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邢丙银
王力军 澎湃新闻记者 张炎良 图
“我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突然变成了罪犯,不仅收不成玉米,没了收入来源,判了缓刑后,我在社区矫正,想出临河区,还要跟司法所报告。”46岁的王力军说,他现在的生活一团糟。
王力军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十组农民,因无证收购玉米并贩卖,2016年4月15,他被临河区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两万元,原来贩卖玉米赚的6000元也被上缴。
2016年12月16日,最高法就此案作出再审决定书,指令由巴彦淖尔中院再审。
2017年2月13日9时,巴彦淖尔市中院开庭再审此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开庭审理,法院宣布择日宣判。
2016年4月,在王力军获缓刑之前,临河区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对他作过一份评估,上面评价道:“王力军在村组居住期间表现很好,为人和善、友好,邻居相处和睦,积极配合村组工作。赡养老人,爱护子女。在此前无违纪违法行为记录,这次犯法是因为法律知识欠缺。”
王力军对澎湃新闻说,他和家人都希望最高法指令再审后,法院能改判其无罪。
咨询懂法律的亲戚后去自首
澎湃新闻:你是怎样开始收购贩卖玉米的?
王力军:我家有十来亩地,挣不了多少钱。2013年,我家买了一辆农用车,主要是贩卖一些有季节性的农产品,如秋天时贩运瓜、番茄、白菜等,有时别人雇用我的车拉运,等到冬天闲下来时,想出门挣点钱,就和妻子一块去收购玉米,然后再卖。
澎湃新闻:你当时是怎样收购玉米的?
王力军:收购的时候根据玉米的水分高低,跟农户谈好价格,一般是一斤玉米0.92元到0.97元不等,收上玉米后拉到附近的粮库和玉米生产场子里。卖出去的玉米也是根据水分高低确定价格,一般是1.04元一斤,我赚差价。在收购玉米时给农民付的是现金,卖给粮库后,粮库过两天把款打到我的银行卡上。
澎湃新闻:你收购了多久,赚了多少钱?
王力军:收购的都是邻村农民的,有十几户,几户凑一车,因为价格看水分定价,完全凭感觉,所有扣除水分和杂物后,有时挣钱,有时赔钱,我一共收了十来车,二十多万斤。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赚了四五千元。
澎湃新闻:你当时知道收购玉米需要证件吗?
王力军:我不懂法律,也不知道收玉米要证,后来临河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传唤我,我才意识到我的行为可能有问题。
澎湃新闻:当初你为什么去自首?
王力军:我有个亲属在临河区检察院上班,我问亲属我的行为是否合法,亲属说没有粮食收购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从事粮食收购违法,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去自首了。
澎湃新闻:自首之后发生了什么?
王力军:我向警方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行为,此后我被刑拘了,关了三天后,我被取保候审,又放了出来。
“收购玉米帮了农民的忙”
澎湃新闻:一审开庭时的情况如何?
王力军:当天庭审一个多小时,我媳妇跟我弟弟旁听了庭审。我不懂法律,法官问我什么,我都如实供述。在庭审最后,我说我家里有七八十岁的母亲,还有两个孩子,希望法庭对我从轻处罚。
澎湃新闻:一审判你犯非法经营罪,你有何感想?
王力军:我感觉挺委屈的,我认为我的行为对社会没有危害性,这样上门收购,除了赚点差价,还可以让农民省事,帮了农民。
澎湃新闻:当初判缓刑后,为何没有上诉?
王力军: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上诉还得花钱请律师。因为这个案子,我挣的钱上缴了,还罚了两万元,加上其他费用,前后花了好几万,我得种多少年的玉米才挣得回来。我自己不懂法律,心想判了缓刑,不用去坐牢,在家可以种地,还可以赡养老人,就没提上诉的事。
澎湃新闻:你认为此案对你有哪些影响?
王力军:对我影响挺大的,我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突然变成了罪犯,不仅收不成玉米,没了收入来源,判了缓刑后,我在社区矫正,想出临河区还要跟司法所报告。判了刑,对子女的声誉影响也不好,家人感觉脸上没光。
澎湃新闻:你现在在家主要做什么?
王力军:务农,除了自家十亩地之外,还承包了三十亩地,主要种玉米、葵花、南瓜,维持家里生活。
没想到案子会受到最高法关注
澎湃新闻:你的案子后来是怎样引起关注的呢?
王力军:经媒体报道后才受到关注的。2016年12月29日上午,法院电话通知我当天下午去领最高法指令再审通知书。我没想到,我一个农民,判了罪,竟受到最高法的关注。
澎湃新闻:得知指令再审后,你的心情如何?
王力军:我和妻子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今年过年,都比去年过得轻松,因为这个指令再审意味着原来判得有问题。
澎湃新闻:你对再审有哪些期待?
王力军:期待改判我无罪。
澎湃新闻:若改判无罪,你有哪些打算?
王力军:我还收玉米,我熟悉这行,不仅可以养家活口,上门收购还可以帮助很多种玉米的农民。
视频编辑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张炎良 齐思蕾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