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
大家好,我是
坚持说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的
肖老师
▲ 点击上方关注
▲
再点击右上角的“
···
”,选择
设为星标
,
文章每天
自动推送
这个是22年中考的一个学士家长,大概在校内前15%的水平,最后应该是录的四小。我的一个付费家长分享的,学士他们那届初三的情况。
当然,23年中考这一届,可能比上一届是好些。接下来的3届,不了解情况。
不过,师资总归只有这些的,生源能速成,师资是很难的。管理的话,倒是取决于校长,也没听说学士这几年校长有调整。
至于说博才系的分层走班和培优,这个在天顶、梅溪湖校区应该都是有一样的吧?整体来说,从外地小升初考进学士最好的班级,也是享受学士最好的资源待遇了,但是班主任并不够理想。
另一方面,学校的培优体系和分层,对很多学生都是利好的。只不过,孩子不是最拔尖的那部分,所以,不是最优资源的那一撮。不管怎么算,都是有利有弊,只是对于这个学生本身,当然是利大于弊。
22年中考和23年中考的成绩差距还是有的。22年郡外是仅次于长郡双语之后,一度被很多利益相关方吹嘘得很高调。23年则是学士一举冲到22年的郡外位置,公立学校中仅次于长郡双语的新起学校,只不过这个步伐能不能稳定2-3年,虽然貌似后面的生源入口是不错的?但谁又知道后面是什么样呢?在郡外和学士冒出来之前,是某些民办和麓外曾经的黑马耀眼时光。包括师梅突出,只不过师梅能连续多年稳定住它的成绩。
话说,每个班都有考四大的,6个最多,也说明学校的重点班虽然做了区分,但确实没有像某些民办或者外语特色初中那样,50%,80%的四大率?有时候这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除非班级50%、80%四大率的时候,全校四大率能大于等于30%-50%!不然举全校之力,还不如学士这种呢?西雅前几年一度也是这样。反倒是三梅和双语麓山南雅还没有学士和西雅这么区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