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凯驰KA5、口碑爆棚的Blueair、逼格最高的戴森、著名堆料神机352、屌丝神器小米空气净化器2、DIY神器工业FFU,六台空净的简单横评,内容挺多,就不废话了!
本来还有两台净化器可以加入横评的,但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导致室外PM2.5大幅下降,会严重影响房间的PM2.5泄露速度,所以暂时放到一边,等环境重新恢复我再补充测试。
本篇横评非常长,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净化器产品外观、操作、结构、密封性介绍
滤芯的对比
出风口PM2.5测试,可验证单次过滤效果
实景净化效果测试
测试总结心急的可以直接看结果。
净化器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风扇作用下让脏空气经过滤网,依靠滤网除去空气中的PM2.5、甲醛、TVOC等有害物质。一个设计良好的空气净化器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风扇应该位于滤网后面,若是多层滤网也可以在滤网中间,否则用的旧了风扇会很脏。
滤网前后应该有良好的密封性,因为空气总是优先从压力最小的地方通过,缝隙会严重影响净化效果,并且缝隙处的气流速度较快,还容易引起气流噪音。
有良好的操作方式以及设计合理的档位。
有较大的换气量和长久的滤网寿命。
噪音低、功耗小。
后面的横评将会对以上项目进行对比。
一、净化器产品介绍
a)凯驰KA 5
凯驰(KAICHER)是来自德国的全球最顶级的清洁设备专家,KA 5是他们的首款空气净化器产品。
KA 5的采用高端机器主流的方柱形外观设计,提供触摸按钮和手机APP两种操作方式,通过APP可远程遥控及设置定时开关机。
顶部倾斜的面板和45度导流片是比较有特色的设计,让出风风向略倾斜并且发散,因此放在墙角也能有不错的循环效果,这在立柱式的机器里是很少见的。
KA 5两侧进风顶部出风,采用阿基米德风扇。这样的设计进风面积会大于325那样塔式层叠的结构,而风扇尺寸则会大于圆柱形滤网的机器,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两片PM2.5、甲醛复合型滤网,外面有可清洁的初滤网。
滤网槽是塑料一体结构,内部没有缝隙。
滤网一圈有泡沫棉,提供了不错的密封效果。
滤芯装入机器后严实合缝,密封情况良好。
b)戴森TP02
戴森是来自英国的注明家电品牌,利用数字马达开发了吸尘器、风扇等多种产品,无线吸尘器和无叶风扇是他们最经典的产品。在风扇基础上,他们又开发了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产品。
这款TP02是本次测试机器中最苗条的一个,造型与戴森的无叶风扇基本相同。
TP02机身上仅有开关按钮,没有切换档位的设置。
档位切换完全依赖于这个可以吸附在机身上的遥控器,这也是戴森无叶扇的特色之一。
除了遥控器外,戴森TP02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但遥控器上功能已经很全面,APP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TP02由于机身过于细长,滤网偏小是非常正常的,有多小呢?大概是小米净化器2滤网的一半不到吧,不过这个滤网定价高达1099元,是所有净化器里最贵的。
戴森的密封设计非常优秀,这是滤网底部的密封胶圈,这是本次测试唯一使用胶圈密封的净化器,其它产品都是用泡沫海绵密封的。
滤网顶部同样有密封胶圈,两个胶圈把TP02的筒形滤网上下彻底封闭,密封效果优秀。
然而无叶扇注定是个非常不适合做净化器的产品,这要从它的原理说起。
戴森将它的无叶扇称为气流倍增器,是基于科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的原理设计的。这样的产品在工业上使用比较普及,但家用市场戴森独领风骚好多年,它的基本原理是:内部的风扇由底部抽入空气输送到上部,通过环形狭缝喷出,并带动周围空气一起流动形成风。
通过工业用空气放大器原理图看会更加直观:当压缩气体通过环形窄缝向右侧出风口喷出,通过特殊的几何形状,左侧气体会被吸入,与压缩气体一起从右侧吹出,并且出风口处还会继续吸卷气体加入,气流量可以放大10-100倍。
也就是说戴森数字马达的实际风力占总风力不到10%,无叶扇吹出来的风90%以上都没有经过滤网,因此净化效率会非常低。
c)Blueair 303
瑞士Blueair和IQair堪称空气净化器界的泰山北斗,是早期高端空净的代表品牌,尤其是美领馆批量采购Blueair的产品之后更是声名鹊起。戴森的原理就决定了让我对它没有太大期望,但Blueair我是抱以厚望的,然而这是本次测试中最让我失望的产品!
Blueair 303机身采用扁平的设计,全金属制造,颇有一种电脑机箱的感觉。
把它从箱子中取出时就发现了第一个问题:钢板门的上端弧形封条是塑料的,与盖子结合的非常不好,轻轻一按就会下陷并发出吧嗒声来。
控制方面303也是本次测试最简陋的,仅有一个机械旋钮控制档位,没有任何自动功能,真的是很纯粹的风扇加滤网结构,机器内部也没有PM2.5检测模块。
机身内甚至没有做滤网寿命提醒功能,单独配送了这个182天倒计时配件。也就是说Blueair完全不管运行环境和运行时长,就简单粗暴的选择了半年一换,而其它多数品牌是可以按工作小时数统计的。
这个计时器内部有磁铁可吸附在机身上,但磁铁显然设置的不大用心,吸在机身上永远是这么倾斜的,无法调到水平位置。
打开“机箱”门又发现新问题,门的内侧喷漆非常不均匀,虽然外观没影响,但打开后也太影响心情了。并且303是这次测试唯一一个不带初滤网的净化器。
由于门的折边太小,导致门上的空腔洞要比滤网大一圈,像上图这样滤网又2/3露在外面都不影响关门,这又留下了泄露的隐患。其实只要把门的折边加大,关门时候能直接把滤网压紧就一举两得了。
滤网的宽度刚刚合适,但高度短了一截,以至于装入机器后顶上有明显一条大缝隙。我随后在网上查了大量晒单,发现这是Blueair的通病,并非我手里这台的个别现象。
取出滤网发现看似挺厚的HEPA滤网,背后嵌套了一片活性炭滤网,实际上HEPA滤网是挺薄的一片。
取出滤网后的机器内部再次让人失望,303的密封情况是这次测试机器中最糟糕的!所有钢板折边交接位置都没有做任何密封处理,四角都是大缝隙,包括出风口与侧面也有大量的缝隙。
机身底部还因此了一个负离子发生器,其中一个探头藏在机器的出风口。负离子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净化PM2.5,它的原理是让灰尘带电,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墙上、地上、家具上,显然这并非真正的去除PM2.5,只是让灰尘落地而已,一旦有空气流动又会重新飘动起来。
这是我以前测试过的一台带负离子的净化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有大量灰尘吸附在净化器表面了。在303上我暂时还没发现这种情况,但负离子的作用相信大家也能看明白了。
d)352 X80
352 X80是北京一家新公司推出的产品,堪称3000元以内的堆料王,多项规格达到了万元级IQAIR的水平。
X80同样是方柱形的外观,但与KA 5有所不同,它的四面都是密封的,从底部进风顶部侧面出风。正是由于这个侧出风的方式,官方建议摆放时要离墙30cm以上,加上它本身38cm*38cm的占地面积,就需要一个至少68cm*68cm的空间摆放,占地是这次所有净化器中最大的。
X80机身顶部有硕大的显示屏,触摸开关操作,并附带有红外遥控器。但遥控器功能较弱,与机身功能一致,实际用处不大。
初滤、中效滤网、EBM电机、活性炭滤网、高效滤网依次层叠的结构,每个滤网可以像抽屉一样拉出来,更换非常方便。
每个滤网都非常厚,因此HEPA滤纸面积非常大,但毕竟进风面积小,因此采用了口碑极佳的EBM风机驱动,也因此导致机器功率偏大。
e)小型FFU工业净化器
在空气净化器市场重复活跃之前,市面上能买到的产品很少,动辄三四千元以上,因此很多人盯上工业用的FFU过滤器,刚好我手头也有这么一台机器,所以也一起加入这次测试。
我这台FFU是40cm*60cm的小尺寸机型,机器正面就是硕大一块滤网。
从背面看铁皮做的壳子,简单的初滤网,就是彻底的工业风格了。
调速器就是个86型面板。
外壳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各个角都比较尖锐,不小心会刮伤地板甚至伤人。
内部风扇也是全金属的的,噪音有些大,感觉也不大安全。并且这个风扇是在滤网之前的,使用久了不可避免的会弄脏。
滤芯一圈也是泡沫密封条,密封效果还不错。
f)小米空气净化器2
小米的产品历来是争论的焦点,一方面因为抄袭被四处骂,另一方面也因为价格深受欢迎。小米三代空气净化器都通用同一个滤网,也就是说滤网CCM都是一样的,显然价格最便宜的2代性价比最高。
小米空气净化器2是这批机器里最小最轻的一个,采用方柱形设计,底部四周进风顶部出风。
唯一的操作按钮在机器顶部的一角,可以在自动、睡眠和最爱三个档位间切换,最爱档的风量可通过手机APP设置。小米APP控制净化器表现并不理想,操作有些繁琐,但可以与他们家的大量传感器实现联动,比如开窗关机、进门开机等等,也算是个不错的功能。
圆柱形滤芯从机身后部装入,PM2.5传感器位于滤芯上方。
小米的滤芯底部是封闭的,这与其它品牌的设计有所不同,也为DIY带来很大的便利,上面套个抽风机就可以当净化器了。
而顶部则由机身上的泡沫海绵密封,整体密封效果还比较不错。
二、滤芯对比
虽然新国标可直接标注CCM来说明滤芯寿命,但由于这个新国标的标准实在太低,光用P4等级往往无法真正区分滤芯的分别。一些大滤芯可以达到P4和F4的很多倍,比如352 X80官方公布数据就是12000mg的两倍多,eraclean是12000mg的15倍,而IQAIR的数据更是高达几十倍。然而公布具体数值的厂商很少,因此有时候还是要对比滤网尺寸来的更有效,虽然这个对比极为不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小滤网容量会很小。
上图从左往右一次是352 X80、FFU、凯驰KA5、Blueair 303、小米和戴森TP02的滤芯。
根据官网公布数据,352 X80的滤网尺寸达到了7.8平米,但由于它的中效和高效滤网是重叠放置的,是否应该算3.9平米才对呢?官方公布的26000多mg的CCM值也仅为P4等级的2倍多,并不算是很厉害的数据。双层滤网无疑能提升净化效果,但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风阻,X80的风机功率是其它机器的3倍左右,也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FFU的滤网是这批机器里看着最大的,根据褶皱数及外形尺寸估算,面积在大概在4.6平米左右,按卖家标注的数据CCM接近P4级的20倍,但淘宝的数据真实性做不得准,实在难以确定。
Karcher(德国凯驰)KA 5的两片滤网估算面积大约是4.4平米左右,遗憾的是官方并未公布CCM的具体数值。但凯驰提供极丰富的滤网选项,除了标配的全功能滤网,还可以选购针对PM2.5和针对甲醛的滤网,甚至有针对宠物的除氨气滤网,这次受测试时间和设备所限没能逐一测试,以后有机会我会在单独补充这方面的测试。
Blueair 303的HEPA滤网估算面积仅有1.4平米左右,滤网整体也显得最松垮,加上尺寸比机身短了那么一截,寿命和净化效果都让人担忧。官方同样没有公布CCM具体数值,但指标上应该是达到了P4级别的。
小米官方有公布7.7米的长度,根据高度计算大概有2.1平米的HEPA滤网,同样官方未公布CCM值,但根据民间测试达到P4肯定没问题。
戴森TP02实在没有测量的想法了,高度仅有小米的2/3,桶的壁厚仅有小米的一半,应该不会超过1平米的,部分电商标注的CCM仅为P1。当然以上只是统计HEPA部分的面积,甲醛方面吸附材质差异较大不好比较,而且我也没有靠谱的甲醛源进行测试,等明年搬新房了再看看吧。
三、出风口检测(单次过滤效果)
滤网的等级和机器的密封性决定了空气净化器的单次过滤效果,虽然这个数据不是很有用,最终CADR值才能决定净化速度,但这个数字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厂家的用心程度。
测试在我家阳台进行,测试设备时口碑挺不错的空气堡,当时我家阳台PM2.5高达270,而PM0.3更是高达7万8。
我在空气堡外面套了个纸筒,以尽量减少周围空气的影响。凯驰KA 5在的出风口PM2.5低到了1,PM0.3降到了1797。
戴森TP02从原理上就决定了无法进行这个测试,毕竟超过90%的空气都是没有经过净化的。
Blueair 303的测试成绩也是惨不忍睹,糟糕的密封性的影响太大了,我一度以为是仪器坏了,但在其他机器上又一切正常。我甚至让它在阳台上连续工作了40多分钟,但出风口PM2.5始终无法降到30以下,不得不放弃了这项测试。
352 X80的狭缝型小出风口对这种测试特别有利,整个测试仪可以塞到顶盖下面去,测试成绩惊人的好。
FFU得益于超大的出风面积完全覆盖测试仪器,绝无周围空气干扰的可能性,也完全无视机器的泄露问题,得到了最佳成绩。
小米的测试成绩略差一点,但相对它的价格也算是超值了。
四、实景性能测试
a)凯驰KA 5
功率和噪音选在夜深人静的半夜2点多进行,噪音在两个点进行测试,一个是离机器50cm的位置,另一个则是离机器3米远的地方。
KA 5的功率表现相当优秀,带WIFI远程遥控器的机器,待机状态下功率已经低到无法检测,在低档下功耗仅为9.6W,最高CADR 593时也仅为51.5W,能效达到了11.5,是这次测试中最省电的机器。
KA 5在低档位下的噪音不会影响睡眠,但贴太近还是能明显听到风声,中档位以上就不适合夜间使用了。但由于我家小区在主干道附近,虽然我家小区内有双层隔音玻璃,但初始噪音依旧有39左右,已经高于KA 5标称的37dB(A),因此测试数据仅供参考,与后面其它机器的数据对比会更有实际意义。
性能测试依旧是在我家主卧进行,除去衣帽间后约17平米。B点是放置净化器的地方,A点是放置PM2.5检测仪的位置,基本能杜绝循环不好的净化器出好成绩的可能性。每次测试把卧式开窗并开启风扇换气半小时,让室内PM2.5值达到220左右并保持稳定,然后关窗开启净化器,每1分钟记录一次PM2.5和功率值,汇总成表后得到测试曲线。
净化器全都设置为自动模式,尽量接近真实使用情况,毕竟最高功率下的噪音绝大部分人无法忍受。
分析:
在PM2.5高于200的情况下,净化器并没有开启最大功率模式,而是以中档位运行。
12分钟后室内PM2.5降低到了75以下,也就是国标的量,净化器转入低功率模式并保持运行。
降到国标优(35以下)花费22分钟。
降到美标的优(15以下)花费32分钟。
50分钟之后进入稳定状态,PM2.5一直维持在3以下。
b)戴森TP02
戴森TP02的噪音表现有些对不起它的名声,只有在5或更低的档位噪音可以接受,5档以上即使是白天也难以接受。并且戴森的噪音较尖锐,听起来比其它净化器或风扇的噪音更加难受。
分析:
戴森对机器的档位运用的比较充分,5-10档全部用上了,但由于净化速度实在太低,一个半小时时间基本都运行在6档以上,仅仅最后几分钟才稳定在5档。前面说过它的噪音在6档以上都难以接受,因此想用它做为唯一的净化器,恐怕只能用在很小的房间了。
PM2.5降低到了75以下花了38分钟。
降到国标优(35以下)花费128分钟。
3个小时的测试最终没能低于30。
c)Blueair 303
Blueair的档位非常简单粗暴,1档16.7W下确实非常安静,但功率有些偏大了,最高400的CADR,能效仅有6.25。
分析:
由于这台机器没有自动模式,我全程让它运行在中档位,因此这个成绩也是占了极大便宜的,毕竟其它机器在PM2.5降低后就会转入低功率模式。并且303带有负离子功能,并非所有PM2.5都被滤网捕获,还有一部分留在室内期待死灰复燃呢。
PM2.5降低到了75以下,花费20分钟。
降到国标优(35以下)花费32分钟。
降到美标的优(15以下)花费50分钟。
进入稳定状态花了68分钟,PM2.5一直维持在3-5。
d)352 X80
堆料王352 X80采用了双层滤网和EBM风机,因此功率和噪音上会比较吃亏,能效只有5左右,比最高的凯驰KA5低了一半,这是它最大的短板。噪音方面虽然3档以上都难以忍受,但最低档的噪音控制的不错,毕竟这才是最长时间工作的档位。
分析:
X80极少进入3档以上,在PM2.5高于200的情况下,净化器主要以3档位运行。
18分钟后室内PM2.5降低到了75以下,也就是国标的良,净化器转入2档。
降到国标优(35以下)花费28分钟。
降到美标的优(15以下)花费44分钟。
62分钟之后进入稳定状态,PM2.5一直维持在2-5以下。
e)FFU
工业用品的噪音不能指望,我这台FFU最低噪音也差不多50了,基本没有实用价值。现在也有很多专门改装针对家用的机器,噪音控制的好了很多,外观也有些改善。但千万留意别买到假FFU了,淘宝现在有不少所谓的木质FFU,其实就是木箱装个山寨的HEPA滤纸,滤纸的尺寸和规格都远不如真正的FFU。
分析:
FFU我一直让它运行在最低档位,由于它的出风面是整个硕大的HEPA滤纸,面积非常大,因此风速很低,难以在室内形成有效的空气循环,因此净化效果会大打折扣。
PM2.5降低到了75以下,花费26分钟。
降到国标优(35以下)花费40分钟。
降到美标的优(15以下)花费50分钟。
90分钟之后并没有进入稳定状态,但PM2.5维持在8以下
f)小米空气净化器2
小米空气净化器2确实如传说的一样,噪音方面表现不佳,仅有最低的两个档位噪音较好,但这档位的适用面积是8平米以下了。
分析:
小米是唯一一台待机需要耗电的机器,可能是WIFI和PM2.5检测模块耗电,待机时也有1.5W功耗。
小米净化器急于进入第功耗状态,PM2.5低于100就进入5档,低于95后进入3档,因而导致PM2.5变化不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过早进入平缓下降阶段。
PM2.5降低到了75以下,花费38分钟。
降到国标优(35以下)花费72分钟。
90分钟之后并没有进入稳定状态,但PM2.5维持在30以下。
五、总结
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房间开窗透气后PM2.5值最高,更大CADR的机器可以更快的净化完房间,凯驰半小时能做到的事,小米净化器2就需要三四个小时,高CADR值的意义也仅仅体现在这里。小米空气净化器2这种小功率机器并非不能把大客厅的PM2.5降下来,而是降下来所花的时间太长了。一旦房间PM2.5降到较低的情况后,维持这个值所需的CADR实际上并不大。
机器要根据预算、房间面积以及耗材寿命和价格综合考虑,没有这些数据的情况下是没法推荐机型的。比如本次测试都是在同一个17平方的房间进行,对于凯驰、352来说是偏小的房间,而对于小米来说却是偏大了,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本次测试主要是针对性能方面的,很多功能设置和操作方式其实对日常使用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有些功能设计优秀的净化器是值得多花钱的,比如我后面会发布详细测试的LIFA air。而小米的默认设置相当的差,PM2.5低于100就降速,也严重影响测试成绩。因此后面我会针对每款净化器做单独评测报告,详细说明操作和设置方面的优缺点。为了更加简单的阅读,我把所有性能测试的曲线放到一个图里加以说明吧。
在90分钟的测试中,凯驰KA 5毫无争议的成为性能之王,不管是能耗还是最后净化效果都明显优于其它产品,尤其是最终以9.6W的功耗和低噪音,维持PM2.5低于3的最佳成绩,综合素质表现突出。
352 X80综合效果低于Karcher(德国凯驰)KA 5,在能效方面比较吃亏,全程维持在46.5W的功率,43.6dBA的噪音也略显呱噪,夜间就只能开启睡眠模式了,可能会无法维持这么低的PM2.5值。但毕竟352 X80的售价要比凯驰低了一半,能达到这个效果还是相当出色了。
Blueair虽然最高CADR要比凯驰和352低,但毕竟它是靠49.3W中档功率加负离子跑出来的,这个档位的噪音是难以忍受的,实际上反而是占了便宜。若是用16.7W的低噪音模式,测试成绩肯定要大打折扣。那悲催的密封性能和功能,真想不通是怎么爬上神坛的。
FFU个人并不是非常推荐,外观粗糙难看,噪音、操作方面都表现不好,加上风速太低无法形成有效的循环,导致室内净化的会很不均衡,比如测试曲线中有几个大的波动,就是我进测试房间开门的气流造成的。而且这两年FFU价格涨了两三倍,性价比也远不如当初了。
小米空气净化器2的表现确实不能算好,主要原因是风机噪音过大,被设计成高PM2.5值就减速的自动模式,只建议用在10平米内的小房间,大房间实在不是它能驾驭的。但话说回来,这样的价位能有这样的性能和做工,也算对得起价格了。
至于戴森TP02,如果不差钱想要个吹微风的风扇还是可以考虑,想当净化器还是算了吧,最差的效果、最小且最贵的滤芯,除了颜值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两张图是我把前面汇总曲线的两个阶段放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自行对比一下:
PM2.5在200左右开始的半小时曲线
PM2.5在100以下的1小时曲线
六、采购建议
如果是10平米左右的小房间,699元小米空气净化器2就能实现不错的净化效果,这也是小米唯一值得购买的机型,因为小米所有机型都用同一款滤网,更贵的机型只是风扇功率更大。
20平米以内的房间,1499元豹米会比小米pro的性价比更高些,因为滤网规格要高的多,下次我会补充豹米的测试数据。
352 X80虽然是3000元以内性价比最高机型,但前提是工作环境要适合它。因为352的体型很大,而且是四面出风的设计,要求离墙30cm以上放置,等于它要占地1平米了。而它的最高风量很大,足以应付六七十平米的空间,小房间大材小用而且太浪费空间了。
凯驰的情况与352类似,但占用空间较小,会更加适合客厅使用,但显然价格也更高了。
戴森和blueair我只能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