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说:
昨天土根又发生了一件“自虐”的事,让我和土根爸都内疚反省了很久。
我们一家去超市,买了土根最爱吃的草莓,土根看到就一直喊要吃,我说要回家洗一洗再吃哦!土根不听,开始唐僧念要吃!要吃!我说,回家妈妈洗一洗就给你吃!土根不听,继续念叨,看我和他爸不理他,开始哭闹,一直念叨到买单上车回家……
到了家门口,土根抢着去拎有草莓的袋子,扒着袋子不肯松手,我和他爸已经无数遍告诉他回家洗洗就给你吃,土根的掘脾气上来,非得在此刻吃上不可。我和他爸自然是不会在这件有关卫生的事上妥协的,松开土根的手,拿着袋子准备上楼。
土根在院子呼天喊地,要吃草莓!我一边和他爸准备上楼(我们就住2楼),一边和土根说,
快跟妈妈回家,回家就能吃草莓咯!
土根看着我,不为所动。我在二楼的窗口又故意去“撩”了一下土根,说
你不来妈妈就要吃完咯!
土根斜眼看看我,好像是犹豫了一下,但依旧不上来,估计在想
“我喊了那么长时间,你们竟然都不满足我!!”
我当时也犹豫了一下,要不要下去把他抱上来,但是
心里又有点火,想着不能惯着他这臭脾气!
因为他爸已经下楼去拿剩余的食物,土根说不定一会就跟他爸上来了。我就自己进了屋。
没想到一会儿就听见土根崩溃的哭声,我赶紧下楼去看,此时他爸一脸凝重地抱着狂哭的土根说,
傻瓜,怎么那么傻啊!好了好了,爸爸抱!安静下来!安静下来!
土根脸上有道黑黑的印子,我问发生了什么?他爸说,
你说有这么敏感的孩子?土根故意在我面前摔倒,我假装没看到,他就
自己钻到汽车和墙的缝里去,差点头卡在里面出不来……
天哪,我有时候难以想象一个两岁孩子的自尊和想法,已经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虽然之前意大利的医生也和我们说过,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了引起注意撞头摔地自虐都很正常,父母必须在娃3岁前保持权威
(以前分享过:
父母的4种教育风格,只有这一种能给娃幸福
),但是看着哭得伤心透顶仿佛遭遇父母遗弃的土根,我和他爸都有些后怕,
在爱与权威的平衡上,这真的是一个很微妙很难把控的难题啊!
孩子需要的,有时候只是一个台阶
土根爸温柔地抱着土根,我上去逗逗他,土根竟然推开我说“妈妈走!”这家伙真的是第一次对我说这样的话,看来真的伤心了。土根爸说,别逗他,他需要平复一下。我立即意识到
我还在用对孩子的方式对土根,而土根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像大人哭泣以后平复的过程,他需要父母温柔的抚慰以告诉他我们在乎你。
很快,土根冷静下来,我说,我们去吃草莓好不好?土根说,好!之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欢快地吃起了草莓,而我和土根爸都被这件小事弄得有些郁郁,土根爸说,
之前他听意大利新闻,有个孩子因为和妈妈吵嘴,跳楼了……我们得小心啊!
我说,你别吓人,跳楼的孩子一定是之前和妈妈有更多问题的积累没有解决,这个太极端了。
土根爸说,是的,但是
以后我们还得多一些耐心。
其实土根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崩溃哭泣是常有的事(比如看小猪佩奇超过了时间还想看,比如吃了冰淇淋还想吃),但往往我哄哄或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好了,从没有用这样的方式来“惩罚”我们,并且哭得那么伤心。
这回让我有些自责的点在于,
曾经在我脑海里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去把他抱上来,给当时“僵持”的关系一个台阶,但我没有伸出这只“友谊的手”,而是在那一刻跟一个两岁的娃“杠上了”
,心里想:
我还在生气呢,你自己上来吧!把他撂在了那儿。
我知道土根爸也在自责,之前
土根摔倒的时候他假装没看见。
估计就是这两个故意“忽视”,让土根彻底崩溃了。
我后来想了很久,很多原则性的问题我们的确不能妥协,但要
怎么让孩子觉得被爱的情况下又知道爸妈没有让步
(很多孩子又是戏精,知道你在看他他又故意表演惨样),
不能过度关注又不能完全忽视
——
就是在守住原则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这个火候真的要把握精准。
其实在我们拿走草莓之后,我完全可以下楼把土根抱上来
(即已经用行动告诉他不能吃没有洗的草莓之后,无需再用故意冷落的方式让他觉得自己被孤立,他当时的眼神其实已经给我信号了:如果自己上楼了好丢脸,故意看看我有没有要去接他)
,而我又故意耍着性子没理他,其实这有点像谈恋爱时候的故意冷战,是最任性也是最伤人的,真没必要去怄气。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
每次孩子崩溃哭泣,真的是对大人耐心极大的考验。我们最常做的,要么是责怪
“你怎么这样啊!别哭了!”
要么是讲道理,
“不能这样做!很危险!”
而这样说只会让孩子哭得更惊天地泣鬼神,天哪,这个时候真的是养孩子最黑暗的时候,平时的可爱上哪里去了!简直是魔鬼!
但是我越来越多地发现,
孩子真到崩溃的那一刻
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想要得到什么,而背后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
累了、困了、感觉被忽视了
……这时候他们
最需要的,是大人的轻声安慰和拥抱。
其实在带土根去旅行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点。有一次,土根一定要把庞贝某一个房子里墙角的石头捡起来放在路中央,那个房子是被保护起来的不能乱碰,我说不可以,土根一定要去捡那个石头,我一把拉开土根,他就崩溃大哭起来,还带着狠劲儿一定要去捡。那一刻我都觉得在公共场合特别丢脸。
本来要耐着性子继续给他讲道理,但我意识到在这一刻已经不管用了。
我干脆抱起他,让他靠在我肩上试图让他安静下来,
我拍着他轻声跟他说我们休息一下,虽然前一刻他还在哭泣挣扎,没想到很快他就趴在我的肩上小声抽泣不反抗了。
后来我意识到,土根每次哭闹崩溃常常在临近黄昏的时候,因为累了,他就会在一些很小的事上无理取闹。他本来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熊”小孩,
累的时候,他就变得特别的敏感而容易哭闹犯“作”,显得异常“不可爱”,而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我不需要讲任何道理,用一个拥抱和抚摸就能让他安静下来。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了怒目相对。
写在最后
今天写的这件事真的是育儿路上的一件小事,但却是每个爸妈都会遇到的“尴尬时刻”。
育儿的过程真的像升级打怪,昨天还觉得自己的方法得当管用,今天就遇到了阻碍,又得好好思考一番。就像土根吃草莓这个事儿,以前我写过父母在3岁前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要在原则性问题上做孩子的权威,可是这句话真的运作起来,就是会遇到千奇百怪的状况,比如娃忽然就去自虐差点把头卡在墙壁缝里……
但这不就是生活吗?是时时刻刻的崩盘和不知所措。看到一句话说,
这世上没有任何关系是理所当然,孩子爱你不是理所应当,是需要你去经营的。当然也没有人天生就是父母,做父母是要学的。
但幸好,有一种叫爱的东西让我们及时思考和反省,把崩溃的娃及时拉回温暖人间。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先别嫌弃,想想自己不可爱的时候,孩子有没有曾过来先拥抱不可爱的你?
听讲座
关于《
爱与规则的度该如何把握
》之前我请实战心理老师鲍阅做过讲座,还没有听过的妈妈长摁下方二维码快去回听一下吧,get 一些给孩子爱也立规矩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