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铺子
铺主在此!与你分享最新鲜新奇的创意、设计、发明、搞怪、玩意、酷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铺子

你嫌埃及臭,埃及却不嫌你穷

创意铺子  · 公众号  · 创意  · 2025-04-10 13: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社交平台上, 埃及正从文明古国变身中国年轻人的羊毛胜地。


据埃及旅游部统计,2024年,埃及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超过15000万游客,其中中国游客占比8.6%,为埃及带来了超过12亿美元的收入。


这波热潮中,精明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打卡金字塔,而是瞄准了埃及暴跌的汇率和低价服务。


用“地理套利”实现消费降级 ——国内学滑雪要500元一节课,埃及只要22元;国内做近视手术2万起步,埃及砍到1000块。


这不是旅游,这是对文明古国新兴资本主义的一场降维打击。



埃及薅羊毛指南


小红书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 去埃及做近视手术 的体验:


当天到医院挂完号,医生做完检查说“现在就可以做手术”,紧接着就是交钱、换防化服、上麻药、推进手术室......从进医院到手术结束一共两个小时不到。


价格是7700埃镑,折合人民币1000元出头。


类似的分享有不少,很多网友看了极为心动,专门发帖找“埃及近视手术搭子”。


毕竟在国内做近视眼手术要两万,相当于花同样的价格还顺便玩了一圈。


这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薅的羊毛—— 它需要一双近视的眼睛和一颗勇敢的心。


更多人选择在埃及占点儿别的便宜。


比如滑雪:


在开罗的室内雪场,次卡费用320埃镑,月卡费用1000埃镑(合人民币143元),雪票包含了整套的滑雪装备,去崇礼滑一次的价格,能在埃及滑一个月。


不会滑可以找教练,团课100元5节课,相当于20块一节,一杯奶茶的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在雪场附近租个房子,三室一厅只要1500人民币不到。


比如潜水:


在埃及,278人民币的潜水项目包含了酒店接送、自助午餐和一次15分钟的深潜体验。有人花3300元考了OW和AOW两张潜水证,在三亚考一张就要3000元左右。


许多人带着Excel表格精准狩猎埃及的低价服务:抽脂手术价格仅为国内1/4;国内动辄300-800元一小时的马术课,在埃及只要50元。


还可以顺路考个雅思。去年一月埃及考雅思只要4300埃镑,合人民币600出头。


后来因为考得人太多,涨价了一点,但相比国内2170的价格仍属于考到就是赚到。


埃及就像现实版“重生之我在古代当有钱人”,专治各种中产溢价。


一位小红书博主晒出她的“埃及套利清单:花1000元注射了国产玻尿酸都买不到的进口乔雅登,用省下的钱潜水和学习阿拉伯语。


这些项目在国内一线城市动辄几百上千,北京到开罗往返机票约3000-9000元,机票不算便宜,但如果消费满1.5万元,就能覆盖国内需要5万元才能获得的体验。


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和狮身人面像合影,而是将开罗变成“全球性价比最高的技能培训班”。


“去埃及不薅点课程,就像去东北不搓澡——白来了。”




这场“消费洼地”的魔幻转型,始于2024年3月埃及央行的汇率暴击。为获取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贷款,埃及政府放任埃镑自由浮动,导致其兑美元汇率单日暴跌40%,创下历史纪录。


人民币购买力随之飙升—— 相当于每100埃镑从人民币23元断崖跌至15元, 堪称“打三折”。


去埃及的游客变多了,埃及航空运力却严重不足——全国仅开罗、卢克索等少数机场能起降国际航班,需求暴增直接带动了机票上涨,北京至开罗往返机票的平均票价7045元。


埃及境内机票也涨了不少,以前埃及境内单程票价大约400-500元,随着埃镑贬值,已经涨到了1000元人民币左右。


景点门票接连上涨,金字塔从540到700,埃及博物馆从450涨到550,卢克索神庙从400涨到450,平均涨幅25%。


此外, 埃及越来越多酒店和景点开始仅支持美元结算 ,用于绕过一跌再跌的埃镑,连金字塔门口帮忙照相的小哥也知道问游客要美元小费了。


这种“货币殖民”实为商家自保。黑市汇率长期高于官方价,埃镑贬值让本土企业陷入定价困境:若按埃镑定价,可能一夜亏损;若用美元,则能对冲风险。


你想薅埃及羊毛,埃及人倒觉得你是送上门的一块肥肉。


支撑这场消费革命的,是埃及撕裂的经济现实。


尽管2024年该国通胀率高达36%,可埃及私营部门工人最低工资为7000埃镑(人民币1000元),兼职工人的最低小时工资为28埃镑(人民币4元)。


对于埃及普通人,这场狂欢也是一场残酷对比:中国游客用一顿饭钱体验马术时,开罗市民正为涨价25%的牛肉发愁。


当地经济低迷,只能想办法多从游客身上捞点钱。




一位网友分享说,自己用uber打车,显示300埃镑,上车后司机用翻译软件要求每个人多加1000埃镑。


去埃及前:做足攻略,信心满满。

去埃及后: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但魔幻的是, 即便被宰,游客仍觉得划算 ——金字塔门票从540埃镑涨至700,仍不到国内5A景区一半价格。


这种容忍度,让埃及旅游业形成诡异平衡:游客体验贵族生活,商家靠溢价求生,而普通人则在通胀中挣扎。


毕竟,再怎么算,在埃及当贵族也比在上海当中产便宜多了。




2004年, 地理套利 (Geospatial Arbitrage)的概念首次出现在《Forbes》上。


简单来说,就是在物价高的地方挣钱,然后跑到物价低的地方花钱,这样同样的钱能过上更高的生活水平。


在国内,滑雪、马术被包装成“阶级通行证”,北京滑雪私教课均价500元,上海马术俱乐部年卡售价超10万元。


在埃及,旅游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里也有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服务,如射箭、骑马、潜水......但一节课的价格对中国游客来说不过是奶茶钱。


嗅觉灵敏的年轻人立刻行动,将这个文明古国打造为中产平替天堂。当中国年轻人用人民币兑换埃镑消费时,也相当于一种地理套利,这些中产符号被汇率差彻底填平。


机票很贵,那就多住一段时间分摊成本,作为旅居目的地,埃及生活成本甚至比大理还低,于是许多年轻人涌向埃及,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在这里大家喝着10块钱一杯的星巴克,坐两三百一次的热气球,空闲时间冲浪、潜水、海钓、练习瑜伽,学习钢琴,过着一种体面却又不需要花费太多钱的中产生活。



能不能实际学会一门新技能倒是没那么重要。


一位在埃及学钢琴的网友说,她选的已经算是开罗相对高级的俱乐部了,但仍然觉得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更多起到的是陪练的作用。


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学会滑雪”或“考下潜水证”并非核心目标。


在埃及花50元体验马术的年轻人,可能连马匹品种都分不清;花20元上滑雪课的游客, 更多是为了朋友圈里“在沙漠滑雪”的猎奇定位。




比起解锁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解锁新的人生体验。


这场魔幻的埃及消费迁徙,实际上是年轻人用人民币汇率魔法对抗中产溢价,他们一边嘲讽国内中产课程价格虚高,一边研究如何在埃及旅居“打卡人生清单”。


当金字塔的阴影下挤满学马术、考雅思、打玻尿酸的中国游客时,历史就像开了个玩笑——五千年前埃及人用巨石堆砌永恒,五千年后年轻人用埃镑购买瞬间。


但要当心的是,羊毛薅得太多,也就成了一种新的消费主义。


文章转载自 | x博士

图片

下面是铺子的视频号,我们每天为大家提供全球创意、灵感、设计等资讯,戳下方小卡片,记得每天来互动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羊毛不是这么容易薅的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