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杨不坏
品牌策略人,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策略与方法。
51好读  ›  专栏  ›  杨不坏

为什么还要做春晚广告?

杨不坏  · 公众号  ·  · 2025-01-29 17:59

正文

数字化营销时代,算法驱动、精准投放已成为主流趋势。每个品牌都在思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将广告内容触达最有可能转化的目标人群,以实现高效营销。

“品效合一”的理念也因此成为业界共识,品牌投放不再仅仅追求单纯的曝光和知名度,而是更加注重能否直接转化为销售和用户增长。

在此背景下,春晚作为传统电视媒介,依然是超级品牌的必争之地。今年我们看到,互联网品牌淘宝、B站、小红书,传统品牌包括平安、特仑苏、梦之蓝等,这些大众品牌仍选择春晚作为媒介,塑造品牌。

它们究竟希望从中获得什么?春晚在当下又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谈谈春晚广告在当前媒介生态下的价值。

以下、Enjoy:

一、中心化强势媒介,全民触达

几年前我谈论过“中心化媒介”的概念。

在如今碎片化与精细化营销盛行的时代,品牌纷纷转向种草、直播带货、达人短视频等新兴方式。然而,正因为这些分散化的营销模式占据主流,能够聚焦全民目光的中心化媒介反而变得稀缺而珍贵。

这些资源包括奥运会、世界杯等全球瞩目的体育赛事,也包括春晚这样的全民级内容。它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触达并影响数以亿计的受众。在碎片化时代,春晚具备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全民同时触达: 当下常见的品牌营销方式,无论是KOL的内容营销,社交媒体上的种草,还是通过信息流广告精准投放,其本质都是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触达不同的受众群体,影响的始终是部分人群。而春晚能实现一次性、不重复地覆盖数亿观众,完成真正的全民传播。这样的覆盖效果,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全民触达也是品牌破圈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需要跨越不同消费层级时,春晚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它可以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进入每个人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讨论热潮,提升品牌知名度。

前几年,抖音、支付宝,曾借助春晚营销实现了下沉市场的大量覆盖,将产品和服务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拼多多则利用春晚上探高线城市,实现了对消费升级的探索。

二是权威信任媒介: 信息过载时代,消费者每天都被各种广告和内容包围,对品牌的信任不容易建立。相比之下,对于普通大众,央视及其旗下的春晚仍然具备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信任背书的价值。

央视作为国家级的媒体平台,其公信力和影响力毋庸置疑。而春晚更是承载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情感。能够登上春晚舞台的品牌,会被视为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核,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这种权威背书能够有效地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为品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护城河。

也正因为春晚的覆盖面足够广,影响力足够大,所以其在选择合作品牌时也更为谨慎,会对品牌的资质、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量。这种选择机制,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春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消费者普遍认为,能够登上春晚的品牌一定是值得信赖的,这种信任感是品牌长期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此,即使在互联网营销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春晚依然是众多品牌,尤其是希望打造超级品牌的企业,不可忽视的战略阵地。

二、中国平安,一声祝福背后的品牌思考

谈谈案例,今年春晚,中国平安在重庆分会场通过“城市封面”江北嘴十联屏,送出了“中国平安,平安中国”的新年祝福。

这是平安第七次登上春晚舞台,早在2006年,平安便首次通过春晚与全国人民“见面”,而后从2008年到2012年连续五年亮相,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

那么,中国平安这一声祝福背后,有怎样的品牌思考,展开讲讲:

1、国民品牌,塑造国民信任

在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信任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的基石。

尤其是在保险、金融等关系到个人财务与生活保障的行业中,消费者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对品牌的信任感。这种信任不仅来自品牌的知名度,更需要通过长期的专业性、可靠性和社会责任感来构筑。

平安是国民大众品牌,其使命是“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从保险经纪到健康医疗,再到理财投资,平安覆盖了每个普通家庭的日常需求,服务着广泛的大众人群。

对于面向大众市场的国民品牌而言,塑造国民信任至关重要。正如前文所述,春晚作为国家级的平台,拥有极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能够登上春晚的品牌,自然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这种信任并非简单的商业合作关系,而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深层次连接。春晚因而成为平安建立“国民信任”的最佳阵地。

2、大众曝光,促进精准沟通

在今年的春晚营销中,中国平安仅以一声简单的“中国平安,平安中国”作为真诚祝福,再无其他诉求。在当今普遍强调全链路营销、品效合一的背景下,这种“克制”的广告策略,价值在哪?

与普通消费品不同,平安所提供的保险、金融等高客单价产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较为复杂,无法通过单一广告直接促进购买。成交更多依赖于销售人员与客户一对一的沟通和说服。春晚这样的大众曝光,其作用并不是直接引导购买,而是为后续的精准沟通铺路。

这种策略与不少 B2B企业的广告逻辑类似,通过在高铁、机场等高端场景强势曝光,品牌在潜在客户心中形成大气、专业、值得信赖的印象。当销售人员与客户展开一对一沟通时,这种“上层广告”所带来的品牌认知,能够显著降低客户的信任门槛,促进转化。

平安的春晚营销正运用了这种策略——先高举高打,再精准沟通,通过春晚这一全民性媒介,平安成功构建了“国民品牌”“大牌信任”的形象,当销售人员与潜在客户进行一对一沟通时,客户更容易对平安产生信任感,从而缩短客户决策周期,提高成交率。

3、家庭场景,形成隔代共识

在场景营销中,品牌往往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层投放,这虽然提升了传播的精准度,却也导致了消费选择上的代际分歧。

年轻人喜欢的产品,父辈可能不接受,认为华而不实,而父辈认同的选择,子女却可能觉得过时。这种隔代认知的鸿沟,尤其在涉及家庭消费决策时,常常成为营销的难点。

春晚是少数能够聚焦家庭场景的内容和媒介之一。一台电视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同样的节目、看到同样的广告,这样的场景本身就具有促进家庭成员达成品牌共识的天然优势。通过春晚的传播,品牌信息不仅可以传递给不同代际的受众,还能在家庭内形成相对统一的认知基础。

中国平安的保险、理财等产品,大多属于家庭决策,尤其是子女为父母购买保险时,父母的接受度至关重要。在一家人共同观看春晚时,品牌的“平安”价值和信任感通过广告传递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减少了产品理解的分歧,促进了子女与父辈在购买决策上的一致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