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还有10%的三级医院,未加入或未完成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尽管这一比例看起来不高,但也有220多家。
抛问题:为什么还有10%没完成
依据国家对医联体建设的安排,所有三级医院需要在10月底完成这一任务。目前,距离这一时间节点仅有半个月左右。
显然,在提速的同时,未完成任务的三级医院还需要破除医联体建设路途中的各种“路障”。
路障一:大医院的利益“算盘”——不想放病人
由于缺少平衡各方诉求的利益分享机制,原本属于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合理就医秩序的医联体模式,被指陷进利益博弈。其中大医院首当其冲,甚至被指借此“虹吸”患者。
按照政策规划,医联体将实现“上传下转”的双向转诊制度,但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效果尚不理想。
2017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北京53个区域医联体内,上转患者共计222436人次,下转患者40352人次,差异明显。
双向转诊的难题不仅体现在基层医院“无利可图”上,从牵头医院的角度,也并不愿“放掉”手中“有利可图”的患者。多位三甲医院院长曾向健康界透露,患者作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都往基层下沉,势必影响上级医院自身利益。
路障二:基层医院的资源瓶颈——没有好医生
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短缺,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缺钱、少人的艰难局面。
健康界从“2016健康中国-基层论坛”获取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结论。
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基层卫生人员数量年增长率仅为1.88%,与此同时,基层卫生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比例在逐年下降,六年里,占比从39.99%降到33.69%;基层卫生人员流失比例也是最高的,六年内,30%的基层卫生机构发生过人员流失,相对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人员流出率最高。
从目前来看,医联体内发挥关键作用的二级医院,对于帮扶基层医院可谓是有心无力。“本身就缺少医生,自身都是泥菩萨,哪里顾得了其他人,更没有人愿意去基层了。”陕西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如此评价。
路障三:医疗信息化基础薄弱——投入不足
众说周知,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除了固有的体制机制障碍外,一大关键在于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是否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内部资源、数据能否共享。这些都是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管理支持的前提条件。
以北京地区电子病历应用现状为例。应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仅60%多一点,院感、手术麻醉的应用比较低。2014年北京地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参评结果显示:67家医院集中于中心城区,郊区县参与少,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平均等级为1.75级。
此外,在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司长李滔指出,目前全国7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44%的村卫生室安装了基层医疗信息系统。但该系统仅能初步支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日常的业务,在与上级医院互联互通上,仍存在很大障碍。
由此可见,由于信息化建设不足,一些地区上下级医院难以真正“联”起来。
晒想法:不仅要“联” 更要“动”
“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这是当初政府组建医联体的初衷,通过将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串联起来,将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区县基层医疗机构,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
不过有专家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医联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医联体建设存在一些不良倾向:“重形式轻实质”“重数量轻质量”,有一些地方医联体处于“联而不通”的状态,没有实质性的效益。
那么,什么样的医联体才能给医院、患者双方都带来效益?
根据会议内容,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医改下一步将分别从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也就是说医联体建设下一步将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显然,医联体要想真正建起来,且为医院、患者带来切实的好处,仅仅靠建几个系统、购进几台设备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依靠应用、服务来驱动,让医联体既“联”起来,又“动”起来。
提建议:用服务激活医联体价值
这点,在超过90%的三级医院参与组建医联体的江苏、重庆、四川、陕西等8个省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陕西省为例,分别以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西京医院等各大医院为中心的20余个区域及专科医联体项目,在陕西省构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多级医疗协作网络。
其中,以安康市医联体为例。其构建了以安康市中医医院为中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分级诊疗网络,通过“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上接国内知名三级医院,下联县、镇75家基层医疗单位,完成医疗服务覆盖到村级卫生室,真正实现了“纵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