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理想国imaginist  ·  “误你青春,悔不当初,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 ·  22 小时前  
理想国imaginist  ·  “误你青春,悔不当初,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 ·  22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深秋转冬,诗词里寻温暖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诗意世界 ·  5 天前  
易职说  ·  永远别去搭理一个认知太低的人 ·  6 天前  
为你读诗  ·  一本书,带你一次看遍5座故宫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法国摄影师阎雷:可能是我老了,不敢冒险了丨专访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2-06 15:31

正文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的火车成就了阎雷。他特别喜欢火车,也特别喜欢拍火车。1980年代中期,从火车早已电气化的法国来到中国之后,法国人对浪漫情怀的追逐和怀旧的特性,让他一下子就盯上了还在使用中的中国蒸汽列车。


阎雷 Yann Layma

一位专注拍摄中国三十年的外国人。他的摄影集《昨天的中国》记录了1985-2000年中国的变迁,出版时引起许多关注。2000年之后的阎雷,并没有放下相机,在这个一台智能拍照手机打天下、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阎雷仍然出没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寻找他心目中的传奇故事。


火车带着阎雷认识了中国,也见证了中国的变迁。但他说,自己的镜头已经很久没有再对准火车了。三十年前,在中国人尚不能停止围观外国人的年代,他要如何在拥挤的火车上拍摄出那些经典画面?三十年后,当他在中国享受着高铁带来的便捷与舒适时,又是什么让他失去了对火车的拍摄兴趣?近日,腾讯文化作者与阎雷就此进行了对话。以下为对话内容。


法国摄影师阎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中国。在三十年中,他连续拍摄了60多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出版了五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图为1985年北京。图片由腾讯图片和映画廊(微信号:intergallery798)联合出品。



“拍人们看我的样子”


腾讯文化:你第一次看到中国的火车,是在什么时候?


阎雷:是1985年,我从北京去了上海。


1985、1986年,我一直在北京。那两年我坐了很多火车,去了成都、绍兴、广州、武汉,还去了山东,去了好多地方。


腾讯文化:你在火车上会引起围观吗?这种情况之下要怎么拍照呢?


阎雷:是的,那时候外国人特别少,每去到一个地方,都有很多人在看我们。有的时候人们在看我,觉得我很奇怪,我就拍他们看我的样子。


那时候中国的外国人少,拍照的人也很少,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不会想到有外国人在拍照。就算看到我在给他们拍照,他们也很欢迎、很开心,不像在法国,你给人们拍照,他们会生气。


1988,大同至北京的硬座车厢(阎雷摄)



腾讯文化:1988年,你拍摄的一批有关中国火车的照片特别成功。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阎雷:我1988年在沈阳做了一个采访,后来这些照片在全世界都发表了。我去拍摄的时间是在1月,那一年春节前的一个月,沈阳那时候零下38度,特别冷。当时人们都还穿着毛时代的蓝色和绿色外套,火车坐得很满,特别乱。人们买票的时候也不排队,不像现在,所以能看到很多人在吵架。不过那时候有外国人售票处,我们这些外国人买票还比较方便。这些老火车的照片,后来都收录在我的书《昨天的中国》里。

 

腾讯文化:1956年底,在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马克·吕布拍摄了自己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位优美的农民妇女。1988年,你在北京开往大同的硬卧火车车厢中,拍下了一个手提红色塑料袋的羞涩姑娘。两张照片有什么关联吗?当时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按下快门的?

 

阎雷:是马克·吕布教我怎样在中国拍照片的。他告诉我,拍照的动作要很慢,慢得像是在跳舞,不要让他们知道我在看他们。

 

我拍的那个女孩子很可爱,很害羞,我用了两三台相机,慢慢地拍,慢慢地动。我没有和她讲话。基本上我拍完照片是不给别人看的,这样他们就不知道我给他们拍照了。在火车上,我们外国人会睡在软卧车厢里,但是我会一直在其他车厢里走来走去拍照。


1987 年,北京,前门(阎雷摄)



时隔三十年,再拍大同火车制造厂

 

腾讯文化:你在火车上有过什么样的难忘经历?

 

阎雷:人们很友善,不停地请我吃瓜子。不过火车的地上很脏,到处都是瓜子壳和橘子皮。他们请我吃瓜子,我吃了,但还是不习惯。还有一件不习惯的事情是喝热水。我们外国人习惯喝冷水,在火车上找不到冷水,我就只好带着冷水上车。我到现在都不习惯喝热水。

 

腾讯文化:你在中国坐过最长的一次火车是从哪里到哪里?去乡村也坐火车吗?

 

阎雷:从广州到北京,从北京到成都,都挺长的。去乡村倒是不坐火车,是飞机换汽车。

 

腾讯文化:你第一次拍摄造火车的大同公司时,也是在1980年代。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这家公司?拍摄时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阎雷:1988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帮助我联系安排了大同公司的拍摄,那是全世界最后一个生产蒸汽火车的工厂,到1992年就停产了。我们法国人会觉得那种火车比较浪漫。

 

当时,大同公司有工人、有机器,人们能在一张照片里看到很多故事。但是工厂有个老干部在我拍摄的过程中生气了,大概是觉得一个外国人拍那么多照片会不好,会给工厂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国际旅行社的陪同人员还和他吵了起来。但是我不管他们,就继续拍,拍了很多照片。

 

腾讯文化:相隔三十年,你再次拍摄了大同公司。三十年来,这家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阎雷:去年,浙江卫视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就是记录我再一次去大同公司的故事。但是我并没有拍到什么有意思的照片。现在很难拍了,因为都是自动流水线在生产火车,没有什么工人在工作。我喜欢拍人、拍风景、拍乡村生活,我喜欢拍记忆、拍传奇故事,这些在现代化的工厂里找不到。


《昨天的中国》(法)阎雷(Yann Layma)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主要的拍摄地还是在中国



腾讯文化:你拍摄过中国的春运吗?

 

阎雷:我知道春运:火车站特别乱,人特别多。我没有拍过春运,尽管我看到过中国摄影师的许多照片,但是我不敢去,人太多、太乱了。法国在圣诞节、新年、夏天的度假季期间,火车站也很乱,但是没有中国那么多人。

 

腾讯文化:你在国外刊登的中国火车照片中,反馈最多的一张是什么?

 

阎雷:在沈阳火车站,我爬到架子上拍了火车,照片里有火车、有人、有雪、有烟雾,细节丰富。那是评价比较好的照片。

 

腾讯文化:去年你在福建拍摄茶叶主题的照片,准备出书。现在书的准备情况如何?现在你主要在哪些地方拍摄?

 

阎雷:是的,去年,我受当地政府邀请,去拍了福建安溪铁观音,准备出一本画册。今年春天还得去一次,处理出版的事。画册大概收录了150-200张照片。我拍得很高兴、很满意,因为拍到了铁观音的故事。

 

“国际摄影家”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互联网时代,我们这一类的摄影师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生存,所以能拍摄这样的主题,我已经很开心了。

 

我特别喜欢拍中国。中国特别安全,中国人对外国人也很热情,所以我拍中国特别舒服。我现在还是很喜欢中国,但因为女儿年纪很小,所以我们全家搬回了我的老家图尔定居,住在我母亲旁边。但我自己还是会经常受邀,跑去中国拍照。去年我拍了大同公司,拍了广州、大理、苏州,我的主要拍摄地还是在中国。

 

腾讯文化:你现在去这些地方拍摄,还会坐火车吗?《昨天的中国》收录的是1985年到2000年的中国照片。在此之后,你还拍摄过中国的火车吗?

 

阎雷:现在我会坐高铁。中国铁路的变化很大,跟上世纪八十年代完全不一样了:人们排队买票,车厢里也很整洁。我喜欢坐高铁,高铁当然比蒸汽火车舒服,速度也快。

 

但是,我最近没有再拍什么火车。一是因为没有人约我拍,拍了也没地方发表。二是现在拍火车也不方便,因为需要拍摄许可,没有许可我就不敢拍火车站什么的。

 

可能是我老了,不敢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