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娃哈哈全员持股制度名存实亡:有员工曾买45万 ...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庙 -20241002160436 ·  6 天前  
神嘛事儿  ·  慢慢开 神嘛事儿的微博视频 ... ·  6 天前  
叶檀财经  ·  国庆节快乐!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她雕琢6年、1集只拿90块钱,却影响了所有中国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7 17:32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感谢您送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童年。


来 源丨综合自每经影视(ID:meijingyingshi)、中国新闻网(ID:cns2012)、人民日报(ID:rmrbwx)、虹膜(ID:IrisMagazine  作者:magasa)



她雕琢6年、1集只拿90块钱,却影响了所有中国人


4月15日,中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著名制片人,央视86版《西游记》导演、编剧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今天(4月17日)上午,著名演员六小龄童通过微博证实了该消息。



86版《西游记》,于1982年春节开机,历经6年才拍完(边播边拍),30年来获奖非常多,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该剧自1986年起播出,称霸荧屏30年,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杨洁也因此入选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并名列十佳电视导演之首。


杨洁(左),图片来源:@六小龄童微博


除了导演,杨洁还是《西游记》中多首歌曲的作词,《女儿情》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上周末,在湖南卫视《歌手》总决赛上,李健和岳云鹏就演唱了这首《女儿情》。




25集电视剧,穷尽6年时间


《西游记》大部分场景都是实景拍摄,杨洁在“游”字上做文章,想通过这个片子,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刹道观推介出去。6年的时间里,杨洁带领剧组人马几乎跑遍了国内各大风光景点,后来剧组还在泰国拍摄了《天竺收玉兔》《波生极乐天》等几集的外景,成为第一支到国外取景拍摄的内地电视剧组。


在拍摄技术和经费都比较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要拍摄一部魔幻题材的电视剧《西游记》可谓是天方夜谭。然而杨洁导演却克服了选景、选角、做特效、找资金等诸多难题,可谓是历经拍摄路上的“八十一难”。


杨导在谈及拍摄特效时直言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演员在电视节目上飘不起来,拿风扇吹吧,也不像。后来到香港“取经”,才知道吊起来,就是后来的威亚。


演员也是边拍边找的。杨洁对“颜值”要求很高,在选角上堪称首开“海选”先河。只要符合人物形象,全都“不拘一格”悉数考虑在列。玉兔精的扮演者李玲玉是杨洁在《大众电视》上看到照片头像找来的;唐僧的第三位扮演者迟重瑞是是在楼梯口偶然碰到的;观音菩萨的扮演者左大玢是在湘剧院发现的……


感谢杨导的慧眼,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惟妙惟肖的书中人,看到了一部最像西游记的《西游记》!


让人印象深刻的《西游记》片头音乐《云宫迅音》,也多亏杨洁才得以保留。这首片头曲集民乐、电子乐、打击乐和管弦乐于一体,合成器、古筝、琵琶、手鼓、吉他、贝司、女声吟唱齐上阵,给人以层峦叠嶂、气吞山河之感。




但当时,央视个别领导却对《西游记》音乐不满,说音乐里用了电声,风格与中国传统名著不符,没有时代感和地域感,《西游记》应该是民族的、中国的、传统的,为什么用电声?建议把作曲换掉。


当时剧组正在九华山拍戏,生性耿直的杨洁得知消息后大怒,当即口述了一封致央视领导的信,其中有这么一句:“如果艺术上要我负责,就请领导不要管怎么拍;如果不要我负责,我拍完片子全部交给领导,你们去做后期吧。”在杨洁的激烈反对下,此事最后不了了之,经典的“登登等登”也才能为我们所熟悉。


当有人问:为什么《西游记》能火30年呢?杨洁导演一针见血地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没有为奖状,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奖状,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过苦。”


来源:鲁豫有约





一集酬劳90元


杨洁在接受鲁豫采访时表示,当时拍戏时按集给钱,而不是按月给钱,6年拍了25集,可想而知一集需要拍多久。她还透露当时拍戏时,孙悟空、猪八戒都受过伤,当时吊威亚技术并没有现在这么有保障,飞来飞去经常会受伤。


记者:《西游记》当年拍摄时遇到很多困难,也有资金上的困难吧?


杨洁:


一开始没钱,都义务劳动,后来才有钱,我拍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就那么一点报酬。那时大家也不讲报酬,不计时间。曾经有过连续工作23小时的纪录,那是在扬州最热的时候,为了抢一个演员的时间,就是从这时候,我拒绝那种跨档期的演员。就是这样的敬业和一丝不苟之下,才拍出了这部戏。


现在我看有导演把上千万、上亿的钱不当回事,来拍出一个算不上上乘的东西,我觉得真心疼。


当时我对剧组所有人的要求都很严格,六小龄童来的时候,他父亲六龄童陪着来的,在招待所里,他父亲跑到楼下去给六小龄童打洗脚水,六小龄童赶紧拒绝了,说我在这里就是要吃苦的。徐少华当时刚结婚,也不能经常回去。当时还严格规定不许跨档期拍摄。第一个唐僧汪粤就是这么走的,他想要去拍电影。那就只能换人。


作为当时中国第一部大戏,当时电视台没有预算,一开始准备的钱不够用,中间就要停拍了,没钱了呀。第一次拍神话剧,我们也没有经验,所以只有把钱全花在艺术上、业务上,当时我们的夜餐费是3毛,不到11点还领不到。在全国20多个城市转点时,几车皮的东西,搬运都是自己来干,师徒4人都要干。大家干得太辛苦,晚上吃饭时,我说每桌加两瓶啤酒,他们都欢呼起来。那时候的人都挺可爱的。


记者:中国电视剧发展到今天,在你看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方面?你觉得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


杨洁:


胡搞、恶搞的东西太多了。《西游记》有多少版本都说不清了。从《大话西游》开始,一会儿猪八戒要当爸爸了,一会孙悟空要谈恋爱了,小猴子要出来了……太不尊重名著了!国外的名著也一再改编,像《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啊,拍多少次都不失原来本色。我们呢?什么都可以水煮、油炸。好好的名著都被我们自己否定了。


我有一段时间根本不看中国电视剧,看了生气。好东西太少。你想,50集的电视剧恨不得40天拍完,演员一秒前还在打情骂俏,下一秒就要入戏,怎么可能?这么搞下去,电视剧要走向何方?


但她也不得不承认:一个时代远去了。一个穷尽6年时间,只花费几百万,就完成了全部实景拍摄,精雕细琢的时代远去了。站在那个时代的高度看现在, 她的眼光宁静,而略有不安。


4月7日是杨洁导演88岁生日,没想到,刚过完生日不久,这位老人就因病与世长辞。


就在十天之前,“猴哥”六小龄童还在微博上为杨洁导演庆祝88岁生日。



感谢您,送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童年!


斯人已乘黄鹤去,路上没有81难,只有我们的怀念。



附:西游记的拍摄趣事

来源:虹膜(ID:IrisMagazine) 作者:magasa


蓝幕抠像


80年代,中国电视界没什么人听说过蓝幕抠像,更没有见过了,虽然这在西方影视界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


中央电视台从美国进口了一台ADO特技机,《西游记》剧组拿来先试拍了《除妖乌鸡国》里孙悟空变成小猴子跳到桌子上和王子秘密谈话那个镜头。把六小龄童在蓝幕前做的跳的动作拍下来,再和事先拍的背景合成。就是用ADO机把孙悟空缩小,顺着动作节奏往上一提,就上了桌子,这的确不难。


缩小的孙悟空


但后来剧组发现,所有的人都象纸片一样,不是立体的,根本不敢转动,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在《计收猪八戒》和《三打白骨精》里有几个镜头特别明显。


剧组反复尝试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后来才晓得,因为光买了硬件,还有种配套的软件没有买,所以立体的效果无法实现,而这种软件要5万美元,剧组根本买不起!所以《西游记》里很多特效场景的人物是纸片人。



二维的「纸片人」白骨精


蓝幕抠像最忌讳颜色冲突,这个道理也是剧组拍着拍着才知道的。


但《西游记》里的人穿衣服五颜六色,背景幕布只能也做了各种颜色的,以备更换挑选。有时候颜色太杂了,还要多次合成才行,比如最后一集老乌龟驮师徒四人过通天河的镜头,就是四个人分别合成的。


老乌龟驮师徒四人过通天河


合成工作必须回到台里完成,拍摄现场是看不到的。这样做的效率奇低,而且不知道拍摄效果如何,所以有好多特效镜头最后都废了,即使勉强能用也有各种瑕疵。


吊威亚


吊威亚不是新鲜的技术,其实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就会了。我读老上海影人的回忆录,就见他们说过吊钢丝拍动作片。


但之后大陆因为长期不拍动作片,这种技术渐渐荒废了,反而是香港人将吊威亚发挥到极致。



于是《西游记》剧组派了几个人到香港学习怎么吊威亚。当时TVB在拍一部金庸剧,导演杨洁、摄像师王崇秋就跑去看了,还跟徐小明导演探讨怎么操作。但时间有限,他们也只简单地看了几天,而且没学到一种关键的「过江龙」技术,就回来照猫画虎。



更难的是一开始连专门的钢丝都没有,只好找了军用的航空跳伞的钢丝。而「过江龙」技术是一边猜一边实践,用滑轮原理来模仿的。




因为对钢丝的承重量没研究,拍摄中钢丝断过无数次,猪八戒、沙僧都摔过,特别是孙悟空,有次摔得昏死过去。


剧组也不懂怎么在后期抹掉钢丝的痕迹,只能用背景色来给钢丝上色。


背景的拍摄



剧组没有专门的航拍设备,天空和云彩背景都是坐飞机的时候和机长商量好,让摄像师到驾驶舱里拍摄的。另外坐汽车、坐火车、坐缆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时,都注意拍摄各种背景。


烟火特效


《西游记》的烟火特效是请八一厂的烟雾师来做的。但八一厂对拍摄战争片有经验,神话片却并不一样。神话场景的要求比写实的战争片更加复杂、绚丽、花哨,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天宫戏要用到大量干冰造雾,人在干冰里呆的时间了会很不适,赤脚大仙赴蟠桃会那场戏,拍完后一个场工半天不见人,后来才发现是昏倒在地了,赶紧抢救。



赤脚大仙赴蟠桃会


拍摄器材


在西方和日本电视台都实现了多机拍摄电视剧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给《西游记》配备的只有一台老式的300P摄像机,调焦经常发虚。只有一个三脚架,角度只能平视。


整个中央电视台只有一只长焦距镜头,所有电视剧组要打报告排队等着用,火焰山那集好不容易用上一次。



没有升降机、没有移动轨、没有高台,没有斯坦尼康,什么都没有。


有个镇元大仙升天的镜头,需要从俯视到仰视的角度变化,是把摄像师放到椅子上,吊到二楼,再滑下来拍的,用七八个人来拉摄像师,但这和镇元大仙走路的节奏很难对上,拍了很久才拍成。


镇元大仙升天


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那集被唐僧念紧箍咒,捂着头原地打转,拍摄时让孙悟空顺时针转,找人扛着摄像师逆时针转,这样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晕眩效果。


因为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怒念紧箍咒


失败的航拍


《夺宝莲花洞》那集在云南的石林拍摄,剧组和昆明空军拉了拉关系,办了一台联欢会,送了几个彩色胶卷,换取飞机练习时,让摄像师一起登机航拍的机会。


到了拍摄时,所有人换上戏服,看到飞机飞过来了,在山里跑啊跑啊,演得一身是汗。等到摄像师王崇秋从机场回来,才知道一个镜头都没拍到。


《夺宝莲花洞》在云南石林拍摄


一台很破的摄像机


《西游记》实在太难拍,剧组拍了好几年,也曾在中央电视台内部引起质疑,有人怀疑杨洁带着人游山玩水,应该立即停拍。


上面的领导听到了风声,派出调查员到剧组跟组,调查员发现剧组条件太差,被深深感动,不仅没有告发,反而决定帮忙向上级申请再增拨一台摄像机,只是因为手续繁琐,剧组直到拍完也没用上。



剧组用的摄像机又老又破,无法准确地对焦。杨洁曾经到日本NHK电视台交流,被同行先进的摄影棚震惊了。日本同行问,《西游记》机位角度很多变,你用了几台机器?杨洁答复「一台」,日本人几乎无法相信。


这一台摄像机焦段有限,很多镜头拍不下来,比如拍第11集黄袍怪那集时,有场戏是公主骑马追兔子,兔子一放开就逃走了,摄像师只好扛着机器在后面猛追,后面是一群助理扛着监视器跟着跑,杨洁跟着监视器跑,就为了这一个追兔子的镜头。


宝象国公主追黄袍怪化身的兔子


你看,这就是《西游记》的拍摄条件。


《西游记》是边拍边播的,1986年先期播出的几集引起了巨大轰动,到1988年,终于在央视播完。但因为钱用完了,《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遇阻狮驼岭》《救难小儿城》和《收伏青牛怪》五集没有拍成。


这成了杨洁导演心中的一个病根儿,她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把《西游记》拍完。



有件事不必避讳,那就是《西游记》走红后,剧组主要演员和杨洁之间一度出现隔阂。俗话说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就难了。后来出了一个新加坡演出事件。


《西游记》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很火,很多地方邀请剧组前往演出。几个主演和杨洁对一些安排出现分歧,双方产生了较大矛盾,甚至有人宣布,杨洁去我就不去了。人走茶凉,这令杨洁非常伤心,于是就断了和剧组的联系。


又过了数年,杨洁才和那些人重归于好,并重组剧组,实现了大家共同的心愿,拍出了《西游记》的续集。



那是1998年,杨洁向中央台打报告,说老的剧组人员很多已经不在人世,如果再不拍,《西游记》就拍不了啦。在一位中央领导的支持下,当时的央视台长杨伟刚批示续派《西游记》。


上次只剩下五集没拍,但这次总不能只拍五集,于是杨洁和编剧将内容扩充到十五集,并替换了猪八戒和沙僧的演员。2000年春节期间,《西游记》续集在央视一套播出。


从技术和资金上来说,续集当然比前作好很多,但观众对续集的认可程度却远远不及原作。为什么会这样,只能用时代性来解释了。老《西游记》的奇迹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复制。



杨洁自传里有一个小故事我特别感动,是说那匹白龙马的。一开始为了找一匹高大的白马,剧组费了苦心,终于在内蒙古找到。后来白马跟着剧组千山万水,立下汗马功劳。


电视剧拍完后,这匹马被杨洁安排在某处颐养天年。多年后,杨洁想念这匹马,又去探访它的现状,发现它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小山洞里,无精打采地嚼着稻草,满地马粪,浑身脏兮兮的,几乎看不出是白色了。


没过多久,这匹瘦马去世,被葬在不知道什么地方。杨洁非常难过。



在《西游记》之外,杨洁还拍过多部电视剧,其中《司马迁》是她花心血最多的。央视不投钱,为了找到资金,杨洁四处奔走,最后终于通过一家广告公司找到资金,拍出来,结果因为审查不过,竟然没法播。


《司马迁》(1997)


杨洁不知道和上级吵过多少次,但都没办法。直到1997年,很偶然地这剧播出了,受到一致好评,不过也几乎没有重播过,看过的人很少。后来这剧不知怎么被日本人发现了,引进到日本,还发行了DVD,令人唏嘘。


说回《西游记》,这是杨洁导演一生的最高成就,为什么关于《西游记》的影视永远拍不完,却再也无法超越当年的这部电视剧?


是杨洁导演艺术高超?是六小龄童演技通神?是剧组人员同心戮力艰苦奋斗?


也许都对,但也解释不了为什么续集的反响就不及前作。



技术可以超越,主创人员都可以复制,但特定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部电视剧是由特定的一群人,在那个已经不可能重现的年代拍出来的。


80年代的艺术家和观众的状态都是极其特殊的,有人说那是中国近代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崇高而无法超越的。因此,只要80年代在我们心中仍然崇高,那这部电视剧也就一直会是崇高的。


它已经被历史打上了封条,成为永恒。



21君

你对央视86版《西游记》的印象是怎样的呢?它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推荐

阅读



深度丨房价居高不下,是因为一个可怕的经济现象!


刘煜辉:钝刀与剃刀(深度宏观经济分析,必看!)


本期编辑 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