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孤狼复盘  ·  咬住主线不放手 ·  昨天  
孤狼复盘  ·  咬住主线不放手 ·  昨天  
梅森投研  ·  注意,缩圈! ·  2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罕见硬刚!中国退无可退,历史性开打启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启明创投 · 黄佩华:知识付费迅猛增长过程中的三个问题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10-26 22:29

正文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 启明创投合伙人 黄佩华女士


黄佩华觉得国内知识付费的趋势比较领先、比较好。因为中美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中国有一个新中产阶层,新中产这个群体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当内容信息泛滥的时候需要高质量的内容,用户会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

素材来源:创客猫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黄佩华指出了知识付费迅猛增长遇到的问题。首先是变现,其次第二个问题是留存问题,最后是在内容运营方面。“做内容尤其是做知识内容的创业者,是需要全心全意投入在这个领域里,你很难做得好并且需要持续做,这中间是属于这需要工匠精神。”


最后黄佩华总结知识付费还是回归内容,该如何去保持内容的可持续性、质量的稳定性。从投资人比较悲观的角度看知识付费,会考虑用户规模、付费的天花板,最后一点是新技术对于知识经济的影响。



1

国外内容付费的发展和趋势



我们看到国外,因为在版权保护方面比较好,所以他们早期的内容付费模式还是比较多元化的。 参考一些传统媒体、出版和教育行业,他们都有可借鉴的商业模式。


不过我们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其实没有一家真正做知识内容付费的上市公司,这个也是值得探讨。 知识内容在国外是一个细分领域,上市的公司,包括Spotify、Pandora、Netflix,更多是提供娱乐内容的。其中知识内容这部分,苹果提供了Podcast,但它不提供内容,然后亚马逊旗下的Audible他们发展的也不错。在线教育也有Lynda这样的公司。



2

国内知识付费的趋势为什么比较好?



我们觉得中美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中国有一个新中产阶层,这个人群已经到一亿的规模。 我今天早上听到吴晓波说未来这个人群达到三亿,新中产这个群体有很大的不安全感。这也跟消费升级有关,目前的GDP水平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一些改变,尤其90后愿意为精神层面产品付费。


比如我投土豆网的时候很难想象让用户掏钱,还有社交媒体微信微博的发展使得内容发展到大爆炸的时代。


当内容信息泛滥的时候需要高质量的内容,用户会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当然也有版权和内容的便捷性,大家的习惯慢慢被培养起来了。


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对于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收入的知识,大家是愿意付费的,包括职业、学业这些内容大家比较愿意付费。当然无明确目标的知识,有一部分的用户也会感兴趣。



3

怎么打造好的内容?



无论是建立一个专业或是像罗胖帮助用户打磨出高品质的IP,这是我们看到降低用户选择成本的一个发展方向。


付费模式其实现在主要还是先付费的这块,当然先付费的模式有几种:


一个是按次收费 ,比如说课程类,比如知乎的Live,还有罗胖做的“得到”,你可以订阅一个专栏。


另外一种是会员收费 ,比如社群平台。


比如说比较强调电商模式,也就是交易性的,有“得到”、“分答”,还有“在行”,更多是一对一的O2O。


还有社区,比如知乎,早期的微博问答,最近起来的小密圈,他们强调社群氛围或者用户跟用户之间的沟通。


包括以工具切入的千聊,荔枝微课,都是以工具切入。还有知识服务类型,比如壹心理还有花镇,强调心理学和情感方面的知识服务。



4

知识付费迅猛增长会遇到哪些问题?



首先是变现 ,早期看内容付费更多是大V做的,罗振宇一开始是通过会员变现,他证明了大家对他比较信任,包括他打磨产品的能力比较强,所以他喊出了知识付费的口号,确实行业发展起来了。


我们看到微信红利已经没有了,他们的活跃度在急剧的下降,这个基础上他们选择向用户收费,这个是不是很现实?


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家也提到的留存问题 ,如果你提供的不是干货,大家可能因为尝鲜过来,但这个兴趣能不能维持下来?


第三个是内容运营方面 ,因为我们看到做内容尤其是知识内容的创业者,如果不是全心全意投入在这个领域里,你很难做得好。你做一次课程做的很好,可是能不能持续做?其实这需要工匠精神。


5

两个成功的案例



一个是知乎 ,知乎是我们在2012年投资的A轮,这个公司2011年1月份成立的,也有一段时间的历史。最近知乎非常成功融到D轮,融到一亿美金,也引进了腾讯。


知乎的成功我觉得,首先基于它的社区,通过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通过问答的切入点,然后让很多用户提供一些UGC的内容,因为他们的细分领域是专业性,能够很好地提供非常丰富非常长尾的内容。


知乎的模式基本是一个平台模式,平台模式要大而全,所以我们看知乎的数据还是很可观的。


关于变现,其实很长时间知乎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只是最近推出了知乎Live还是蛮成功的,已经举行了2900场。


其实付费内容还是有一定门槛,用户付钱听这个课程也可以选择听另外一个。为什么听这个内容? 知乎提出了七天无理由退款,我觉得是降低了付费门槛。


另一个是罗辑思维 ,我觉得他做得非常好,他抓住了微信红利,优酷的脱口秀也帮助他积累了很多粉丝,所以他在新媒体这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从自媒体转变成社群,通过社群他又转变一个平台,一个成功网红可以帮助其他网红,可以通过(罗辑思维)的帮助和打磨,把这些人变成网红。


“得到”喊出的口号是学习变成终身化,我们现在的学习越来越碎片化,而且还要跨界化。


它的路线跟之前我们谈到的知乎是不一样的, 知乎是强调平台的路线,大而全,“得到”这边是精品路线,说的是父爱的逻辑 ,你不需要选择,我给你说什么是好的,跟母爱的逻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这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到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用户已经突破10万了。这是很惊人的,一个教授在北大一生都赚不了那么多钱。


6

如何保持内容的可持续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如果你做平台你要设定好规则,如果做精品路线你要打磨更好更多的产品。 从投资人比较悲观的角度看这个事情,会考虑用户规模、付费的天花板,尤其做细分领域,你的用户规模到底有多大?你的付费如果是9.9元,天花板是不是很容易?


可是从比较乐观的角度去看,我觉得知识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为我们需要参考媒体出版跟教育行业,去知道这些行业有多大。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媒体人,早期像罗振宇、吴晓波这些人出来创业,现在更多优秀的人也出来创业。还有一点是新技术对于知识经济的影响,比如Echo或者优必选,可能你以后不需要手机了,需要一个智能音箱就可以听了。



*本文系创客猫首发。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人说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启明创投 · 甘剑平:激情充满热爱,做开心的事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启明创投 · 邝子平:未来几年将迎来创新应用的爆发期




感谢阅读。




下文中点击 | 蓝字 | 查看对应内容


投资人说 精品文章





线性资本 张川 | 前海母基金 靳海涛

十方创投 吴曼 | 创大资本 许洪波

熊猫资本 毛圣博 | 华人文化 黎瑞刚

华兴资本 包凡 | 夏鼎资本 叶锋

PreAngel 王利杰 | 紫辉创投 郑刚

洪泰基金 盛希泰 | 元丰资本 吴军

恺富资本 周轶洋 | 老鹰基金 刘小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