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CEO马斯克看来,Model 3的上市有助于特斯拉的产品真正进入普通大众市场,并让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实际上,Model3才是特斯拉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代产品。换言之,只有Model 3才能救特斯拉。
2017年7月29日上午(美国西部时间7月28日晚间),特斯拉的第三款量产车Model 3正式交付。据悉,首批收到Model 3的用户大多是特斯拉及Space X的员工。相比普通大众,内部员工开放预定Model 3的时间要提前一个月左右。首批交付的车共有30辆,售价3.5万美元起。根据特斯拉方面此前发布的规划,Model 3的产量将呈现几何数增长。今年8月,预计该车产量将提升至100辆;9月,产能将提升至到1500辆;12月达2万辆。根据特斯拉的预期,到2018年Model 3的总产量将达到40万辆。而截至今年三月,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已经突破50万个。
在该公司CEO马斯克看来,该款产品的上市有助于特斯拉的产品真正进入普通大众市场,并让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这位叱咤硅谷的“钢铁侠”在发布会上一度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然而,Model 3带来的影响绝不止于此。
实际上,Model 3才是特斯拉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代产品。它不仅会为公司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也将解决其目前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换言之,只有Model 3才能救特斯拉。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和Model 3)
一直以来,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对于特斯拉而言比什么都重要。这家明星公司股价的每一次下跌,几乎都源于其产品交付数量低于市场预期。曾经为了提升Model S和Model X的产能,马斯克一度睡在了生产线旁边,以便随时监督工作进度。
为何投资者和马斯克都如此重视产能的提升?
从表面上看,特斯拉的Model S与Model X从一开始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国内车主为例,从交纳定金到收到车辆,平均等候时间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而换做其他品牌,即使是从原厂订货购买进口车,平均等待时间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如果购买平行进口车,等候时间有时仅为两周。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此长的等待显然是对于其品牌忠诚度的考验。而任何一位鸡汤博主都会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去考验一段感情。究竟特斯拉因为糟糕的交付能力损失了多少用户,这一直是一个未知数。
而从深层次分析,特斯拉的发展步伐被低下的产能所严重束缚。这导致特斯拉汽车的产品质量普遍存在问题,且价格居高不下。
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制造工艺一直是其标榜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项基本功。如今,即使是在二线自主车企的产品上,我们也很难看到车门缝隙过大、密封条脱落等问题的出现。车子不好开归不好开,但质量是可以保障的。但如果从这个标准来衡量特斯拉,那么这些国内售价动辄高达百万的“豪车”,显然不合格。
知名科技博主、@硬哥今年购买了一辆Model X。从此之后,他的微博内容被外界戏称为“日黑特斯拉”。从后备箱灯罩脱落,到电动座椅故障;从车窗密封条脱落到车内异响;从中控屏死机到车门缝对不齐……实际上,这并不是@硬哥一个人倒霉所遭遇的个别现象。据亿欧汽车了解,有大量的特斯拉车主都反应车辆存在或多或少的“小毛病”,而这些毛病往往只在十几年前吉利和奇瑞车上出现过。以至于在特斯拉的车主群中,修车心得已经成为了一个日常话题。大家甚至会攒好几个“毛病”,然后“组团”去维修,顺便把车友见面会也办了。
(@硬哥微博截图)
这种问题并非特斯拉公司没有意识到,但相比较三电系统、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软件的研发外,车辆品控并不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毕竟,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来说,特斯拉的资金状况非常紧张,需要优先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技术障碍。而三电系统、自动驾驶功能和智能汽车软件是特斯拉的核心能力,也是该品牌相比较传统车企最大的区别与优势。因此,特斯拉有限将资金投入这些领域而将品控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也实属正常。
而随着Model 3的大量上市与交付,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毕竟,软件和技术的复制成本几乎为0。一旦特斯拉产品的年交付数量由7.8万辆上升到50万辆,那么研发成本将被充分摊销,该公司也就能够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在质量管控和工艺提升上。等到那时,老一代特斯拉车主的烦恼,将不会在新车主身上重演。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售价也将随着Model 3的“走量”而大幅降低。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特斯拉目前的3款车型之间有大量的零配件可以共享。因此,一旦特斯拉对于这些零部件的采购量从几万上升到几十万的量级,那么这些零件的采购价将大幅下降。过去几年,ABB等实现国产化豪车在中国价格的不断触底,便是基于这个道理。对于汽车这种复杂的工业产品,规模比什么都重要。如今,Model 3在北美的售价相当于新款宝马3系。而随着其销量不断攀升,该车未来的售价还有进一步的下探空间。如此看来,有一天Model 3会“官降”到丰田普锐斯的价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试想一下,几年后,一辆拥有300公里以上续驶里程、自动驾驶功能、远程固件升级技术和大众化价格的智能汽车,将会为全球汽车行业带来多少变化?目前还不好说。但一些传统车企将因此破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