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 2024 Fall 学员 C
本科:北京 211
专业:主修英语 辅修金融
GPA:3.85/4.0
托福:100
offer
哥伦比亚大学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SIPA 学院顶尖项目)
芝加哥大学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就业率 98%)
纽约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Public Policy
(全美 Top 30)
宾夕法尼亚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Social Policy
(STEM 项目)
伦敦大学学院
MSc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国际关系学院核心项目)
大一刚入学我就在想要不要走留学这条道路,进入大学后我有了转专业的想法,我也考虑过保研,
但是保研转专业比较困难
,留学转专业相对更容易一些。
想好要留学之后,我在本科期间修了一个双学位,当时在经济方向和法律方向纠结,
因为前者
涵盖面更广,为我之后带来更多可能性
,所以最终我选择辅修金融。
我主申美国,因为美国学制相对更长,
学到的东西也会更扎实一点
。
一年在国外学习体验的时间对我来说太短了
,而且一年制毕业回国求职的时间压力也会比较大。
而在院校的选择上,
我首先会看专业排名
,其次才是学校排名,两者结合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像我申请的乔治城大学,虽然 QS 排名可能不是最靠前的,但是这个学校在我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表现出色,享有很高的声誉。
专业我选择了比较偏“万金油”的
MPP(公共政策)
,
它不仅对专业背景有较高的包容性,也欢迎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申请,
招生官
比较容易接受背景多元的学生。
此外,这个专业具有广泛的分支和灵活的课程设置,
为希望转专业的同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由于其跨学科的特性,
申请到顶尖学校的机会也相对较大。
因为我项目提交的时间早晚不一
,所以我
等待结果
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
一开始我也收到了一些拒信:比如被 LSE 秒拒,
但后来拿到的 offer 还是很满意的,我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去哥大,选择思路或许也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参考:
第一,哥大这个
学院在领域内名声很好;
第二,哥大的
地理位置是在纽约
,在这里会遇到更多机会;第三,从专业角度出发,当时我在纠结哥大和芝大
,
哥大的录取标准似乎更注重学生
多样性
和专业匹配度
,而芝大则更倾向于选拔那些本身就表现出色的学生。
哥大项目设置了多个分支,
涵盖的范围也极其广泛和多元
,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来选择,不少有金融经济背景的同学会把这个项目当成一个
跳板项目
,为之后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学校会提供
career support
,我听说入学第一天就会把同学拉到大型就业会感受整体的氛围。美国不少院校都会注重这种社交文化,鼓励同学通过 social 去找工作。
在录取学生的偏好上,哥大这个项目整体比较偏好
有量化技能背景的同学。
比如像我这类
在量化技能比较欠缺的
语言类学生,为了能够与其他学生竞争都会
专门
补充一些量化背景。
因为我决定留学的时间早,所以整体规划的时间也相对比较早。
但到后期觉得自己有点力不从心
,所以我选择棕榈来对我的申请进行辅助。
在申请的时候,因为 GRE 一直没有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加上签约棕榈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我在投递时芝大没有赶上最早的申请,当时也因为标化成绩
很焦虑,对自己也没什么信心。
在申请时,如果你的绩点不够高,那么招生官会专门去看你的相关课程和专业课成绩情况。
因此,
专业课程的成绩显得尤为关键。
如果你希望在本科阶段提升你的绩点,那么在专业课程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将会带来最显著的成效。
我原本绩点是 3.8 出头,但在 WES 之后变成了 3.9。
因为我在 85 分到 90 分这个区间分数段的课程比较多
,在认证时,就会变成 A 级
(所以同学们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考到 85 分以上,这样在 WES 认证时更容易提升绩点)。
而且国内一些学分占比很重的非专业课程,比如史纲占 4 个学分,对国内绩点的影响很大,
但是在 WES 时会降低这类课程的权重
。
WES(World Education Service)是美国第三方成绩认证评估机构,为在美国和加拿大准备留学的人提供成绩评估和认证,WES 机构将中国院校的成绩进行换算转化后,提供给美国院校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还没有补充实习的意识,主要是做一些社团和志愿活动,后面开始找实习的时候,我更多地是在
类似政府机构、NGO、智库这种非营利机构工作
,在文书中我也强调过这一点。
我主要有三段实习,第一段实习是在
政府部门
,主要做 research 工作,收集各类信息;第二段实习是
在智库实习了一年多
,做得工作比较杂乱,包括会议记录、舆情跟踪监测和分析等等,因为我是在对外关系部门,会更加国际化,也会做一些政策方面的研究。
大四下在申请的那段时间
我在联合国做实习
,这段实习是因为申请需要而有意识补充的。
最开始找实习可以选择
广撒网
的形式,后面已经确定自己的申请方向后可以
更有针对性地找
,比如我觉得缺一个国际组织的实习,就会专门往这个方向去找。
找实习可以在
学校或者一些公众号去搜集信息
,比如国组学院的公众号就会推一些国组实习的岗位。
实习其实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在选择机构或单位的同时,他们也在筛选你,如果已经邀请面试了,说明他们已经比较认可你了,所以也要
保持充分自信。
像面试时的最后一个问题,问到你有什么想了解的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多了解一下公司和工作的氛围,谨慎选择实习。
我很早就关注了棕榈大道的公众号,
在公众号上也看到了棕榈分享的一些关于公共政策方向的案例
,咨询时也了解到申请的人还挺多的,而且结果都很不错,所以我觉得棕榈在这方面应该很专业。
在加入棕榈之后我和我的导师沟通的非常多,我感觉棕榈是一个很大很靠谱的机构,
整体流程也很清晰
,有班主任、文书老师、外教等等,并且和棕榈的导师
沟通很顺畅效率很高。
选校的时候,导师会给我一个非常全面的 Excel 表,
省去了很多我自己去搜集信息的时间
,然后再根据我的背景进行匹配。
因为签约棕榈的时间很晚,在这之前我自己有准备文书,但我的文书问题比较多,而且申请美国的文书是比较麻烦的,导师花费了不少时间根据我想申请的项目对我的文书进行调整,
修改
到能够满足项目的文书问题和要求。
之后还有外教来帮我把文书进行润色——我觉得外教润色其实是很重要的,我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很冗长而且表达可能也不够 local,
而外教会帮我改的简单易读。
在他的批注中还祝我“good luck”,让我感觉虽然没有跟他见过面,
也很亲切。
我的网申老师也尽职尽责,帮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我在申请的时候其实同时还在实习,
网申其实是一个很繁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