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小维生素
公众号:维小维生素
最近,“年薪百万”一不小心栽了!
传遍朋友圈都说它是个陷阱。
认真工作,出卖时间,到最后“年薪百万”被誉为是“做了一年,重复了20年”。
于是我很认真地问了那些年薪百万的朋友们,他们都不是老板,他们真的是“薪水”百万,没有写公众号,也没有做微商。
我发现这些年薪百万的人,都有6条特质。哪6条?
长得胖,老得快,皱纹多,头发白,压力大,没时间呗!
我想,这时候的你一定吐了一口老血。看了这6条,看见一百万也准备要绕道走啊。
你心里一定不服气,年薪百万的人不是应该是:西装革履,霸道总裁,奔驰出入,谈笑万亿,黑卡在手,空中飞人吗?
很遗憾的告诉你,这些都是电视剧里面凹造型用的。
我身边蛮多年薪百万的人,多数都因为拼命工作,没时间休息,压力过大而有了最上面那6条特征。
然而,他们都高度一致地觉得:值!
因为年薪百万不过是个数字。最大的快乐,在于冲向这个数字的过程——眼界不断扩大,人生不断成长。
总结起来,他们跑向一百万的姿势都长成这样。你们赶紧用放大镜认真打量一下自己,鉴别一下自己是不是这个物种。
惊人的钝感力
所谓钝感力是什么?
那就是你眼里只有工作目标,目标之外的都是小事。
比如什么同事给你穿小鞋啊,凶猛的领导总是拍桌子骂人啊,同事抢了你几天辛苦的功劳啊,别人总是闲着你总是加班啊……这些小事,他们统统都置之脑后。
年薪百万的人没空也没闲心去掺和办公室政治,
更加没有眼泪额度可以浪费在办公室里头。
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关于工作需求的what、how、when;老板
如果有一天愿意用大发雷霆来表示对结果的不满意,他们第一反应不是解释和推脱,反而可能一拍大腿说:
太好了,谢谢您提醒了我该怎么做!
然后,又吭哧吭哧地去把工作结果做得更出色。
听下来,简直就是一台不假思索的永动机。
其实,年薪百万的人大多数还是个人而不是机器,他们内心都有抱怨和委屈,只是他们很容易屏蔽掉这些没有价值的信息。只感受最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意义的信息一律忘掉。
最优秀的钝感力,都是用来创造价值的。
一眼看透本质
以前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
有一次,大老板过来听我们一个项目的阶段性陈述,我高兴死了,准备了30多页PPT,一个小时的演讲时间。
结果到我开始讲的时候,不到三分钟就被大老板打断了。
他问,你讲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想说,你项目要加钱?
噢,果然是见多识广的老板,没错,我30多页ppt的最后一页,总结陈词三个字:要加钱。
而当时我只讲到了第三页。
我为我自己的啰嗦,和老板的一眼看透本质汗颜。
难怪《教父》里有一句经典的话:
能够一秒内看透本质的人,和半辈子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自然是不一样的。
永远处于学习状态中
我以前有一个女强人上司,是一个香港人。人家是香港人却偏偏跑来中国考全世界最难考的财会专业考试——注册会计师,简直想给她连发这样的表情包:😂😂😂,抢饭碗到了家门口!
而且,女强人已经做到了老板级别,事情都不用亲自做了,但从来不会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放松。听她说,自己只要一旦不考试不学习,就蔫了。蔫。了。。。
为什么我们这些平凡人,只要看见考试两个字反而就蔫了呢?!
差距!这就是差距!
在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考了美国的、澳洲的、香港的、澳门的、英国的注册会计师。我私下怀疑,她是拿着世界地图考一地打个勾的呢。
对于她来说,大陆的注册会计师证照考得很吃力,因为首先要学写简体字。然而,她却能够做到,比我还早就考过了。
自从认识了她,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比你牛逼的人比你还更努力。
怪不得她当时年薪百万,我年薪百万的十分之一。
强到变态的执行力
我跟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吃饭,她说有一次深夜十一点后吩咐她家助理第二天做什么事情,本来没想着要求助理当晚做的,只是怕自己忘记。
没想到,她的助理在当晚就神速做好了,而且还给她做了两个方案。她当场就决定了,要给助理加薪!
这个案例,是我见过对执行力最简洁的诠释。
执行力,就是说做就做。
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人希望自己升阶,也觉得自己“尽力”了,还是始终原地踏步呢?90%的区别,就是在执行力上。
今天立下的Flag,明天就只记得韩剧、偶像和明天吃什么了,到后天任务都记不起细节了,那组织还能指望你什么?没有执行力的人只能永远处于待淘汰清单里。
年薪百万的那批人,自带全自动24小时不断电自我打鸡血功能——
有目标,立马兴奋得摩拳擦掌;有闪念,就极速拆解执行。一分钟都舍不得耽搁。
站在今天,预知明天
环顾四周,年薪百万的人
基本上是金融、房地产、互联网、证券、咨询、销售这些行当。
统统都是闷声赚大钱,有的是高技术,有的是高门槛。
在一个利润率只够个位数,增长率几乎为零的行业,哪怕跳到最顶级的公司,你可能也不能有多少薪水的提升。有时候高薪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你选择的勇气。
天花板决定了你的高度。
很多人会觉得很委屈,赛道又不是我选的,行当是毕业时专业决定的。我哪有什么选择权?
事实上,你有。
你只是没在该转身的时候潇洒走。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传统行业做了好几年。
公司利润和增长率还过得去,但最大的问题是重资产。
因为重资产,每年都把大量的利润投入买各种机器设备,在人身上的投资自然是少。
看到了这个本质,她已经可以预知她将来的薪水天花板极低,毅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