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强国梦”,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们齐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编微信2426184596
来源:央视新闻、参考消息
最近两天,有两件事,让韩国舆论对中国的“口风”似乎发生了些许改变。
在中韩关系持续笼罩着“萨德”阴影的背景下,这两件事虽然都无关政治,但却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并得到了来自中韩民间的广泛关注。
23日晚,“压力山大”的国足终于完成了中国球迷们早前的期许。胜利的快感在现场的“画风”是这样的:
▲3月23日,球迷为中国队加油助威
▲3月23日,中国队球员于大宝(左)进球后与队友庆祝。
当中国球员于大宝头球攻入本场唯一进球后,比赛结果令韩国人感到震惊。
“居然输给了中国队。”不少韩国球迷为此愤愤不平。不过,此前民调显示的“最不喜欢中国”的韩国人却并没有借机攻击中国队,只是把输球矛头对准了韩国队主教练和球员自身的懒散上。
对中国足球,一些韩国网友则竖起了大拇指:“哇哦,中国足球不错噢。”
韩国媒体也在比赛结束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足球技高一筹”。
《朝鲜日报》24日报道说,“中国足球曾经技不如韩国。至少此前,韩国人的认识是如此。现在,似乎该改变这种想法了。中国足球发生了令人震撼的变化。”
事后,也有韩国球迷质疑是不是“因为有韩国球员在中超踢球所以水平下降”,对此,一位韩国资深球迷在推特上发长文解释称:“昨天(编者注:23日)中国队的出色表现主要归功于里皮教练的战术部署,反过来说,正是由于施蒂利克(编者注:韩国队主教练)的战术失误导致了我们的失败。也就是说,我们的失败是自身的问题,并不能说是中国联赛毁了我们的球员。”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截图
不止是国足的表现“征服”了韩国球迷,比赛中的另一个细节,也令此前因“萨德”问题频繁指责“中国以大欺小”的韩国媒体,悄悄“改变”了言辞。
韩国外交部一度担心比赛可能出现意外,在赛前曾请求中方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韩国球迷“周全”。而中国方面很快给出了回应。
据韩联社3月22日报道,长沙贺龙体育馆可容纳4万多人,但为防止23日举行的中韩足球比赛中发生紧急情况,中方考虑到治安问题,只开放3.1万个席位,为进一步做好安保工作,中方部署了约1万余名警力。
“在开球15分钟前,韩国啦啦队‘红魔’抵达观众席时,公安人员将助威席的上边和左右两边团团围住,切断他们与中国球迷的接触。”韩国《中央日报》点赞称,“(中国)警方全力保护韩方人员。”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站报道截图
如果说国足的胜利提振了中国球迷的精气神儿,并令韩国人对中国足球刮目相看,那么在下面这件事上,部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感激更为真切。
2014年4月16日,载有476人的“世越”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海域沉没,船上仅172人获救,295人遇难;迄今仍有九人下落不明。这次打捞作业由中国上海打捞局具体实施。时隔1073天,“世越”号终于将重见天日。
当地时间3月25日凌晨4点10分(北京时间凌晨3点10分),“世越”号船体被成功运至半潜式平台船上,并且和半潜船甲板固定完毕。随后,承担打捞工作的打捞船将和“世越”号船体逐渐分离,将“世越”号船体完全“转交”给半潜船。“世越号”沉船整体起浮采用驳船抬浮方式完成。
所谓“半潜式平台船”是指一种专门从事海上运输货物的大型舰船,可以利用调节自身载荷,将甲板没入水中,从而将特定货物运到指定位置。
在整个“世越号”打捞过程中,从出水到整体起浮,最大的难点就是要维持沉船左倾90度下沉的原始状态,为此打捞过程中上海打捞局首次实施人性化的“钢梁托底”技术。
上海打捞局局长洪冲介绍,此次打捞前所未有地采用了33根钢梁穿过海底岩石后安装在船底,也前所未有地选择了气象、水文合适的条件窗口把足足有三个足球场大的船组扶进半潜舶船,然后整体提升出水。这次无论是从技术、各方面应该是在世界打捞史上创造了奇迹,也体现了中国救捞的实力和国力。
沉船整体出水后,大概用4天左右的时间排出残留在“世越”号船体内的海水,半潜船就将运送“世越”号至新木浦港进行安置,全部安置过程预计在四月初进行完毕。
33根钢梁托底的设计看似简单,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在打捞行业里有句老话,叫“打捞是项靠天吃饭的工作”。在沉船整体打捞出水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环节非常特殊,作业受气象条件、海况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非常大,打捞工作难度非常大。
沉船打捞作业现场位于韩国西南海上的蒙骨岛与巨次岛之间的蒙骨水道内,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区域,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汇的地带。因此,该水域夏季台风多,冬季冷空气频繁。
韩国世越号打捞工程打捞总监王伟平介绍,世越号作业水域的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归纳为“风多、流急、水深、底坚”。
放置托底钢梁是由一组包括安装外置橡皮气囊、千斤挂钩、抬吊船艏等十多道施工工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涉及水下作业,且十多道工序之间环环相扣,不能分阶段实施,必须在小潮汛维持数天,流速较慢,且气象条件较好的海况下持续作业,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符,则工期需要顺延。
天津水科院定位工程师隋海琛表示,作业现场的潮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大汛时最快水流速达到4节(2米/秒),而潜水作业的最大水流条件不能超过0.5米每秒,因此一个月里真正有效的作业窗口也就是十几天。
除了天气的影响,坚硬的水下地质条件,对现场作业同样影响巨大。潜水员介绍,水下基本都是碎石,小的都有巴掌大。这给钢缆穿引作业增加了很大难度,就像是在碎石堆中进行穿针引线一样。
为保护沉船完整 上海打捞局独创钢绞线为提升缓冲
为了确保沉船能安全浮出水面,上海打捞局独创了具有缓冲功能的钢绞线提升装置,为沉船打捞提供更多保护。
此次沉船打捞的提升装置采用的是钢绞线提升技术,也就是提升钢缆这种提升方式在陆地上非常常见,但是在海洋工程中使用并不多,在打捞过程中更是因为水下情况复杂,而鲜有人敢于尝试。但是钢绞线提升装置配合钢梁托底的打捞方式却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沉船完整。最为著名的一次就是用于“库尔斯克号潜艇”打捞。
当地时间25日上午,韩国海洋水产部在珍岛召开记者会,介绍“世越”号打捞最新进展。打捞负责人介绍,目前整体打捞进展顺利,“世越”号船体也有望完全出水,并转移到韩国全罗南道木浦进行安置。
韩国海洋水产部的负责人称,将“世越”号船体转移至半潜式平台船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世越”号的打捞已经越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接下来就剩将船体如何安全运送至岸上的最后阶段了。
在此次“世越号”客轮打捞报道中,《朝鲜日报》、《中央日报》、《韩民族日报》等韩国主流媒体都客观介绍了承担打捞任务的上海打捞局的辛苦付出。
▲正在打捞“世越号”客轮的上海打捞局团队(新华社/纽西斯通讯社)
24日,韩国《中央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三个月只能上一次岸——在海上的350名中国技术人员》的文章。
看完这篇报道,虽然还是有以“宇宙国”自居的韩国网友提出质疑:韩国造船业是世界第一,为什么要选择一家中国公司来打捞?但更多的韩国网友则是被这些辛勤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深深触动。
网友“ahar****”说:“我们也应该以这样的精神努力生活。
另一位名为“kim_****”的网友则充满感情地写道:“真心为这些不顾恶劣环境,来到异国他乡工作和积累经验的中国年轻人感到自豪。‘世越号’的大部分遇难者都是年轻的孩子们,然而这些与他们同龄的年轻人却在干着海军特种部队潜水员都很难坚持的三班倒的水下作业。不论国籍是什么,真应该为他们鼓掌表示感谢。也许这也能让悲伤的遇难者家属们多少感到一丝慰藉吧。”
尽管时下中韩关系仍在低谷徘徊,但“世越号”打捞工作却无形中令两国民间的情感有了一次难得的理解与相通。
面对韩国民众对中国技术人员付出汗水和努力的感同身受,仁川市市长刘正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因为“萨德”风波,目前中韩关系变得微妙,但这对双方都是损失。他表示,中韩应该凝聚智慧,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办法,让中韩关系尽快回到正轨。
文章来源网络与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公告:应各位同胞的要求,现已经开通中国梦部落,您可以点开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部落,一起参与部落活动,您可以每天签到,与大家一起交流爱国话题,发表您的爱国观点,因为这里是中华儿女爱国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