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当代
我知道,打开一本书很难,但你需要了解“当代”。《当代》关注现实,尊重读者,支持原创。每日发布文坛最新消息、连载原创文学、与读者真诚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这所高校,力争“申博改大”! ·  昨天  
青塔  ·  广纳贤才,共创辉煌 | ...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事业编制!高层次人才,湘潭大学等你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当代

先收藏!过去一年最好的短篇小说,都在这里了

当代  · 公众号  ·  · 2024-07-27 08:30

正文



在个体生活被社会的加速运转切割得支离破碎,注意力被海量信息所稀释,崇尚用短视频赚取大流量的当下文化生态中,短篇小说处于近乎边缘的位置。然而仍有很多写作者与阅读者执迷于此,并坚信短篇小说自有一套独特的力学与美学,可以用中断、悬置、跳跃、逆转等等出其不意的方式,重新定义虚与实、轻与重、细微与宏大、短暂与永恒的关系。
这项在“不可能”中完成的任务,对写作者发起了更高的挑战,引领着写作者思考短篇小说如何进击;也不断召唤读者——进入那些精心构建的文本之中历险,体会短篇小说的精妙与幽深。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品牌书籍,21世纪小说年选已走过廿载时光,目光仍然聚焦在中国当代文学现场,致力于发掘出过去一年中的最佳短篇小说。
《2023短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出品,深入中国当代文学现场,从国内文学刊物发表的短篇小说中精心挑选29篇。 这些小说于有限的篇幅中苦心经营、别开生面,有对历史与现实明暗交界处的伤痛打捞,有对公共生活细密纹路的微妙呈现,有对当代人复杂精神状态的凌厉素描,还有以精湛的小说技艺对形式与内容的广袤开辟。张弛有度的叙事之中,既有丰盈空灵又自在风流的人性本色,亦有山乡巨变、时代洪流之下的生命寓言。 这些作品秉持对文学传统、历史经验和现实生活的虔敬,以短篇的禀赋和魅力,汇聚人性底色,凸显时代镜像,共同建构起丰饶而独特的2023年短篇小说美学面貌。






《2023短篇小说》入选目录:
三手夏利 杨知寒 / 松木的清香 万玛才旦 / 九三年 肖江虹 / 昙花现 黄咏梅 / 俗世奇人新篇(节选) 冯骥才 / 天空划过一道白线 东西 / 大师 马拉 / 首次唤醒 周大新 / 火柴 蔡骏 / 失稳 张怡微 / 午夜的海晏县大街 索南才让 / 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 徐则臣 / 骨头城堡 邓一光 / 北方秘诀 徐皓峰 / 山中有虎 焦典 / 洗澡 罗伟章 / 还魂 张惠雯 / 鲁迅遗稿 黄平 / 非洲鹩哥 马晓丽 / 外面下雨了吗 蔡东 / 鲸路 龚万莹 / 美人吟 南飞雁 / 兜搭 斯继东 / 明月梅花 乔叶 / 麦子秀了 汤成难 / 出城去 柳营 / 照相记 杜峤 / 春天果然短暂 马小淘 / 宛转环 慕明






名家推荐



“早认识你就好了。现在认识也不晚。”——无限动容,却眼泪干涸。小说故事本身并无新奇,甚至饱含着孤独和苦楚,但是,小说中两位孤独的老人,在那辆与他们一样走向暮年的三手夏利车上,相互依靠着驶入逐渐西下的夕阳,这凄苦又幸福的一幕,谁又能说不是真正的罗曼蒂克呢?
杨知寒的小说彻底消弭了传统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不必是温柔的爱人、乖顺的女儿或者无私的母亲,她们也可以强大、粗暴、自私、丑陋,她们不仅仅是罗曼蒂克的憧憬者,更是所有冰冷现实的塑造者、对抗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真正走向彻底平等的两性关系。如同伍尔夫所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在杨知寒笔下,我看到了一种消弭了等级、界限乃至特征的男女秩序,看到了一个无限接近雌雄同体的文学世界。

——评论家 行超





万玛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由对话构成的,人和他人在交谈,相互诉说。也可以把万玛的小说视为一种“声音”的叙述,万玛注视着每一个人的声音,他看见每一个声音在艰难地接近自己的心、艰难地接近世间万物。
——作家、评论家 李敬泽





在《九三年》中,肖江虹以少年视角,追忆了一桩茫茫雪地不能湮没的悬疑奇案。来到无双镇的四川建筑队中,有一位不像工人的工人卢开智,虽然他对工活不在行,却如同扫地僧一般,在校长面前展露了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与授课水平。而当小说对卢开智的神秘性渲染到了高潮之时,一把离奇失踪的枪击中了他的胸膛,也击中了我们的时代记忆。肖江虹并没有试图为读者解密卢开智的真实身份与生死因果,而是着重书写卢开智知识的渊博和思想的超前。无字之碑,谜之为谜,恰恰强化了卢开智身上那一抹世间难以理解的传奇与浪漫色彩。

——评论家 欧逸舟




小说看起来写的不过是老年人的琐事,零零散散的平常日子,说不上多少深情的怀念,各自珍惜的眼前生活,里面却隐藏着黄咏梅的细腻和敏感。读下去,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心、看顾、友善,都从细小的缝隙里透露出来,那些日常的氤氲之气,慢慢弥散出生活微温的形状,给荒凉的人心以平和的安慰。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那些看起来若不经意的往事回想,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代的变化,在对照中呈现出光阴流逝的痕迹,并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击中了岁月和内心深处与时代相关的深痛隐衷。
——评论家 黄德海





不管天津怎么变化,这么多年,只要《俗世奇人》这部作品还在印,老天津就被他一直鲜活地保留下来。

—— 白岩松




东西的《天空划过一道白线》生动饱满而又蕴含哲思,东西似乎回到了《没有语言的生活》的创作状态,他毫不费力地将生活转化成了艺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细按又无不符合艺术真谛,小说将“等待”的主题与生活融为一体,既是对生活的提炼,也是对“等待”的重新发现。
——《小说选刊》副主编 李云雷





马拉是一位具有纯真气质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文字优雅,细节熨帖,不拘泥于现实的表象,推崇想象力的散发,这些艺术手段的汇聚,让故事如同溪流般流淌,带着读者进入他清凉和安静的虚构世界。

——小说家  王威廉






一位优秀的作家,须拥有高超的想象力,才能让读者相信他对时间的虚构,相信超越时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艺术的《红蓼白鹤图》,显然比一个人活得更久远;而人类一旦拥有了唤醒技术,短暂的生命必将迎来永生的曙光,还有永恒的希望。若果实现,那么周大新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而且是一个卓异的预言家。

——评论家 陈劲松




《火柴》以空灵的想象力与落到实处的细节把控力,赋予作品开放的文体品质,使之能够游走在真实与幻想的两端,擦亮一个不一样的上海,也为作家转型提供了成功经验。

——青年评论家 刘新林




阅读《失稳》这篇小说,事实上也就是在阅读一个人格分裂者的日常。由于作者并未将这一关键信息告知读者,小说叙事在幻觉的基础上被悉心搭建。不过,即便迷雾最终一举廓清,我们仍然难以判断哪一种生活对任秋而言更真实。

——青年学者 郭泽慧




《午夜的海晏县大街》这种静态性的倾向更加明显了,情节被放置在一个次要的位置,历时性的变化只作为一段过去存在,造成这变化的原因也无从考究,写作的着力点在于摹写某一特定历史社会处境之下人心的姿态。对人与物——或者说某种自我的投影——的长久凝视和鲜明的“意象”意识,使得小说达成了某种诗歌的效果。

——青年评论家 王子瓜




《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等近期小说,以游记与小说的有机融合,体现出“故事在世界发生,人物在世界行走”的特点,也呈现出世界旅行与世界阅读的相得益彰。在徐则臣这里,“在世界中”写作自然携带着一种关于世界性作家的美好期待,这种写作的自信构成了他“艺术的担当”的力量源泉,而在“在世界中”重新理解中国和世界,正是这种“艺术的担当”的题中之义。

——评论家 徐刚




《骨头城堡》在人物与人物、流浪狗与流浪狗之间的对照中,写出了人性最光辉的情感点,让人感动、深思、久久回味。

——评论家 陈智富





徐皓峰的《北方秘诀》写了两场武斗,第一场只是闭门论道虚晃一枪,第二场也是速战速决点到为止,武林争锋却也就此停歌。从沈阳到香港,炸酱面水土不服,面馆生意萧条;北方秘诀若有若无,始终只是一个传说。武术界的高谈阔论终究敌不过烟火日常。小说中揉进了诸多中华文化元素,这是一篇反武侠的武侠小说。

——《小说选刊》副主编 顾建平




《山中有虎》若用传统现实主义的阅读方式去读,你会找不到现实生活的逻辑性。小说写几个地质队的老队员的生存状态,几个人的故事是片断的,碎片化的情节。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写他们给予“我”的内心感觉。意象的运用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特色,焦典的小说对意象运用也很自如。

——评论家 宋家宏




细细想来,罗伟章《洗澡》中的核心事件有二。一是地震,二是洗澡。这两个核心事件,既是实写,也有突出的象征意味。除了那场实际发生的地震之外,在象征层面上,是孙亮十余年前遭遇的那一场情感地震。除了村民们实际的洗澡行为,也还有象征层面上孙亮自己情感创伤的彻底被疗愈。无论如何,在一个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中,罗伟章能够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写出一个人的深度情感创伤以及创伤被疗愈后的自我精神超越,其艺术智慧的卓然不群的确令人叹服。

——评论家 王春林



张惠雯是亨利·詹姆斯、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信徒,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着天真的探寻愿望;她相信人的尊严和理性可以战胜卑污与冷酷,因此将情感视为最坚韧的抵抗力量。她以独特的情感认知与炉火纯青的叙事技艺,为人间建构起了一座素朴而温暖的心灵宫殿。

——评论家 曹霞




《鲁迅遗稿》表面像一部悬疑小说,讲述了2019年三位鲁迅专家寻找《杨贵妃》遗稿的离奇故事,但结尾的真相大白让人啼笑皆非,从悬疑剧突然变成了沉重的现实批判,而且俨然是鲁迅式的严肃而有情的讽刺。这个虚实相生的精巧故事,源于鲁迅、归于鲁迅,将鲁迅笔下的“白光”直承下来,刺穿百年历史,照透了当今中国读书人的生存,击中了他们的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洁宇




《非洲鹩哥》写曾经参加过维和部队在非洲执行任务的司机,原本已经转业,但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走上第一现场,他对动物、他人的爱与真,没有任何世俗与个人的考量,挤轧出“我”内心的狭隘与卑琐。这样的人不同声色地散发出光与热,如同原野上的清风、涤荡污秽的清流,感召、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评论家 刘大先




蔡东的《外面下雨了吗》聚焦都市打工人,一切都氤氲着,毫无问题,同时处处是问题,一以贯之的是真切难言的迷惘。

——评论家 陈涛




又是一个难忘的午后,读完《鲸路》,我暗暗赞叹,居然比《夜海皇帝鱼》写得还要好。她写了一个唯物的普通人,如何以肉体凡胎,以一种脆弱的精神结构,面对死亡、消化死亡、升华死亡。我没想到,她可以逼近这样的精神强度。

——评论家 贾想




《美人吟》这篇小说是我计划里“老蔺小蔺”系列的第五个短篇,在小说里,老蔺是我,小蔺也是我,我想写的有自己,也有别人,或者说,都是从芸芸众生里跳脱出来的人和事。

——南飞雁




《兜搭》中麻将搭档阿俊及其从未露面的主人公三姐的情感和命运,“在牌桌轻松气氛中,道尽人生百味”。“兜搭”既是男主阿俊在麻将桌“三缺一”的角色,也指阿俊与三姐貌似夫妻实则烤鸭店搭档,还是阿俊和三姐的人生写照,看似都是游戏,内里却讲游戏精神,有章可循,有情有义,无论游戏还是生活,直指世道人心,颇具象征意味。一如他此前以古琴、书法为意象的《禁指》《传灯》,都讲究戏中有戏、象外之象、名士之风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守持,内敛饱满,充满着象征的韵外之致。

——评论家 张燕玲




《明月梅花》是天真中包裹沧桑的小说,有朴拙的质地与光泽:要经过世事,要经过沧桑,要去听到那些听不到的,要去看到那些看不到的——去发现她们的“本来如此”,这是一位优秀小说家的使命,也是《明月梅花》的魅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