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关注托福/SAT/ACT/AP等北美留学考试,关心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我们写有趣的推文、做有价值的产品、运营有温度的社群、出产原创的资料,还出版了几本备考书籍……所有这些,都只为帮助北美留学党更好的备考,欢迎关注和融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85 ... ·  3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85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留学生假装努力起来,有多可怕?!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公众号  ·  · 2025-01-02 21:00

正文



你是班里背单词最积极的,平时总是词书不离手;你是寝室的“卷王”,宁愿在图书馆泡到关门也不加入室友们的叽叽喳喳;你六点起床,学习一学10+小时,刷完无数TPO/雅思真题题库和AP教材......


这样的你,没有“出人头地”也就算了,甚至成绩一出一个中下游,到底是咋回事?


如果说这样的“假装努力”会毁了一个普通学生的话,那 对留学生的杀伤力,简直是MAX超级加倍



努力的小孩, 运气不会太差?


我妈以前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超级粉丝。


没错,就是会让小时候的我,饭前从冰箱 里抓一个冰袋15分钟 ,冻得我呲牙咧嘴,但手滑了就不准吃饭那种。


此外,刘亦婷的“ 每天规划到分钟 ”,也成了咱家教育的黄金准则:6点起床,6点到6点半必须站在阳台上大声朗读课文,接下来的时间就被钢琴、舞蹈、奥数等培训班划成精确的一块一块。



我家电脑上锁,连家里人打开电脑让我玩儿休息的时间,也要掐着表算。


我妈钟爱给我打鸡血,什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万小时法则”、“只有努力,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都是我从她这里听惯了的,也把我整成了一个热血少年。


小学初中的我就可以因为自习课从不抬头被老师表扬,每次抄写和纠错的作业也是做得最漂亮的;一心一意干这些的时候,我脑子里总会自动响起燃情BGM。

可惜,漫画里的热血少年很多都是笨蛋,我也差不多。成绩永远在 85分以上90分以下 徘徊,琴棋书画样样都懂, 样样不精


妈的鸡血鸡汤库库灌,一看考试成绩,将来一本准没戏。


研究了不少隔壁家三姑六舅家的孩子并且再次研读刘亦婷之后,妈大手一挥:


出国吧!



好像总是事与愿违


刚走国际道路的我,依然是当年努力的小孩,妈妈也和当年一样每天送我去培训班,只是手上的书从五三变成了3000词。每天,我像以前一样,把不认识的词整整齐齐地, 抄了一遍又一遍。


阅读,我把 长难句逐字逐句翻译 出来,熟到助教抽背时,我能把句子的中文意思完完整整地背给对方听:“在不同的生态区域,社会沿着非常相似的进化轨迹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


听力,我用 0.75倍速一点点地听 ,写下原句,然后再和官方原文对比,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不一样的、写错的地方;


口语的题目我也基本把现有的题库大批地刷了,有时一道题录好几遍,直到 一点儿语法错误也听不出来 ,表达也趋近于完美;写作也是,我的电脑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作文,考场上每道prompt我看着都眼熟。


一番操作之后,我连续考了三四次, 终于勉强上了100。


培训机构的自习室里高一、高二、高三和研究生来了一波,又走了一波, 而我还是坐在那里 ,眼睛盯着屏幕,手指因为敲击键盘变得僵硬。

直到最后一个老师过来告诉我,要关门啦。


不仅是语言,在其他考试上边儿,我那“努力的好孩子”的魔法好像也失效了。


听说Calc BC和经济都很简单,国内考生都爱学,于是我 屁颠屁颠考试报名、学校报课

上课时我疯狂抄笔记;MC=MR, Elasticity的图,微积分的公式。 因为从小被父母定期检查笔记培训出来的习惯,我的笔记本依旧看起来十分漂亮:课堂上讲的 全部板书和PPT都抄在中间 ,每页顶上有summary,还有高光笔画出重点。


我特别沉迷于这个过程,看着自己记的满满的笔记, 很有成就感!


课本我也是逐页读着,只是一下有点不习惯从薄薄一叠,变成巨厚可以砸死人的课本;要是还按我以前捧着课本早读的情况,等能读完我都毕业了。


但我依旧放不下课本,嗯,那个课间甚至寝室 熄灯了还在打着小灯,抱着大书大啃特啃的“卷王” 就是我。


但是课本上看的内容,和出现在quiz和test里的大相径庭;老师上课讲到的倒是在考试里看到过,我甚至记得它记在笔记第几页,用什么颜色标出来的,可我一点儿也不记得 需要在题目里用得上的内容了


不过,好在我“态度端正”,几乎所有老师和教授都对我超级好,几乎没给我提什么批评建议。


他们不能说,“多刷刷题“,因为我已经几乎 每天抱着题目去问他们 ;他们也不能说“多花点时间”,因为我 每天不睡觉刷网课 的传说,已经从我的室友们传得人尽皆知。


可是一年下来,我还是没拿到几个5分,连同时刷的经济竞赛也没能拿到名次。


当然,我和谁都没说。



好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



我好像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美本的课外活动也十分重要,而我还是学校辩论社的成员,暑假出了刷题出分,还要和海外大学的教授做科研,每年都有竞赛,还要安排志愿者和支教活动......


我的电脑时常开着几十个tab,一会看看辩题的材料,一会儿写几句夏校的申请,忙忙碌碌,但一天下来,每个事儿的进度都推得不太多;这时候我就特别怕别人来打扰我,但凡有同学来找我聊天,我得说了两句赶紧澄清“ 啊啊啊真不好意思我在忙 ”,免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


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11点前睡觉是什么时候了;在 午夜之后疯狂敲击键盘 的感觉有点太好了,感觉自己的生产力简直爆棚,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着昨晚为了某个作业或者项目修仙到晚上几点时,报出的时间越迟,感觉就像是赢了人家一样。


时间飞快,申请季时的我,看着列表里满满的活动,想要回忆点什么值得记住的时刻,但却 脑子空空


裱花分数、竞赛、奖项也七七八八,看起来和申到藤校的BG还有点相似——也就托福差了个五六分,竞赛拿到的是前50%而不是30%,夏校科研的教授,不知道为什么也没回答自己要推荐信的请求,吧。


ED放榜的日子每一天都很漫长,身边同学陆陆续续拿到大小藤、T30、牛剑、还有G5,而我只有一个又一个的defer,唯一拿到的offer来自保底校。


因为学校整体比较“卷”,平时大家都神神秘秘地也不告诉其他人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拿到的offer可藏不住了。班里几个大佬在这个时候简直就是 视觉焦点 ,而作为“隐藏大佬”的我,这个时候,却格外安静。


当老师们、同学们一脸期待地来打听我的成果时,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


哦,XXX啊,就是那个每天通宵学习学的“卷王”、那个参加了十几个竞赛的大神、那个超级认真的学生—— 怎么可能,全聚德 呢?



“假装努力”,只是效率低?

申请季结束的夏天,好感的学习博主被爆出录视频三年没考上大学。我第一次在评论区,看到“假努力”这个词。

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复盘了一下自己之前的行为:


是的,我特别喜欢背单词。可我背的多多少少都是 自己已经学过,有点儿印象的单词 ,因此才进度特别慢。因为单词没背熟,所以我不敢多做题,生怕错误率高;因此更加努力地背单词,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是的,我能把阅读长难句的中文意思全背出来,能逐字翻译听力lecture,刷了很多很多口语题和写作题。可我背长难句的时候 根本没懂它的句子结构 ,连翻译的中文也靠的是死记硬背;听起来完美的口语录音,天知道我中间 偷偷暂停了多少次 ,而写作也总离不开ChatGPT和Grammarly。


是的,我上课笔记记得特别漂亮。可是我只顾欣赏自己工整的、宛如学习博主一样的笔记,根本没跟上老师的思路, 漂亮笔记也鲜少被翻开过几次


还有,我每天熬到这么晚,纯纯是因为我十一点前能坐在桌前刷3个小时某抖 却写不出一行字 ,一到11点后突然灵感爆棚狂肝完一整天的进度......


我“骗”过了自己,“骗”过了同学和老师,但 最终没能骗过大学


看似做了很多事情的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只是不想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没事干”“不努力”的人。


可是那些花在感动自己上边儿的时间,明明可以用在刀刃上的。



努力是给自己看的


复盘之后,新的一个学期再次到来,我也奔赴美国,在那个录得不情不愿的“保底校”读下去了。学校很好,教授讲课也很棒很耐心,可我还是坚定地, 想要转到自己当年浪费掉的梦校。


这一次,我知道要怎么做,才是“真正努力”。


首先是 目标明确 。我在学校的求职课程里学到了制定计划的SMART goal,觉得特别适用于我:一个合格的计划,要满足 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 四个条件,才不算是无用功。


就拿语言考试来说,一开始就应该对自己要出多少分,每个目标小分了然于心,就比如托福的各科达到25分以上,也同时能满足“可衡量”的条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