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联生活周刊旗下,倡导时尚茶生活、爱做茶实验的微信公号「熊猫茶园」。
我们决定开始带一些团,去一些高跟鞋走不到的路,去闻在城市闻不到的空气,去见一些难得一见的人。但我们不是旅行社,也不会去做保姆,却想提供毕生难忘的体验。
布达拉宫其实不在拉萨,而在去拉萨的路上。在我们的设想里,这是一个志同道合、欢乐逗比而又没有年龄限制的团队,我们在一起,闻那雨后泥土的芬芳,与当地人微笑、握手、拥抱,被他乡的热情笑容所感染,被手艺人的故事甚至是一些毫无征兆的事情所感动。我们通过这些共同的经历,涤荡自己的人生,探寻生活的新可能。
复活节前夕,我们开启了熊猫茶园2017年第一波访茶之旅,我们收费,但不盈利。从众多踊跃的报名者中挑出了13位同好好友,没有标准,只有感觉。相信13位好汉出发前也是忐忑的——这将是一趟怎样的旅程?猴坑,太平湖、猴魁,非遗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大师,美食……这些关键词会组合出怎样的花招?招募帖写得辣么的美好,实际会怎样?
这是不是乌托邦?下面的内容将告诉你答案。
我们的第一站,深入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猴坑村。旅程就是从这只婀娜的猴子前开始的。定妆照如下。
太平是黄山区的旧称,位于黄山的北大门外。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在猴坑村,这是一个能解释什么是青山绿水的地方。
太平猴魁在1955年入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价格高、产量低,且有着与其他茶不一的“巨型”外观。这些特点让猴魁愈发神秘,此行,我们就是要亲手采猴魁、了解太平猴魁的整个制作过程、喝懂猴魁。
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猴坑,每年谷雨左右都要举行开园仪式,祭拜茶王树,猴魁的采摘期就从这天开始,最多不超过20天。
我们到达的时间正值今年开园前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猴魁手工技艺传承人方继凡先生带我们来到了猴魁的母树园,为我们示范
“两叶抱一芽”
的采摘标准。
母树园中种植的都是柿大茶茶树,品质优良,为山上的万亩提供培育样本。站在其中,可以看到村子里白墙青瓦的典型徽派建筑。
挎上小背篓,到地里采茶。这个背篓只有茶工使用的三分之一大,充分照顾了我们这一班“临时工”。
闻一闻鲜叶的香气。
他们比我们采得多,采得好,当地每家每户都种茶,采茶也要从娃娃抓起。
采过茶,我们乘小面包上山采茶制茶。山路陡且窄,很多路段只容一辆车通过。两车相会,司机小哥探出头看路,以确保我们不会翻滚到山下去。
我们采摘来的茶叶需要经过
挑拣和摊放
。
杀青是让太平猴魁散发出兰花香的关键一步,这锅里的香气让众团友纷纷醉了
。随后坐在方桌四面的茶工会将茶叶捏尖整形,在丝网上摆出一幅“卦”,符合强迫症患者的审美。
茶王树就长在制茶厂的对面。
一般的猴魁是7cm长,而茶王能长到20cm,且全是“三尖平”。
茶王树下的泥土,松软,湿润。
从茶山下来,我们敲出此行的
第一个彩蛋
—— 神仙洞。一个未经商业化的原始钟乳石洞穴。
每人领了一个矿工电筒,在完全看不见阳光的洞里走了1.2公里。
后来工作人员被我们的感染,主动敲出了他们的彩蛋。他们把洞内的照明关闭,让我们把电筒和灯光全关闭,感受了整整两分钟的完全黑暗。说希望我们在这两分钟里,感受下是在天堂,还是在人间。不知道大家都在这两分钟内想了什么呢?
洞外是高大的香榧树。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太平猴魁
我们吃够了原滋原味的徽州农家美食,臭鳜鱼令人疯狂,新鲜的春笋令人满口春天的味道。
又喝了特级太平猴魁,听猴坑传奇方继凡先生讲述了他的故事。
乘坐“猴坑号”游艇泛舟太平湖。
不是这种画风,
而是“海天盛宴”的画风
大片画报风。
在如画的美景中各种角度拍拍拍,又放飞无人机拍拍拍。
接着还要放飞自我,放飞身体。
回到岸上,吃完午饭,再做3小时的梦,我们来到了景德镇陶溪川。
陶溪川是景德镇地标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宇宙瓷厂改造而成,如今仍能看见上世纪60年代的锯齿形厂房建筑。原来国营大厂所在处被博物馆、各种独立设计工作室、网红餐厅及奶茶店所取代,但此地的主旋律仍是瓷和陶。是一个秒杀798的地方。
宇宙瓷厂是闻名中外的“十大瓷厂”之一,从陶溪川停车场出去,走大概100米,那个公交站便与宇宙瓷厂同名。而今天我们在陶溪川中看到的“宇宙磁场”是一个综合娱乐中心,可以唱KTV、打台球,甚至可以玩VR游戏,倒也没超出我们对这“宇宙”的想象。
当晚,我们玩了一个游戏。熊猫带大家来到景德镇陶艺街,给每一位团友都发了100块钱,让大家去淘宝。用有限金额,所购陶瓷品质最高者,即为优胜。下图是我们发动舌战、卖萌撒娇后的战利品,四位当地的年轻陶瓷艺术家用投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最佳,猜猜是哪个?
一天结束之前,怎能没有彩蛋?寻宝活动结束,我们返回酒店,在酒店旁边的陶溪书馆,馆长章武先生的“武哥会客厅”迎来了第一波客人。
章武先生是新华社记者,浸淫景德镇陶瓷界20余年,是景德镇各路大师认为来此地必见几个人之一。他一肚子传奇故事与轶事,口才了得,说学逗唱
吹拉弹样样厉害,让疲惫了一天的我们焕发了青春。
经过一晚“恶战”,我们迎来了在景德镇的第一个早晨,这一天是复活节。要去拜访九段烧及其掌门人段镇民老师。这天,段老师也是戴着他经典的鸭舌帽来迎接我们。
“九段”原称“段窑”,改名者是新华社的记者章武先生。1996年他数访景德镇,发现了“段窑”风格之独特,品质之精美,感慨到,“如果瓷器能评段位,段窑的瓷器可评九段”。九段烧也获“现代官窑”的美誉。
温润如婴儿肌肤的白瓷上,青花细细勾勒出东方故事。在景德镇工艺美术中,人物绘画甚少,但九段熟练运用渐变青花分水技法,在茶器的方寸之间绘出生动的人物像。
师傅的修坯需要精细到毫米,却看起来十分轻松,让看客赏心悦目。在这里,既有手工拉坯、手绘青花的传统技艺,也有3D打印瓷器的创新尝试。
段老师对比瓷器与茶,讲述中国传统产品走向世界,又“龙回头”的历史。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当当当当,彩蛋又来了。
段老师邀请我们共进家宴,并在九段本因餐厅没人亲手在杯子上画一幅青花,画好的瓷杯放入速烧微波窑炉中,3小时便出成品,作为礼物带回家中。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青花瓷艺术领军人物干道甫的青花山庄。
传统的青花瓷大概就是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干道甫老师也画这些,但他更在意绘画时当下的情绪,跳脱出了具体的形象。我们在青花山庄看到了这些情绪,仿佛要从瓷面上炸裂开来,又仿佛要把你吸引进去。
第三波彩蛋,是难得一遇的——开窑。
这是熊猫无法在行程计划中预算到的。柴烧一般要进行3天3夜,不眠不休地投柴,仅仅是木柴成本就超万元。过早开窑无疑是“自杀”行为,但幸运如我们,恰恰赶上了一锅开窑。
开窑之前先祭拜窑神。景德镇工匠烧瓷也讲究一种情绪,祭拜窑神也是在酝酿一种情绪。
窑门的耐火砖仅糊了一层薄水泥,拆的时候却只能小心翼翼。若碎砖不小心掉入窑中,很有可能就会毁了一个好瓷器。速度也只能慢慢来,以防温度下降过快瓷器开裂。在洞口“偷看”一下里面的状况,那种期待的心情,就好像回到了6岁那年等包子出炉的春天。
每人取走一块砖,参与开窑。
等降温的时候就望着远方的美景,如果能重来,选不选李白。
出窑啦!同样的白泥,会因摆放的位置不同,气氛和温度不同,会呈现出桃红、灰、青等颜色,松灰掉落也会产生窑变,唯有匣钵里的最为明净。
干道甫老师敲出他的彩蛋
——每人选一个杯子喝茶,选好的就是自己的,白送。
成色最好的一枚,被称为窑宝。
原本这天是散伙日,但17日清早,我们还未晚走的团员准备了
最后一颗彩蛋——逛鬼市
。
这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假货居多的市集,清晨3、4点就会有小贩过来摆摊,随口一问,摊主很有可能会说是五代的杯子。唯有真正懂行的人才能从中用低价购得真正元代、明代的货。
鬼市有鬼市的行话,6块即600,6毛即60。声称这杯那壶是宋朝的那家,成交率不见得高;只有卖早点的小推车,用大喇叭播放着“油条、麻团、八宝粥”,垄断了一整条街。
涉“市”尚浅的的熊猫真的无法辨出好货,只能在里面找找自己的兄弟姐妹。你好
熊猫
,你好
盼盼
。
你好机器猫。
散团不散交情,在我们考察下一趟武夷山之旅的途中,团友们发来感想,让我们内心激动,这趟旅程的余温将一直持续到下一程山水间。
散团不散交情,分手是为了下一次相聚。敬请新老朋友期待我们下一趟不是旅行团的旅程。武夷山之旅、白茶之旅、临沧原始森林探秘之旅……皆在筹备中。还有人见人爱赞不绝口的好茶,均在我们的生活市集中,等待你的发现。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
生活市集
,发现更多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