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共话“心”曲丨大师心声——TAVR国际专家交 ...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肩关节磁共振解剖图谱及影像诊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NCF2017】叶平:2017年EASLDL-C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解读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0 21:04

正文


编者按

  6月9日,在2017年东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NCF 2017)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专场——高血压血脂及糖尿病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叶平教授就2017年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发布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作了重点解析。


共识制定背景简介

  虽然长期以来LDL-C被认为是主要的、可修改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也有人对其能否作为生物标志物以及胆固醇理论提出质疑。在此背景下,2017年EAS发布了LDL-C致ASCVD专家共识,该共识对既往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其他遗传学研究以及ASCVD中探讨LDL因果关系的随机临床试验分别进行了荟萃分析,共计涉及了超过200项研究、200万例受试者、2000万人-年的随访,为人们正确认识LDL-C在ASCVD防治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最权威和全面的证据。


共识核心内容概览

  ★动脉中LDL累积负荷是ASCVD发生和发展的核心决定因素


  LDL-C是LDL颗粒中含有的胆固醇总量,通常是计算所得。大多数情况下,LDL-C浓度与LDL粒子数量高度相关。INTERHEART研究曾显示,LDL在心血管疾病人群归因危险度中所占的比例可达50%。2017年EAS共识回顾相关证据发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最常突变的基因是LDL受体基因;LDL-C与CHD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LDL-C是CH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治疗及PCSK9抑制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则充分证实了胆固醇理论。总结相关研究可见,LDL-C是ASCVD的致病因素并呈累积效应(如下图)。


  

  ★降脂治疗推荐与启示


  对降LDL-C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全面分析可见,临床证据清楚地表明,通过增加肝脏LDL受体数量来减少LDL-C可以降低ASCVD;主要针对LDL受体的药物可使LDL-C水平降得更低,临床获益更大。此外,无论采用何种作用机制来降低LDL-C,同等水平的LDL-C降幅可实现同等比例的临床获益。这提示,ASCVD相对风险及绝对风险的降低均与LDL-C降幅相关。另外,获益模型分析显示,预期降低LDL-C所带来的ASCVD绝对风险下降将取决于个体基线时的ASCVD风险、基线LDL-C水平、LDL-C绝对降幅以及降LDL-C治疗的持续时间(如下图)。基于LDL-C对ASCVD风险的因果关系,临床医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与患者讨论降LDL-C治疗的潜在获益。需强调,在心血管高危个体中,与较晚降LDL-C相比,尽早降低LDL-C似乎更为可取,尤其似乎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