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老万
”
者,本名万明治,专注零售领域二十余载,先后经历十余年的家乐福中高层管理工作,
2013
年加入苏宁集团主管超市运营,
2015
年加入中百集团任总经理至今已近三年,可谓拥有外企、民企、国企等不同环境下的丰富实践,对零售行业具有敏锐观察和深刻见解,也经常对行业转型前沿和新事物发表一针见血的犀利评论,以
“
超市老万
”
知名于产业及资本圈。
与万总结缘始于
2015
年
4
月的联商网大会,彼时万总提出
B2B2C
大互联零售这一行业发展路径,思路清晰,令人印象深刻,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后每每与老万深谈
or
小聚,都获益匪浅!
从去年
10
月马云提出新零售以来,无论是零售产业内部,还是资本市场的讨论都非常多,而近来行业里面再次出现阿里参股
&
拟私有化高鑫零售、腾讯入股永辉等大事件,将行业推向新零售的更强劲风口!
我们有幸于
12
月
13
日邀请老万在海通
2018
年度策略会上做分享,虽其自谦
“
主业做传统零售转型,空余时间研究一下新零售
”
,但显然老万对新零售的热点、关键点等都有独特视角和深刻理解,更是在我们的分享会上一口气提出了【十一问】:
(
1
)新零售是
O2O
吗?(
2
)无人零售是伪命题吗?(
3
)人工智能是新的烧钱游戏吗,或者会颠覆人类世界吗?(
4
)超市餐饮化是伪命题吗?
(
5
)盒马鲜生与超级物种谁更有前途?
(
6
)便利店做到极致的便利是出路吗?(
7
)专业性做到极致的生鲜社区超市是出路吗?(
8
)性价比与供应链做到极致的
Costco
和阿尔迪是未来的方向吗?(
9
)传统零售做好商品与服务就够了吗?日本不就是个很好的明证?
(
10
)传统零售只能选边阿里或腾讯吗?还有第三股势力吗?(
11
)新零售到底应该由谁去主导,线上势力还是线下势力?
【
他把现在称为新零售时代,认为做正事要紧,大可不必再做概念理念之争。他看好无人零售,认为其精髓是聚焦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点,去找到未来的商业模式和机会,他非常欢迎无人值守但觉得当前的技术还不够,相对而言当前更看好无人售卖机的巨大前景,他也提到办公无人货架有两个潜在的头部企业出现了。他认为不必恐惧人工智能,希望机器未来为人类做简单枯燥重复的劳动,把有创造性的劳动交给人类去完成。
他说超市餐饮化是伪命题,更直言不要以为盒马就是超市的未来,盒马根本就干不掉超市,但是一不小心把旁边的餐饮业干掉了倒是真的,说它其实不是超市杀手他反倒变成餐饮杀手,但谈到盒马鲜生与超级物种时,老万也认为还是盒马更胜一筹,超级物种扳回的希望在于:小而美复制块,以及腾讯入局线上导流
+
资本支持
。
他明确认为,
新零售一定是线上主导更好
,同时希望传统零售在选边阿里和腾讯之外,能有第三股势力,联合大家一起来进行新零售时代的战争。
最后,老万说他与王卫(注:生鲜传奇
CEO
)有同感:
2017
年是迷茫的一年,看不清楚,行业变化太快了,竞争都不在一个维度上,传统的竞争对手一夜之间不再成为对手,谁胜谁负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未来五年一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对零售商而言我们叫新零售,对消费者是新消费。
新的机会在于三个,一个消费升级,一个是离消费者更近,包括物理上的更近和心智上的更近,还有零售赋能,这一定是未来的机会】
老万言谈
犀利
老辣,我们下面将他的精彩分享仍以其十一问和十一答的形式,原汁原味的分享给大家,孰是孰非,真伪之辨,欢迎大家一起与老万探讨和验证!
第
1
问:新零售是
O2O
吗?
零售有新旧之分吗?这个我觉得比较重要,事实上我把原来的定义拉出来百度了一下,过去
2012
年的定义是
O2O
指引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即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的概念是线上线下以及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请记住这两个概念,我们觉得是这样的,
新零售正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端、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深度融合线上、线下以及现代物流的一种更高层次的
O2O
回归。
大家说怎么又叫
O2O
了,这个不是倒退吗?也不能这样看。
2012
到
2015
年不管传统零售还是线上互联网公司,他们吃
O2O
这个螃蟹的时候,条件上不成熟,导致了众多惨痛的失败,所以后来谁提
O2O
就是比较
low
。
2014
、
2015
又提出
O+O
,
OXO
等等,就是不再提
O2O
了。
2016
年
12
月马云提出叫新零售。
为什么会这样,在
2012
年推出
O2O
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即
五个不成熟
:
第一个不成熟:
当时做
O2O
的人没有一个是做过深度供应链开发的
,当年都是二房东和商业地产模式的商业巨头来做的
O2O
。不管苏宁易购,还是大商,或是大润发等等他们都是以商业地产模式为主。没有一个真正做过买手供应链的(大润发也只能算部分),或是供应链扁平化或全供应链模式,这在当时是很不成熟的。
第二个不成熟:
从业人员不能融合
,我们刚刚说从业人员,线上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是
25
岁,线下的平均从业人员大概
43
岁左右,他们中间年龄相差
20
岁,接近两代人,观念无法融合。
第三个不成熟:
顾客无法融合
,顾客的平均年龄是
22
岁左右这是线上的,线下传统零售平均年龄
49
岁,特别是超市行业。所以这个也是没有融合的。
第四个不成熟:
移动端
,
2012
年移动端刚刚兴起,微信也是刚刚兴起一年左右时间,这个时候移动端不够普及,包括移动端的电子商务占比只有
15%
,到今天才能超过半壁江山。
第五个不成熟:
技术
,包括云计算,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不够成熟,甚至包括大数据。
到
2016
年,这些制约因素都得到了飞跃地发展,不管是供应链,还是人的因素,以及各类技术,都是这样的。
这种情况下再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旧瓶装新酒也可以,也可以叫做
O2O
,是目前为止更深层次或更高层次的
O2O
回归,
所以今天我们不管这个名字叫什么,叫新零售,智慧零售等等,它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不要与学究们再去浪费时间讨论新旧零售,有什么必要?咱们做正事要紧,不如叫新零售时代吧。
第
2
问:无人零售是伪命题吗?
甚至有一个更狠的问题:无人货架是无脑烧钱吗?
今天涌到无人零售的资金已经超过
500
亿,无人货架的融资已经超过
50
个亿。阿里的张勇也在说无人零售可能是伪命题。
关于无人零售,它的精髓是聚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点,去找到未来商业机会的模式。
2017
年无人零售有四种比较明显的表现形式:无人便利店,无人贩卖机,无人货架,再加上有人卖场的无人收银。
我们看一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无人店来看,聚焦从你家里到小区外的便利店,大概
200
米之间,这个叫做空间上的,比如说前天晚上看英超联赛的曼城德比,很多朋友买了啤酒,买了零食吃、喝的,一起看。上半场结束吃完了。下半场开始前去买,已是凌晨两点,结果外面最近的便利店关门了,所以它又抓住了时间的空白点,另外一个说太冷,并且第二晚上不安全,我穿个睡衣下去就想买个东西怎么办。如果无人便利店离你家只有
5
米
,
15
米
的时候一个是填补了空间上的空白点。
无人便利店时空上的两个空白点全抓住了。
现在我们有
24
小时便利店,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
24
小时的便利店招不到人,特别是晚上
9
点到第二天
7
点这段时间的人是极难招到的。如果放在十年前我招人还可以,现在不行,
90
后的年轻人是这样回答你的,她说会影响我的新陈代谢,会影响我的美容,或者说还有一个问题我没有时间谈恋爱,晚上我在工作,白天在睡觉,我怎么去谈恋爱。请记住这点,所以这种时候怎么办?
我们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无人技术能够帮我们突破,晚上
9
点,第二天早上
7
点这段时间内把便利店变成无人值守可不可以?
如果技术突破了,实际上对于零售人而言我们特别喜欢,你帮我省钱,第二我招不到人这是我的痛点,包括时间空间都有痛点它可以解决。
所以我觉得
我们会非常欢迎无人值守,只不过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
。如果前面你们听了很多演讲,说“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已经可以完全做无人值守,你们零售店主什么都不用管,交给我就可以了”。
我亲自去过很多现场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在座各位我想
99%
的都不是从事技术的(我自己也不是),你们不要被他们误导。如果我形象地比喻:现在假设人工智能这个机器去做无人值守零售店的店长,目前他只相当于一个三岁小孩的智商,请问你敢把一个店交给三岁小孩晚上
9
点到第二天早上
7
点吗,甚至
24
小时交给他去管理吗?三岁小孩只懂一个简单的动作:
“
叔叔交钱,叔叔给货,叔叔拜拜
”
。事实上我们需要时间,需要机器的深度学习,我们要到那个小孩长到
14
岁的时候才能正确的分辨偷盗、吃喝或者一些比较欺骗性的东西,能够鉴别它。如果这个机器真的长到
14
岁,我觉得把这个店交给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且机器是不会疲劳的;第二机器是不会枯燥的,机器是非常精确的,出错率也你低的多,比如现在有无人驾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已经
OK
了,只不过很多国家的立法和基础设施还没跟上,如果跟上了完全
OK
。
另外一个四处散落的
高质量的客流热点无人售卖机,我觉得这个有非常大的前景,但是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产能有限
。
中国目前为止智能售货机有
21.5
万台,如果把自助卡拉
OK
机都算进去,包括一些非智能的售货柜算进去,整个中国只有
32
万台。而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就有
550
万台,美国有接近
600
万台,如果按我们的需求量而言到
2035
年我们可达到
1000
万台,假设一个自动收货机一天只卖一百多块钱那也是
4000
个亿的销量,
1000
万台如果每台是
1
万元,制作成本那是
1000
万乘
1
万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但是目前为止产能有限。今天我们中国最多所有的厂商加起来一年只能产
10
万台,但是未来如果更多的资金投入进去建设,也许会更大,不管是这种可以开柜门的售货机还是关闭式的售货机,都有这种可能性。
刚刚说的
办公无人货架说是无钱烧脑,办公货架
50
个亿已经融进去了,投资人真的傻吗?他们追求的是什么
?
刚刚我们所说的无人便利店是聚焦封闭的小区,因为你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小区。还有一个是什么,办公室的封闭场景,占了你一天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所以你的同事比你爸妈还亲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你几乎天天跟他们在一起。这种场景下产生的这些办公室货架,在茶水间,或者行政休息区,或者在一个旁边的小拐角,
办公货架追求的是这一二线城市里面一亿的上班族和办公人群,是一定有生存价值的
。
很多人问货损率怎么办,偷盗怎么办?
如果不结账怎么办?他们每投一个货架
200-300
块,外加货物上千块,你扫扫
APP
或者微信,直接扫码就可以拿走了。但是一切靠自觉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你的,所以货损量是一个大问题。
今天经过我深入的了解之后发现他们的货损量比大家想象低的多。
很多人说
20-30%
的货损量,我的毛利也就
30%
,那还赚什么钱?事实上这些场景主要产生在哪里?众创空间这类的公司,联合办公这种公司,因为这种公司他的生命力就
6
个月,所以何况人的素质问题。他们人的素质不是不高,而是他的道德约束力太小了。海通证券、中信证券,滴滴大楼,携程大厦这样一些超级大公司,他们里面的办公人群则不一样,请记住他们的办公人群互相是认识的,如果我们办公室有
58
个人,旁边摆一个办公货架我不买单拿了吃了就走,但我们
58
个人里面有一个人经常不买单你怎么想他,你认为他聪明还是道德有问题,
58
个人里面如果有人有道德问题的时候,办公室如果不见了任何东西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他。
其实
在一个互相约束的封闭环境里面的办公货架,的确具有道德层面上的约束
。所以这些投资者们,才会疯了似的把钱投进去,去拼什么?去拼铺设点位,去拼产品结构,去努力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去截取超市的流量。目前来看,消费者是欢迎的。我们说半年的时间见分晓,明年七八月就见分晓了。到底谁生谁死就会有一个结果。
今天已经有两个近似的头部企业出来了,我不点名
。
第
3
问:人工智能是新的烧钱游戏吗,或者会颠覆人类世界吗?
这个题目太大,我只想从个人角度分享一下:之前是深蓝打败国际象棋的棋王,后来进入到围棋,从阿尔法
GO
问世打败了韩国棋手李世石这个标志性的事件开始,结果打败了李世石之后,接着去年打败了柯洁,出来一个
Alphazero
,
阿尔法
GO
是把学习分析几万张棋谱后,打败了李世石。
Alphazero
是学习了阿尔法
GO
的棋谱,然后打败柯洁,然后瞬间打败阿尔法
GO
,甚而至于说因为围棋的规则不是最难,在棋类规则里面最难的就是日本的将棋,而它对将棋还是瞬间取得胜利。
另一个就是机器人小冰写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它花了
100
个小时学习了从
1921
年以来的
400
多位现代诗人的所有诗歌,之后自己就可以写诗了,还出了诗集。都江堰的地震后的
25
秒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把图文并茂的分析文章写了出来,并且非常清楚和全面,这是事实。最厉害的沙特阿拉伯的机器人公民索菲亚,她是参照好莱坞的一个明星赫本的脸做的,她说:希望用人工智能帮助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人类不用害怕机器人。当然这个话是挺有意思的,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说的话,未来就会产生一些恐惧。
但是我今天希望大家不要恐惧,很简单,从
1890
年开始,每隔
30
年人类就会有一个对未来的世界恐慌论,机器时代会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信息时代会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但是现在人类依然还在,科技不断进步。当年我们写的科幻小说的情节今天都开始慢慢实现了,人类依然是世界的主宰。
我们希望机器未来为人类做简单枯燥重复的劳动,把有创造性的劳动交给人类去完成。
我就举一个例子,这是一家成立在
2014
年的公司,他是把人工智能商业化,是取得了非常大进展的一家公司。他的创始人跟我聊,想进军商业。我说你原来做什么,他说我原来是做图象识别。他原来是
BAT
里面的一个公司里面的早期员工,但是他的能力非常强,所以出来创业了。这种情况下他说开始一年多,还在每天烧钱,钱都花光了都没有找到商业模式。
2015
年出来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快播的王欣被抓进去了。他说我终于找到商业模式了。公安部有法规:所有视频网站不允许涉黄、涉政治,涉宗教等触犯国家法律的事情,如果出事我要制裁你,所以前提是你一定要作好自查自纠。他说我现在可以搞一个
“
鉴黄
”
,中间打上标签,什么样是黄色的去做比对,他的技术确实不错。我说你好无聊,他说商机就在这里,他找所有的视频网站去调用他的图片,自动进行比对,每调用一张一分钱,每调用一百张一毛钱,每调用一万张五毛钱,现在他每天处理好几亿次,今天他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这些前十大的视频网站已经被他垄断了,他现在每年光这个的利润大概是几千万。有一个数据也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前一个视频网站平均基本上几百个鉴黄师,今天五个人就够了。所以他省下多少人,让机器去做这种简单重复的事,让人做聪明绝顶的事。
我说那你还找我干什么,一年做几千万我们
A
股没几家公司一年能够到利润几千万的。他说蛮简单我已经做到头了,前十位我都搞定了,我没法搞了,所以我现在搞商用。我说我想跟您请教一下怎么商用,他说能不能把全中国所有卖场里的摄像头包下来,那个
摄像头是对准了顾客的各种行为,去让他数据上传到云端,帮他们处理建模,研究消费者的动线,购物行为等。所以说人工智能一定会侵入商业毫无疑问的,那天我碰到商汤科技的人,他们也在做同伴的事情。
第
4
问:超市餐饮化是伪命题吗?
我一直说是伪命题。今天时间关系,请详见我的文章《超市餐饮化就是个伪命题》。这里,我只想说:
当你连超市的生鲜供应链和运营都没有做好的时候,指望在超市里面放几个凳子做堂食就能够拯救你门口罗雀的卖场吗?回答是:做梦!
不要以为盒马就是你的未来,盒马根本就干不掉超市,但是一不小心盒马把旁边的餐饮业干掉了这倒是真的。
盒马开了之后旁边的超市销售额没怎么下降,但是旁边的路边摊还有各种快速餐饮就被他给灭了,大时代也被他深深影响了,
它其实不是超市杀手他反倒变成餐饮杀手,超市餐饮化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第
5
问:盒马鲜生与超级物种谁更有前途?
关于盒马的一些说法:
(
1
)很多人说投资巨大、号称规模赢利的盒马,真的是吹嘘吗?规模赢利是什么东西?他们告诉我规模赢利不算投资的钱,我说不算投资怎么可能?但是它无所谓;(
2
)盒马的复购率是最高的,据说已超过了原来最高的一号店,这个有可能是对的。因为
餐饮跟生鲜的复购率本来就很高,是高频;(
3
)每家盒马店线上日订单超过
5000
单里与线下持平,我觉得这个比较合理
;(
4
)说亚马逊的贝索斯是因为参观了盒马才买的美国全食,这太草率了,当个笑话谈谈也无所谓;(
5
)盒马准备五年开
2000
家店,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开一家店,这个祝愿他们;(
6
)盒马市场估值已经达到
200
亿美金,也就是一家门店有
1
个多亿美金,我们来看看星巴克中国每家门店估值,华东
1300
家门店当时
50%
的股权卖给星巴克
13
个亿美金,一家门店的估值是
200
万美金,盒马一家门店
1
个多亿美金你信?信不信由你。至少有一点是真的:马爸爸有钱,够它烧的。
但是有一点,为什么很多投资人、传统零售的中层管理人员等等,去了盒马都说这个太好了,传统零售的老板反而大都说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样?请记住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两者的衡量标准不同,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传统零售商是要求开一家店赚一家店的钱,才能持续不断的开下去。盒马是互联网思维,先把店开了占更多的点,然后要垄断天下,赢家通吃,前期不赚钱又如何?马云为什么这么看重盒马,并且前期很看重天猫超市,天猫超市在阿里系里是命运多舛的,一直赔钱,但是为什么他坚持?是因为
当时的一号店是所有电商里面复购率最高的,于是他说有这么多的自然流量和复购率,这种一定是我未来的方向,天猫超市没能实现,可是后来盒马替他实现了这点。
一号店在整个上海的销量
30
、
40
个亿,
20
家盒马店也能够卖
30
、
40
个亿。一号店卖
30
、
40
个亿亏
5
个亿,盒马如果亏
2
个亿,它是不是赚了?另外每家门店有
5000
活跃客户,
20
家门店就是
10
万也是跟一号店是等同的,他是不是赚了?所以他们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到底谁厉害一点?就我言我觉得
盒马比超级物种更胜一筹,超级物种有一个供应链的优势,但没有线上流量依然是物种的短板,数据赋能不是说实现就能实现的,盒马复制了一个超级物种
F2
,而物种难以复制盒马。扳回的希望:
超级物种小而美,复制块,腾讯入局线上导流
+
资本支持
。
第
6
问:便利店做到极致的便利是出路吗?
(
1
)做便利店太重;(
2
)等到赢利时间段太长;(
3
)不确定性太多;(
4
)已有的成功经验无法复制。为什么日本的便利店那么厉害,但在中国还是没能赢利。东莞、厦门的便利店那么成功?
是因为他们在大家都注重大卖场的年代,他们做深做透自己的城市,从而建了很深的护城河。
今天没有这个护城河,谁都可以进来,你没法复制,并且还要大量投资,
所以我觉得做便利店要谨慎。便利店表象是小而美,但后台是大而全。
第
7
问:专业性做到极致的生鲜社区超市是出路吗?
生鲜社区超市更专业,电商无法取代,
在消
费升级、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需求更大,即跑道够宽,但这个市场没有领军者,只有先行军,包括生鲜传奇,地利生鲜,厨鲜生,钱大妈等,几乎每个省都有至少一个,但体量有限。
第
8
问:性价比与供应链做到极致的
Costco
和阿尔迪是未来的方向吗?
小米,严选,名创优品,都在学习
Costco
,高举
“
大牌品质,平民价格
”
的高性价大旗,外加
CEO
网红代言,产品
+
平台模式,在消费升级的年代,一定有生命力和巨大市场。这三个是阿尔迪和
costco
的崇拜者,也是模仿者。性价比与供应链做到极致,这个一定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同样,供应链扁平化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
9
问:传统零售做好商品与服务就够了吗?日本不就是个很好的明证?
很多人讲,你去做什么新零售做什么互联网?学习一下日本嘛?真的吗?日本电商不行自有他资深的特殊原因,两国不可生搬硬套一个道理。两样因为时间关系,详见我文章《日本电商不行,原因你只说对了一半》
第
10
问:传统零售只能选边阿里或腾讯吗?还有第三股势力吗?
传统零售完了吗?阿里马上私有化高鑫零售,腾讯入股了永辉增资超级物种。这段时间给我们很窒息的感觉。但是就如同你每三十年担心一次世界毁灭一样,现在担心人工智能会把我们代替掉一样,每三十年会有一个恐慌,每十年每五年会有一个商界英豪。当时你觉得商界就是他们的,我们会怎么怎么样。请记住十年以后不一定,这是历史的规律。不管什么原因,最后他们都消失在历史的舞台,或者是泯然众人。回想一下,上一任商界英豪是谁?上上一任呢?现在他们在哪里?当然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今天坐以待毙,也许是另外一个垄断的形成,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希望:
会不会有第三股势力,联合大家一起来进行新零售时代的战争。
第
11
问:新零售到底应该由谁去主导,线上势力还是线下势力?
就一个答案:
一定是线上主导更好
!
线下主导不是新零售,因为你根本就不懂。我做过线上和线下,我心里很清楚。假设我是那个线下主导的老板,我要做新零售,于是就会招一个副总过来做新零售,一方面要求好好做,一方面又都得听我的,后果会怎样?如果线上人主导呢
?
举一个例子,如猩便利,是一个新零售,线上的吕广渝,他不懂传统零售,于是他招了一个来自罗森的副总裁做他的
COO
,但你得听我的,所以这样效果会更好,因为新零售是线上的人发起的,成功的可能性就高得多。
我与王卫(
注:生鲜传奇
CEO
)有同感:
2017
年是迷茫的一年,看不清楚,行业变化太快了,竞争都不在一个维度上,传统的竞争对手一夜之间不再成为对手,谁胜谁负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未来五年一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对零售商而言我们叫新零售,对消费者是新消费。
新的机会在于这三个,一个消费升级,一个是离消费者更近:包括物理上的更近和心智上的更近,还有零售赋能,这三个一定是未来的机会,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往这个方面研究和投资。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公司深度
【周大生】
中高端镶嵌珠宝品牌,轻资产快速扩张
【步步高】
以新零售为契机,迎改善成长新机遇
【天虹股份】围绕内容与渠道加速转型,期待国改机会
【中央商场】轻资产化加快新零售转型,驱动价值回归
一条,小众美学の品质电商
茑屋书店:卖的不只是书,更是生活方式
网易严选:始于颜值,“衷or终”于品质?
三只松鼠的“松鼠帝国”是如何建成的
达乐公司:“社区折扣店”定位精准,便捷购物+低价策略保增长
【苏宁云商】沉潜而跃,进入互联网零售新时代
【老凤祥】收益行业回暖,成长弹性足
【永辉超市】永辉到底牛在哪里,又将赢得怎样的未来?
【通灵珠宝】品牌及差异化营销能力强,全国布局空间广
【永辉超市】相识
8
载,致敬永辉!-以价值成长的名义
【百联股份】上海商业航母,期待国改焕新机
【老凤祥】收益行业回暖,成长弹性足
【青岛金王】沿渠道、品牌和新零售主线加速布局“颜值经济圈”
【合肥百货】安徽商业龙头,关注区域并购和国改机会
【利群股份】供应链优势显著,多业态并进的山东零售企业
【安德利】深耕皖中县镇市场,外延扩张或提速
【家家悦】山东超市龙头,生鲜经营与供应链能力优
【银座股份】山东国改政策密集出台,关注改革再启和业绩修复
TJX
:品牌产品+深度折扣,构建平价百货“淘宝式购物”体验
好市多:会员制盈利模式独特,精选+低价引流创造持续增长
阿尔迪:专注商品本身,极致效率的折扣零售巨头
公司跟踪
【永辉超市】拟推限制性股票激励,一次性费用摊销不改中期成长与价值
【王府井】中高端定位&较优业态结构,享复苏高弹性
【王府井】中高端定位&较优业态结构,享复苏高弹性
【家家悦】依托供应链与机制优势,有望加速外延扩张
【通灵珠宝】以比利时王室为纽带,推进品牌/产品/渠道/体验等多点开花
【步步高】拟推员工持股计划,董高监认购彰显信心
【永辉超市】各业态开店提速,新业态迭代完善新零售模式
天虹的新零售,有哪些新玩法与新体验?
天虹的那些新业态,都在这里了
【京东】
2Q17
收入增
44%
超预期,净利
9.8
亿连续
5
季度盈利,打造开放型商业生态
【永辉超市】新业务稳步推进,展望未来构筑强大护城河
【苏宁云商】
1H17
同店与
GMV
提速,
2.9
亿净利润超预期
【永辉超市】收入增
15.5%
归属净利增
58%
,稀缺的价值高成长
【中百集团】供应链优化促盈利恢复,新业态布局加快
【中百集团】永辉再次举牌中百
5%
,期待国改与产业整合新模式
【永辉超市】对永辉竞争力的进一步思考,及华西大区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