浙江大湾区建设将从空间格局上,依托沿海跨湾陆海多条重大交通通道,形成“一核三引擎四廊带十平台”大湾区空间形态格局,具体来说,
一核,即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三引擎,即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为主引擎;四廊带,即联动发展沪嘉杭湖科创大走廊、杭绍甬智能制造产业大走廊、沪甬舟海洋经济大走廊、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十平台,即打造杭州江滨国际智造新区、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争创自由贸易港等十大高能级平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谁能发现机遇,把握时代,谁就将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这里的机遇,你get到了吗?
创意江山 文旅智造—中国特色小镇实战领先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