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最重要的科技是什么?我想有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人工智能、VR、无人驾驶。
但如果横向比较这三者的话,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甚至底层生态已尽完善;VR好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十几美金的眼睛到昂贵的一体机,消费者只要愿意已然可以拿出钱包。(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但无人驾驶却貌似是依旧遥远的一环。在我们畅想无人驾驶未来的时候,可能总是把无人驾驶想象成一项独立技术,却忘了其实实现无人驾驶,需要的是众多技术、产品、以及底层生态的契合生态。
很多面向无人驾驶的创业公司,只从单一技术角度去攻克它,结果很可能会差强人意。从技术群、底层支撑的角度去理解,或许才能更好的明白无人驾驶所能带来的未来。
今天咱就从百度无人车的案例出发,看看无人驾驶技术的真正旅途。
【车载网络向人工智能过渡,跨越了一个宏伟时代】
“互联网汽车”这个概念,在2016年变的不再新鲜。而分析各种互联网汽车的模式,有一点都是相通的,就是让汽车本身连上网络,并通过车载屏幕、车载传感器、车载摄像头进行人机交互。
从地图导航到支付,再到天气、路况查询、音乐等内容下载与播放,这些原先由手机完成的控制要素正在变成由汽车本身来实现。
这种变化看似只是载体的演变,但其实含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尤其是针对车载网络应用的需求。
但在无人驾驶领域,整个网络对车辆的控制、人机交互、车辆与外界的传感控制都将变得更加复杂。现有的车载网络肯定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于是智能控制的底层生态就将成为无人驾驶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高精地图、语音和图像处理、机器学习,都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支撑。
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首次向外界展示百度人工智能的成果——“百度大脑”,并宣布对广大开发者、创业者及传统企业开放“百度大脑”的核心能力和底层技术。
而无人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其人工智能系统,这必需是一个结合来看、听、说、思考、决策、行动等能力,在深度识别和深度思考上保证极高正确度的底层系统。
百度大脑是百度众多技术专利和产品实践的结晶,也是无人车的基础支撑。
【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存在着复杂多元的技术群】
观察美国和以色列的汽车创业空间,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很多小团队并不造车,却提供各种各样的垂直技术与相关硬件。
而这类小团队提供的最主要产品和技术,集中在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走向完全无人驾驶的中间地带上。
无人驾驶,是一个能针对各种路况、行驶环境做出百分百正确判断的架势系统集成,而绝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所以从现在特斯拉等汽车已经投入使用的辅助驾驶,离无人驾驶还有很远,可能还需要数百万项技术的积累。
在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必然要有大量的算法和智能交互技术来推动整体升级。并且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前行,所需要的智能硬件也在不断增加。智能刹车片、智能油控,甚至帮助完成自动驾驶的挡风玻璃,都是未来的刚性需求。
以百度无人车为例,在上个月结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无人车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再次亮相,向来自全球的互联网界精英们展示其技术实力。大会期间,18辆百度无人车在桐乡市子夜路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示范区内首次进行开放城市道路运营,共邀请333名大会嘉宾、媒体及乘客乘坐体验,这是中国自主无人驾驶技术首次在开放城市道路运营的历史性时刻。百度无人车从路测到试运营,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百度无人车在国际通用KITTI数据集车辆检测准确率92.65%,世界第一。截止到2016年11月底,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05项,包括无人车的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检测与定位、高精地图等国际领先技术。
复杂多元的技术群才能触摸到无人驾驶的未来巅峰,这其中百度的想象空间还非常多。
【无人驾驶的身份适配与智能个性化,也值得思考】
无人驾驶的发展中,另一个议题也是行业关注的重心,那就是共享出行。
假如不需要驾驶,那么家庭购车的需求显然也就大不如前。那么是否可以借无人驾驶的风潮,把出行变成彻底共享化、公共交通化的一件事呢。
共享单车的火爆,让消费者见识到了无人化与智能化管理带来的便利。那么汽车是不是可以如此呢?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车辆如何准确识别用户身份,完成身份适配与信用度管理;二是如何保障车辆不受损,并监控保养进度与安全系数;三是如何让消费者尽量方便的取车与停车。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依赖的还是人工智能底层生态的爆发。
比如精准的生物识别、语音指令识别、智能成像技术,都需要人工智能去完成。这些技术和需要虽然在无人驾驶之外,却实际上与无人驾驶息息相关,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积累与创造,很可能映射着未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的新风口。
其实早在网约车出现不久,就有业内人士提出用无人车代替传统的驾乘车辆来进行网约服务,并指出这将是出行矛盾的最终解决方案,既确保了乘客安全,又兼顾居民出行需求。但尚不完善的无人车技术需要科技企业的投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随着无人车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电动车或其他新能源汽车取代驾乘汽油车成为网约车将是网约车统一标准化驾驶的终极目标,也将是节能减排、乘客安全和出行便利这三大矛盾的最佳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之后,汽车外配设备的需求与机遇】
无人驾驶可能带来的另一个新变化,就是驾驶者在交通途中将变得越来越无聊,并且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这也是无人驾驶车从最开始就应该注意的问题。
至少从目前趋势上看,各种车载设备在快速增加,比如车载无人机和运动相机,让在车声自拍、航拍,甚至多镜头直播变成了可能。
然后就是车载自行车、车载炊具,甚至车载娱乐系统,都开始进入造车方案之中。随着无人驾驶和汽车互联网的推进,汽车里暗藏各种“机关消息”的趋势应该不会更改。百度在无人车之后的硬件+内容+流量的衍生空间,也非常值得期待。
大的趋势来看,驾驶需要越来越智能,那么人类在汽车里无聊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通过附加硬件、附加功能,尤其是泛娱乐功能来满足人类需求,这点对于掌握了移动互联网船票的百度来说是个绝对的利好。
最后无人驾驶的发展,将是未来公共交通体系最为理想的补充。目前,百度无人车等科技企业已经开始了技术攻关和产业建设。随着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的加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能在马路上见到安全、高效的无人车为成千上万用户的出行提供服务。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颠覆式行业创新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