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朱易微博
“他们说我是洋垃圾、美国猪,我很愤怒,很无助……”
文|林苑
22岁的花滑国手朱易,在今年交出了差强人意的成绩单。
国际滑联花滑中国杯女子单人滑赛场,朱易在中国队三位选手中排名最高,位列第9。
而后她“背靠背”参加花滑全锦赛女子单人滑项目,滑出两套clean,连跳3f2a2a拿到巨分,最终以第六名完赛。
全锦赛后,朱易在微博写道,在非最佳状态下能够滑好两套节目,“给自己增添了很多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这条微博,获赞四位数。
回应她的评论当中,有人说,“都不看好你,偏偏你最争气”,也有人说,“从冬奥认识你到现在,我一直相信你。”
鲜有人想起,两年前的北京冬奥会,朱易一度因遭受网暴关闭了自己的社媒评论区。
险被骂到退役,花滑少女战胜“心魔”
有关朱易的舆论风向扭转,虽说离不开与单板滑雪奥运冠军苏翊鸣的恋情,但归根结底还要归功于她在赛场上的表现。
入读北京大学后,朱易与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雅学院的苏翊鸣正式公开了恋爱关系,并因此频频登上热搜。
现在看来,进入中国最高学府攻读心理学专业,并且获得冠军男友的支持,这对于朱易的比赛临场表现多少有一定助益。
一直以来,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常被视作大赛“胜负手”。
无论一位运动员的水平如何,他们在赛场上都会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
不妨参照心理学家对于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的分析。就有专家认为,孙颖莎之所以憾负陈梦,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必胜的心,她饶过了自己。她觉得自己年轻,还有机会,觉得师姐陈梦拿(金牌)也是合理的,这是心弦上的松动。”
将时钟拨回北京冬奥会花滑赛场,“压力山大”的朱易在比赛中“出师不利”。19岁少女的泪水,成为许多观众在冬奥期间的特殊记忆。
尽管在当时,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谷爱凌出面为朱易的失误作出解释,指出很多运动员在大赛中同样会摔倒,并呼吁大家能够理解:“运动员肯定都希望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希望大家都能对此表示理解。”然而,朱易还是难抵网络暴力而关闭了社交媒体评论区。
从千夫所指到收获赞誉,朱易这些年的心路历程鲜有人知晓。
有迹可循的是,在年初的内蒙古“十四冬”期间,朱易一度流露退役的念头。
她感慨,自己已经是一名“大龄”花滑女单运动员,“感觉这么多年走过来,就挺不容易了,特别想享受这最后一场比赛。”
“因为我就是爱花样滑冰这个项目嘛,接下来不管我还比不比,还是(从事)什么(工作),希望我还可以有一些声音在花滑领域。”彼时21岁的朱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不过在“十四冬”之后,她还是出现在了各大赛场。
仍是“女大”的她,作为北大冰上运动协会花滑部骨干,帮助北大速滑队在首都高校大学生第6届滑冰比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
而从今年朱易在四大洲花滑锦标赛、花滑中国杯、花滑全锦赛等高级别赛事的发挥来看,她的心态相较于上个冬奥周期已经增添了几分成熟与稳健。
业内人士评价,与过往赛季相比,朱易在跳跃稳定性等技术层面有了很大提升。
然而,中国“大龄”女单花滑选手的进步速度可能难以达到人们的高期望值。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国家花样滑冰队女单选手有着极高的预期。毕竟,邻国的高水平冠军数量一直在持续递增,像俄罗斯套娃们、韩国的金妍儿、日本的浅田真央等经常拿来与国内选手做对比。
当13岁的“冰上全红婵”金书贤拿下本届花滑全锦赛女单金牌,人们在收获惊喜的同时,或许也应该给仍在坚持的“大龄”女单们多一份宽容和鼓励。
知识分子孩子学体育,错了吗?
当年网友不止对朱易口诛笔伐,也连带“抹黑”了朱易父亲——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
风口浪尖上,就连自称“一辈子不运动”的著名生物学家饶毅都站出来澄清,朱家的罪名“莫须有”:
“就是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也知道北大教授不可能影响体育总局奥运选拔这么重要的决定。把他当成权贵批评,不仅误解,而且是伤害依靠自己而成功的穷孩子。”
饶毅强调,是体育部门先归化了朱易,而后朱松纯才选择回国。
朱教授出生于湖北鄂州长岭镇,儿时听大人说起“计算机能和人类下国际象棋”等科学大事,逐渐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中科大毕业后赴美,职业生涯三度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
学界评价朱松纯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心系家国、勇于担当的爱国者。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回国效力。”
回国发展至今,朱松纯出任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等要职。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在朱松纯主持下,我国自主研发出框架驱动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原型“通通”。这一智能体不依赖于大算力和大数据,展现出与3至4岁儿童相当的环境适应与理解能力。
或许凭借朱教授一家对于中美体育的理解,未来通用人工智能也能在运动医学、体育教育、体育科研等领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就朱家这些年被网暴的遭遇而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谷家。
对此,饶毅曾表态,“知识分子家庭支持孩子体育运动,迄今都不是非常多。”
“北大化学系校友谷燕的孩子谷爱凌、北大清华现任教授朱松纯的孩子朱易,都属于比较少见。”
“她们如果成功了,我们为之高兴。她们如果失败了,我们应该支持其运动员精神。”
这里需要提到,或许饶毅本人对于体育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继发的红细胞增多症,如果运动的话会出现生命危险),但出于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他也选择送女儿去打排球,并且一度选择不对外公开此事。
这些知识分子家庭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孩子的选择,呵护孩子的成长。
当然不得不承认,朱易一路走来比许多运动员更幸运。比如她没有遭受过太多文化生对体育生的歧视,比如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她受邀登上过时尚杂志,时而也接到品牌合作。
从奥运冠军男友、科学家父亲、花滑国家队队友到北大师生,她的世界被精英环绕。
支持她的人往往希望看到她自由生长,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左右。她可以尽情享受大学时光,可以为爱好奋力一搏,她还很年轻,职业生涯与未来生活存在着诸多可能性。
人们也盼望,更多女性运动员能像她一样,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体育运动,无需为退役后的生计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