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戏曲
我们是嬉习喜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民营演出商聚橙网旗下的子公司,我们将利用一个加强版微信产品——“中华戏曲”,为所有戏曲爱好者学戏、看戏、聊戏、追星、交友等需求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戏曲

剧说有戏|这一次,在古老的舞台上遇见至死不渝的爱情

中华戏曲  · 公众号  ·  · 2017-08-24 18:25

正文


当晨曦染红了大海时,

我想起了你;

当月色穿透了流泉时,

我又想起了你。

每当遥远的路上,扬起来沙尘时,

我看到了你;

深沉的夜里,流浪者在歧路上忧虑时,

我也看到了你。

浪起来了,在深沉的滔声里,

我听到了你;

万籁俱寂,在我常去倾听大自然的幽林中,

我也听到了你。

我就在你身旁,尽管你似乎在那遥远之处。

你离我是这样的近!

太阳落山了,一会儿群星就会向我闪烁。

噢,你要是也在那儿,该多好啊!

——歌德《爱在身旁》

之前微博上有个很火的问题,叫做“异地恋是种什么感受?”

点赞最高的一个回复是这样说的“在身边的时候,你就是整个世界;不在身边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你。”彼时正在经历上一场异地恋,看到这句,心有戚戚。

每一个异地恋都是一段悲喜交错的故事,一个人吃饭睡觉看风景,拍下照片发给你,想象着你此刻也在陪我一起看这夕阳西下、月明星稀。

虽然有手机,可以依靠着现代极其便捷的通讯设备及时沟通,但雨天从图书馆出来,看着身边人一个个被男朋友打着伞接走,自己只能裹紧衣服在檐下等待雨停,这时心中的委屈便不再是一通电话、一个表情包的抱抱可以慰藉的了。

有人说,我不喜欢异地恋,但我喜欢你。

其实,今人情,古人事。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与古人所经历的又何其相似。只要你翻翻书,就会发现,那些前人的传奇剧本中所记录的关于异地恋的故事,要远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曲折动人的多。




“曾羡慕生死不渝的爱情,

却见多了负心薄幸,

从不信自己能有此运。

这一次,古老的舞台上让你相信!”

《荆钗记》文词质朴自然,较少雕琢痕迹。敷演的是南宋时期温州状元王十朋与其妻钱玉莲的婚姻故事,并赞扬了他们不因富贵贫贱而转移的爱情,以及对权贵、豪绅的反抗精神。在现存南戏《荆钗记》中,王十朋是被肯定的人物。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出自其手。

位居四大南戏之首的《荆钗记》塑造了一个忠贞不二的好男人形象,而事实上,越剧版《荆钗记》中的好男人扮演者黄燕舞却更适合“负心薄幸”四个字。《泪洒相思地》,她是翻脸无情、见色忘义、攀附权贵的狠绝书生;《是我错》,她是自高自大、一心休弃妻子、求娶贵女的土豪之子……虽是相似的角色,却从不跳戏。多数对她不甚了解的戏迷,也仅仅知道她是著名的“渣男专业户”。

然而在《荆钗记》中,一丝一毫看不出负心二字。这个王十朋,会温温柔柔地给妻子插钗,会老老实实跪地发誓说“心如荆钗,不改本色”,也会依依不舍地在分别之际再三回头承诺:“不管中与不中,试毕即回。”在现场看过《荆钗记》的人,都曾遭遇过或多或少的伤害,却也都或早或晚地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越剧的美不仅仅在于唱腔、服饰和演员的颜值, 也在于它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未来的美好期望,更有对不公、强权和暴力的大胆反抗——莫笑书生不丈夫! 正如王十朋,严辞拒绝权相逼婚,情愿罢职也不愿抛弃结发妻子;随后,得知妻子的“死讯”又做出终身不娶的决定并付诸行动,“从此王家香烟断。”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青梅竹马,《梁祝》里的梁山伯是青涩而不圆满的初恋,那么,《荆钗记》里的王十朋则会是每个女孩子心中能够携手共度一生的最佳伴侣。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偶有凄风苦雨,但从不妥协,有了你,生活和爱情便如此美好。





“始知君心非我心,

生离死别,死别生离。”

曾有个人,他让我对明天产生期待,却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明天里。

越剧《荆钗记》里,不能抹去的一个人物就是“被休弃”的钱玉莲。当临行前信誓旦旦说着永不相负的夫君从京城传来“使妻别嫁”的休书,家中又被嫌贫爱富的继母吵闹得一团糟,贫寒的婆婆不堪羞辱无奈出走,亲爹又急火攻心突然昏厥……钱玉莲因这纷至沓来的打击而焦头烂额,却又一次收到晴天霹雳——继母贪图钱财,将自己卖给了温州首富。刹那间走投无路行无门,玉莲不得不逃婚出走。

行至瓯江边,风雨大作。见到旧时景,忆及旧时人。儿时曾与夫君在江边看戏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那一本痴情女与负心郎的戏,王十朋分别之际“绝不相负”的誓言音犹在耳,却仿佛都在嘲笑钱玉莲的天真。

这一场《投江》需要极强的爆发力。扮演钱玉莲的邵梦岚不过32岁,却把分寸和力气拿捏得很好。从仓皇出逃的惊恐不安,到回忆往事的如泣如诉,最后看戏人与戏中人融为一体,以命抗争的决绝之举,很是催人泪下。





别时正青春

归来白发生

徐渭《南词叙录》曾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的《荆钗记》,甫一问世便受到强烈好评,有“一曲荆钗动华夏”的美称。次年起,接连获得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曹禺剧本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数十个奖项。今年,恰逢《荆钗记》20周年纪念,便正好穿越历史的氤氲和沧桑,一起重温过去、感受现在。

20年过去,《荆钗记》依然是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它讲述的虽然是一对古代男女历经 磨难,始终不渝的爱情故事,但由于在越剧改编演出中,立意强调了一个“信”字,热情歌颂了重信守诺、忠贞不二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人生态度,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美德和态度能引起观众很大的共鸣,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而在舞美设计上,以温州的历史城区(五马街、江心寺、望江亭等)和南戏文化为主,戏中戏的布景方式将温州的戏曲文化融入其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越剧之美。

作为温州“南戏改编工程”的第一部作品,《荆钗记》的音乐和唱腔中除了典型的越剧音乐和唱腔设计之外,还吸收了不少温州本土的小调、瓯剧、弹词,听来更加丰富多彩,独具匠心。

“荆钗”初见之时,方是鲜衣怒马、少年轻狂;而今小历人世,华发初生,“荆钗”之心却未曾改变。褪去文人、演员、戏迷的层层光环,它依旧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携手一生的期待和对“两情能得长久时”的、小小的希冀。


南戏新编戏·越剧《荆钗记》

深圳站、东莞站现已全部开票

时 间:2017.11.15 20:00

场 馆: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大剧院

时 间:2017.11.17 19:3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