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手指尖处常常感觉发干,有时甚至会出现肉刺或是皲裂。在这个季节,手为什么会变得粗糙?怎样预防皮肤皲裂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引起手粗糙的原因,从而进行预防吧。
进入秋冬季节后,指甲周围的皮肤会出现干燥、起皮,有时形成肉刺,或者指尖处的皮肤产生裂口形成“皲裂”,使手变得粗糙,令人烦恼。在秋冬季节,手容易变得粗糙,是因为空气更干燥,这正是皮肤更易干燥的原因。干燥可谓皮肤的大敌。
防止干燥的三大屏障
我们的皮肤主要由表层的“表皮”、下一层的“真皮”以及再下一层的“皮下组织”三层所构成。
在这三层中,可以防止皮肤干燥的是表皮。而表皮中防止干燥最重要的是表皮最上层的“角质层”。
角质层是由角质细胞呈层状叠加构成。角质细胞并不是活的细胞,而是细胞的“尸体”。从位于表皮最下层的“基底细胞”分裂出来的细胞逐渐移动至皮肤表层,在名为“角蛋白”的硬蛋白质不断堆积的状态中死亡(角质化),这就是角质细胞。角质细胞到达皮肤最表层,就会形成皲裂或脱落,表皮的细胞就这样不断更替。角质层中存在着三重防止皮肤干燥的屏障(保护层)。
第一道防护是覆盖在角质层最外面的“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它是从毛孔中的“皮脂腺”分泌出的一种类脂质物质,具有抑制水分通过的性质。
第二重防护就是存在于角质细胞中的“天然保湿因子”。它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具有防止水分流失的特性。
第三重防护是充盈在角质细胞的层与层之间的由“神经酰胺”等物质形成的“角质细胞间脂质”。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当它们定向排列时就能形成水分层,水分就会被锁住在角质层内。
皮肤结构与防止干燥的机制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构成。表皮的最上层为角质层。在角质层中包含三重屏障,它们就是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三酰甘油、角质细胞中的天然保湿因子以及充盈在角质细胞间的神经酰胺等。正是因为有如此的组成,才能使皮肤锁住水分。
指尖皮肤缺乏一道防护屏障
实际上,手指尖和脚趾尖处是没有毛孔的。也就是说,这几处没有三酰甘油从皮脂腺分泌出来。由于这个原因,手指尖和脚趾尖的皮肤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缺少一道阻隔干燥的屏障。
缺少防护屏障的指尖角质层在空气干燥时就会受到影响,容易流失水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再加上外界的物理刺激,角质层就会出现脱落现象,继而出现肉刺。而开裂是因为干燥使皮肤角质层发生皲裂,甚至一直深裂至下层的真皮。
肉刺的形成,是因干燥变得不柔软的角质层开始脱落的状态。开裂是因为干燥而产生的皮肤皲裂深至真皮层的状态。
洗涤剂与热水使保湿成分流失
另外,由于做家务或工作的原因频繁用水,手就更容易变得干燥、粗糙。那么,为何接触水就会使手变得粗糙呢?
频繁接触水会使手变得更粗糙,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洗涤剂。洗涤剂中含有去除油质的表面活性剂。油和水通常不相溶,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具有固定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这样,表面活性剂就能包裹住油污,从而去除掉碗碟或衣物上的油性污渍。
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剂时,使得从手指甲处分泌出的极少量的三酰甘油或角质层内的氨基酸等保护物质也均被清除。这样必然会导致手指的皮肤更加干燥。
另外,如果不用冷水而是使用热水的话,也同样容易出现干燥的问题。因为温度越高,脂质越容易移动,如果使用热水的话,保护手的脂质就会容易被清除,导致手变得更加粗糙。
冻伤导致血液循环不良
手冻得发红或伴随着发痒的“冻伤”,起因是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当皮肤温度下降时,血管就会收缩,血液流通变得不畅,使皮肤血液处于“淤血”状态。
当形成淤血状态后,血液中的成分向血管外的渗透就变得艰难,使得必要的氧气和营养成分交换变得不畅。这样就会导致皮肤组织发生炎症,出现发痒和红肿。
护手霜可弥补三重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