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告诉你别惹我z ... ·  昨天  
节点财经  ·  2025春节档用103亿票房宣告:中国电影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投机?别瞎说,这次“蒜你狠”玩儿的是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03 18:06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 “买不起的房,烧不起的煤”,如今又有网友感叹蒜也吃不起了。

国家发改委10月31日公布的10月全国小型农产品价格数据,10月份大蒜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分别为每斤7.24元和7.89元,同比上涨90%和67.9%。


由于今年商品迎来牛市,白糖、棉花等“软商品”也出现上涨,加上大蒜本身又有着炒作的“前科”,所以人们开始怀疑投机资金炒作蒜价。




“投机炒蒜”?那是胡扯!

从大蒜生产周期来看,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种植,来年5月1日之后开始采摘蒜薹,6月份开始采收大蒜,7月-8月进行库外销售。


大蒜的植物属性决定了,进入9月之后,若不得到及时收购入库,大蒜极易萌芽、变质。为保证当年10月乃至来年5月之前吃到不变质的大蒜,便需要采取低温冷藏。


“大蒜不像粮食那样由国家负责收购储存,一些内外贸易商承担了储存这一角色,同时也承担了市场的风险”,国际大蒜贸易网分析师路环环介绍称。


但是,如果仅有本地经销商存储,可能会有大量蒜要抛弃库外,为保证农民种植的大蒜不腐烂及时收购入库,并卖个好价钱,这些各地客商就背负着“投机商”、“囤积”等的骂名。


路环环认为,贸易商的收购一方面避免了大蒜的变质腐坏,保障了老百姓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保证当年乃至来年的大蒜顺利供给,所以不存在投机炒蒜之说。


记者注意到,在大蒜主产区的山东金乡,目前还存在着“配资”收蒜的情况。

“可以按月配,1分到1.5分的利息,现在是淡季利息比较低,大概在1分到1.2分之间,同时我们也提供代收蒜的服务”,金乡一位提供配资服务的贸易商2日告诉记者。


对此路环环指出,由于储存的大蒜数量相对较大,往往会超出储存商的资金承受能力,融资者的出现确保了储存商收储资金的充足,确保大蒜收储能够顺利进行,也使蒜农的收益得到保障。


从长期看,蒜价是由大蒜的供需基本面决定的,短期的价格波动改变了价格形成趋势,而配资有力的保障了大蒜的收储与农民的利益。




蒜农“赚大钱”——做梦!

“外界存在一个误区,喜欢拿今年的价格同历史价格相比”, 山东金乡大蒜经纪人王孝天11月2日介绍称,大蒜从每年5月开始上市,6月、7月开始储备进库,看蒜价涨幅应该从今年新蒜上市后开始。


不过今年新蒜上市后,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5月初产区鲜蒜开始上市,6月份干蒜出售价格在4.30-5.00元/斤,7月份大蒜收购入库价格已经到了5.00元/斤左右,8月下旬大蒜入库后期价格已经接近6元,而目前大蒜最高出库价格在7元/斤左右。”路环环11月3日介绍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减产,2015年天气比较寒冷,致使一部分蒜苗冻伤,预计国内减产达到20%”,王孝天告诉记者,5月新蒜上市后,蒜农看到价格持续上涨,留下的蒜种比较多,又使得本就有限的供给再次减少。


同时,9月初全国主要产区大蒜入库量为180-190万吨,与2015年库存量230-240万吨相比,减少约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大蒜库存总量的减少,无疑从供给角度刺激了行情的形成,同时也会支持本年度价格维持高位运行。

面对蒜价的持续上涨, 蒜农们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同时也面对着种植成本上涨的影响,所以其盈利空间并非坊间传言般可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