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在我的心里就是标准的海淀家长。果爸毕业于人大附,从小在海淀生活,现在是海淀的数学名师。现在,他家果果5岁左右已经走上了小学奥数高端班的“牛娃”之路。有时候我们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果爸总是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这个节奏不行啊,孩子还得多引导,往前学啊!“但很多时候,果爸也打破了我对海淀父母的一些误解。比如果爸总是会强调数学思维的建立,而不是一味的做题海战术;果爸更重视的是孩子对英语的应用,而不仅仅是英语测试;果爸一家非常喜欢旅行,绝不会因为有学习任务,就拒绝让孩子去野外“撒野”。说实话,我自己很清楚我没办法成为一个“海淀家长”,暖暖大概率也不会成为那种牛娃,但果爸的“鸡娃”方式却让我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海淀观点”和“海淀方法”。
除了鸡娃的观点,果爸对数学及其他学科启蒙还有非常专业的方法和特别的角度。
据说前两天,KET的报名网站崩了。
KET可以说是热度上升最快的考试了吧,2016年刚在国内开始的时候,报名人数才2万人,到去年,报名人数已经突破15万了。
而今年,因为疫情取消了一次,所以这次网站被抢崩溃,大概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的一个朋友发信息问我有没有给果果抢名额,我说没有。朋友特别惊诧:“KET不是海淀娃必备的考试吗?!感觉这考试都是海淀给炒起来的!”
我开玩笑着问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在海淀,奥数、KET、报班刷题都是必备,跟每天吃饭似的,不学不是海淀人。”
朋友也乐了,说:“不然呢?!鸡娃这个词在海淀不成立,那还有什么地方在鸡娃?!”
好吧。
说实话,我承认我朋友说的是事实,但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作为从小在海淀读书,现在在海淀教书的人,我想跟大家聊聊真正的海淀家长是怎样的。
以前的海淀家长
不全是这样的
自从有了果果,我就自动升级为“海淀家长”了。
但我并不是从这个时候才接触海淀家长的。
我从小就生活在海淀,以前的海淀家长并不是现在全民鸡娃的战斗状态,像我生活的地方,是海淀的非核心区域,也就是不在中关村附近,所以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针就是“好好把学校的知识学好”就行了。
至于奥数,因为我喜欢,支持我去学,但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一个态度。
但中关村核心区附近,情况就不一样了。
那个年代住在中关村附近的,大多数父母是大学教授,或者中科院研究员,在他们的生活里,学习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虽然不及现在的鸡娃氛围,但是中关村的孩子基本就是比其他孩子学得更进一步更远一点的。
记得那个时候,中关村一二三小学学奥数的孩子就很普遍,而我们学校基本上只有1/10。
那从什么时候起,整个海淀都成了“鸡娃”的代名词呢?
北京基本算是我们国家211、985最集中的城市了,每年都有全国各地不同的优秀学生来到北京,大学毕业之后,有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北京。
我本科是北师大毕业的,我周围不乏有来自各个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同学,在他们的人生里,学习和教育这件事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更重要的选择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孩子的教育就是头等大事。
而海淀,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和首师大附中这六小强,承包了海淀区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名额。
所以海淀的教育经验自然成了大家学习的重要参考。
奥数、PET、报班刷题?
这不是海淀娃的全部生活
自从我在这个公号分享文章,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留言。
“孩子就一定要学奥数吗?别的素质不重要吗?”
“你这个学习规划,孩子太可怜了吧,感觉都没玩的时间。”
“你现在就让果果学小学奥数?孩子这么小就刷题,太苦了!”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我对果果的教育,我周围的海淀父母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质疑。
不可否认,身在海淀,不管是“鸡娃”派父母,还是相对“佛系”的父母,不得不说,海淀的教育氛围和节奏确实比其他地方要紧张一些。
但这并不是海淀娃生活的全部。
海淀娃也有“素质教育”,海淀娃除了语数外,学画的,坚持运动的,练习舞蹈乐器的也不在少数。海淀娃也有“诗和远方”,跟我们家一样喜欢旅行的海淀家庭也很多。
甚至有的时候,海淀学校的“素质教育”抓得更狠。
比如北京101学校的金帆交响乐团,曾在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中获得大奖,他们的指挥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系主任。
所以真正的海淀家长
到底是怎样的?
海淀牛娃多。说实话,尽管有很多人夸果果的数学有天赋,但我自己知道,果果在海淀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我教过非常多六小强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敏锐度、学习的效率、以及学习的能力都强到令人惊叹。
你要说,海淀的孩子真的就比别地方的孩子天赋和智商高吗?
除了极少数之外,绝大多数的海淀孩子没有天赋异禀,但为什么他们会学得更快更多?
我觉得跟海淀家长笃信的这两件事有关。
不管是周末在黄庄陪着孩子上课,记笔记的海淀父母,还是坚持每天回家给孩子读一篇英文或者故事的海淀父母,他们都是相信着同一件事:那就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我和果妈一有时间就喜欢带着果果到处旅行,之前就有人在后台问我,果果出门旅行还学数学英语吗?
一定会学的!不管到哪里,果果都会坚持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即使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实在没有完成,也会找时间补回来。
其实不必觉得孩子是不是太累。对于孩子来说,科学的学习计划其实强度并不大。
比如果果,每天学习的时间一般也不超过2小时(偶尔果果也会一天学习6个小时,不过学龄前的学习趣味性很强,对于果果来说就是玩,果果也非常乐意),而且,每学习20分钟就会休息眼睛,学习计划分散到上午、下午和晚上,对孩子来说不难完成。
但坚持学习,不仅仅对孩子学科知识的进步有帮助,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坚持”这件事本身的一种理解。
常常我也看到网上有网友会抱怨海淀父母的抢跑和玩命努力让他们亚历山大,但事实上,海淀家长也有焦虑。
但海淀家长的焦虑往往不是在聚焦在一城一池上,而是孩子在未来投身社会以后的整体竞争力。
在海淀当了多年的老师,我发现基本上每个海淀家长对教育这件事都想得很通透,孩子是怎样的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孩子擅长什么?家庭能给予什么?最后才是,希望孩子能成长为什么?
这是我在做“海淀家长”之前最佩服他们的一点,也是我甘愿成为“海淀家长”的一点。
教育一定不是对别家培养方法的“复制粘贴”,而是归纳总结之后,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的部分。
这也是我为什么暂时没有给果果报名KET的原因。
英语固然重要,但目前果果最感兴趣的是数学,所以暂时还不需要用KET这样的方式去考察果果的英语学习成果。
说到海淀,我的感情是最深的,从小到大几乎都没有离开过海淀。
回头去看我成长的这些年,我能看到海淀带给我的人生印记。
不管在未来,“海淀家长”还是不是中国教育的标志性名词,“海淀教育”还是不是中国教育的风向标,至少现在海淀让我相信,不管世界怎么变化,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坚持努力的习惯,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关注果爸,还能看到很多有关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启蒙,以及有关教育独到的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我玩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