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日本动画《重启咲良田》的内容,包括其背景、角色特点、思想实验以及超能力的隐喻等。该动画富有深度,引导观众思考关于人性、道德、哲学等问题,需要观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思考。文章还提及了该动画的招聘、粉丝文化等相关话题,展现了其魅力和影响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故事背景介绍
《重启咲良田》是一部以超能力、时间穿越等元素为主题的动画。
关键观点2: 角色特点分析
文章对动画中的角色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其特性和背后的哲学思考。
关键观点3: 思想实验探讨
动画中的思想实验是故事的重要特色,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人性、道德等问题。
关键观点4: 超能力的隐喻
超能力在动画中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是故事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关键观点5: 整体评价
《重启咲良田》是一部需要观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作品,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引导观众思考,具有独特的魅力。
正文
以SF青春群像、超能力、时间穿越等元素为主题的日本动画已不算少数,但围绕着这些常见元素所创作的故事,也在不断的解构与重构、颠覆与想象中时不时地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一如十年前
白狐社
(White Fox)
制作的
《命运石之门》
,上个季度
夏目真悟
导演的
《漂流少年》
,又或是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冷门佳作——
这部作品当初让许多人“看不懂却大为震撼”,但不同于“欺诈”式且意味不明的《漂流少年》,
2017年播出的《重启咲良田》,正是要创造一个封闭的社会试验场,通过超能力跳脱现实、实现隐喻,在充满悬疑且复杂烧脑的剧情中穿插寓言,让每个观众更容易接近探讨那些现实中难以实践的思想实验与晦涩深奥的哲学问题。
《重启咲良田》是
河野裕
原作、
椎名优
负责插画、
角川Sneaker
文库所属的轻小说,并在2017年由
david production
改编制作为动画。虽然它在国内平台播放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但也最终收获了
bangumi8.0分
、
B站9.8分
、
豆瓣8.9分
的较高评价,其完成度高、环环相扣、逻辑缜密的故事也称得上是近几年轻改动画领域的翘楚。
它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在咲良田这座城镇,半数居民都拥有特殊能力,并在“管理局”的治理下过着和平稳定的生活。小镇与外在世界有一条明显的边界,居民一旦离开咲良田,便会遗忘与能力相关的情报,不会使用能力。
女主
春崎美空
拥有“最大能够将世界重置回3天前”的“重启”能力,但受制于规则限制无法多次重复相同的时间,且重启对春崎本人的记忆也会生效。
而男主
浅井惠
拥有能够回想起过去体验过全部记忆的“记忆保持”能力,这意味着他能清晰地记住重启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重启”,这一
原本只是重复度过相同时间没什么大不了的能力,在男主能力的配合下,如同游戏玩家的SL行为
(存档读取,Save&Load)
,拥有了改变现实的过去与未来意义。
两人在名为“服务社”的社团活动中,协力为镇上的居民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着复杂规则限定、无法做到无限重来的“重启”,首先就使该作区别于过去许多无限循环重来的时间回溯类作品
——机会有限,只有搜集足够多的信息、进行足够多的推演,整合预判好彼此与对手的能力,两人才能顺利改变过去,解决问题。
围绕着小镇的各个超能力者与似乎无比强大的重启能力,《重启咲良田》展开了它平静又压抑,艰深复杂且充满隐喻的故事。
01
波澜不惊下的暗流涌动
本作的故事,围绕着浅井惠、春崎美空与
相麻堇
,这个看起来就有些微妙的三角形关系展开。
动画海报:春崎美空(左)、浅井惠(右)以及站在远方的相麻堇
两年前的某一天,相麻堇邀请浅井惠与春琦美空在天台相识。在堇的安排引导下,惠赢得了春崎的信任,若是单独一人便毫无意义的两人的能力,得以配合在一起改写世界。“重启”,光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过去三天的世界就此死了。但在一次次的重启中消抹的不仅是春崎美空本人的感情与成长,还可能是一些突然且难以挽回的事物。
在浅井惠因个人原因让春崎美空使用重启后,相麻堇却于二周目的时间线中坠河身亡。
她死亡的过去无法回溯重启,并且她的死亡在重启前的相同时段中并未发生,管理局却判定她的死与重启的能力效果无关。
为了抚平因相麻堇之死而带给自身与春崎的扭曲与伤痛,惠决定通过与春崎共同在服务社的活动,接触探索咲良田的各种能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试图找寻复活已死少女的方法,查明这场蹊跷的意外事件。
于是,
“相麻堇死亡的真相”成了贯穿全剧的核心问题,如同
“麦高芬”
一般,这成为了让剧本发展的舞台装置
。
麦高芬作为一种电影用语,是闻名世界的电影艺术悬疑大师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在1966年出版的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第六章中具体提出的。当希区柯克谈到
《海外特派员》
中的秘密条款时,突然提到麦高芬
(MacGuffin)
,特吕弗问“麦高芬”是一种借口吧?然后希区柯克答道: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一种敲门砖,一种手段,人们称之为“别致的玩意儿”
。他接着补充道:
可以设想在一列火车上有两个人在谈话,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您放在行李架上的包裹是什么东西?”另一个回答:“是一个‘麦高芬’。”第一个人说:“‘麦高芬’是什么?”另一个回答:“哦!这是在阿迪隆达克山里逮狮子的工具。”第一个人说:“但是阿迪隆达克山并没有狮子。”于是另一个下结论说:“这样的话,它就不是一个‘麦高芬’好了。”这个故事给您指出“麦高芬”其实是虚空,是虚无缥缈。
它是
《公民凯恩》
中的玫瑰花蕾,是
《西北偏北》
中的微缩胶卷,在希区柯克看来它是
推动剧情发展但观众并不在意的东西
。
《星球大战》
的编剧乔治·卢卡斯则持相反态度,他认为
观众应该高度重视故事中的麦高芬而不是忽视它
,与此相对应的是《星球大战》中机器人R2-D2的出场。
在电影开头,凯恩所留下的“玫瑰花蕾”遗言让人以为背后掩埋着秘密,为了满足读者的窥视欲,记者开始探访凯恩的一生。电影结尾,当记者得出“玫瑰花蕾什么也不是”之后,我们看到在熊熊火焰中燃烧着写有玫瑰花蕾的凯恩童年时用的滑雪板
尽管对麦高芬的定义和用法各有争议,但总的来说,麦高芬将冲突引入剧情,是剧中角色的焦点,对其的追求揭示了人物发展行动的方向以及他们的目的。
在故事前段,麦高芬是成为都市传说,拥有就能支配小镇所有能力的黑色石头。
男主通过其与多个能力者有了交际:拥有“消除触碰任何人事物
(包括能力效果)
”的村濑阳香委托男女主寻找走丢的猫咪,但实则是想
夺取麦高芬以颠覆管理局的统治;
拥有“进入照片世界重现过去”能力的佐佐野宏幸,希望通过男主手上的麦高芬以找回
自己被封印的能力
与初恋在过去的照片中相见;夺取佐佐野能力的冈绘里则作为男主的对立面,也想
抢夺麦高芬
……
众多人物因这块黑色石头产生联系,而随着故事发展到中期,我们逐渐发现
这块黑色石头其实真的什么也不是
。
直到男主从佐佐野的相册中翻出两年前相麻堇在夕阳下手握麦高芬的照片,照片在此刻成为了一切叙事、戏剧与情感的推动力,
这时我们才能真正发觉麦高芬的真身——那是为了复活相麻堇这一剧本的执行道具,两年前散播麦高芬传言的相麻堇才是掌握推动一切的关键钥匙。
相麻堇的复活仅是一个开始,随之而来的是男主与观众都同样困惑的问题:
相麻堇为何要在两年前死亡?又为何要在现在被复活?如何验证她是真的相麻堇?
梦幻复活的背后并不是Happy Ending的到来,而是随着神秘少女相麻堇加入剧本后而被逐渐揭开、与管理局牵扯上的更为复杂且残酷的故事。
不得不说观看理解《重启咲良田》需要投入大量的专注与精力。角色们毫不顾虑地说着冗长沉闷的台词,同时文本中又夹杂着大量的信息量。与具有视觉冲击、多样变化分镜的
《物语》
不同,在有着大量文本信息量、角色需要不断说话的情况下,本作“平庸”的演出分镜、“冷淡”的人物刻画,成了许多人诟病的地方。
其实“白开水”般的演出,正是
动画监督川面真也所追求的效果
。相关访谈显示,川面监督是在阅读完原作后才接受了制作《重启咲良田》的邀请。
他认为原作者偏重对故事氛围的刻画,因此他也希望将自己读原作时所体验到的独特氛围与印象借助动画这一媒介表现出来。
因此,川面监督不仅要求避免做突出尖锐的影像表现,主要用天气、色调的微小差异传达角色情绪,而且还交代原画师不将登场人物的情感起伏画得过于明显,这点也与时下表情颜艺盛行的许多日本动画形成鲜明对比。
很多时候角色的情感并不外露于表情,而是用天气、色调等环境氛围来体现
第十一集中春崎的表情相比之前更加生动,这是川面放手让画师自由发挥的结果,另外他也更注重刻画了春崎复杂丰富的内心戏,与之前春崎给观众的机器人印象形成反差的同时展现了春崎与惠相遇之后的变化
在他看来,《重启咲良田》的氛围就如作品的三个主角一样:在脚踏实地解决眼前发生之事的同时其视野又是望向远方的,在他们身上有着远超普通高中生的远视——
“各个角色所持视线的差异与焦点的不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独有的氛围。”
与其说《重启咲良田》的分镜演出“毫无特色”,不如说这种表现形式正是《重启咲良田》本身的特色,就如小说的简介里写的那般:
就好像是在残暑未消的夏末傍晚,一边坐在秋千上喝着盐汽水,一边无意识地晃荡着双腿,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讲述着几分钟前才想出来的故事。
平静的、温暖的、梦幻的、不知在哪里暗藏着残酷的故事。
02
艰深复杂的“思想实验”
除了精细缜密,让人回味无穷的剧情外,充斥在作品中的各种思想实验也是本作的一大特色。
《重启咲良田》把艰深的哲学探讨融进传统日式商业动画的框架里,用动画带领观众沉浸于思想实验的深度思考之中,并在适度的留白中给予每个人自由地从中思考收获自己的理解与选择。
思想实验,指的是一种由于现实限制无法实际完成的、用于检验一种假设或理论的思辨性实验方案。这么说可能还是略显抽象,但相信每个人多少都听说过
“薛定谔的猫”“忒休斯之船”“电车难题”
等问题。
思想实验涵盖了从哲学到科学的多个领域,在物理领域,它可以是伽利略用来推翻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双球试验的理论工具;在哲学领域,它则转化为用来讨论存在、正义、伦理、道德等命题的思维工具。
而咲良田小镇则为这些在现实中受制于物理、空间等各种因素难以实现的实验,提供了使其真实存在与发生的场域。
人始终是哲学关注和探讨的基本问题,反之,
一些有着超凡能力的个体,其存在本身也彰显着某些哲学的问题
,比如拥有重启能力的春崎美空。
当相麻堇在第一集向春崎和惠问道“人型机器是谁?”的时候,相信大部分的观众都会默认联想到春崎美空——面无表情,似乎对一切都很冷淡,拥有虚无缥缈般长发的少女。
然而这凭借直感所带来的第一印象很快就被反转了,当春崎在惠的帮助下回想起儿时记忆的时候,我们发现真相并非那么简单:年幼的春崎一直在哭,停止的蝉鸣、坏掉的东西、离去的人……万物终会泯灭,我们都在“向死而生”,这些“理所当然”使春崎伤心,然而她却不知伤心的是自己——
春崎美空缺少对自我的认识
。缺乏了自我这道墙壁,一切他者的悲伤都转化成了自己的悲伤,在悲伤满溢的世界中,选择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即便如此,春崎还是决定行动,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制定了规则:对可能给周围造成极坏影响的事情给予否定;在不违背前者的前提下,就会肯定别人的提议;看到有人哭泣,就会使用重启。
尽管没有意义,但依旧给自己立下行动的法则,这样的春崎正是一种理想中人的原初状态,仅服从于法则而行动则更彰显其真善的本性。
为什么春崎美空是真善?按
康德
的道德哲学所言,向善的力量与向恶的倾向共居于人的本性之中。
春崎美空不仅有着向善的力量,同时本性中又没有康德所列举出的三种趋恶的倾向
:
第一种是人即使有心向善也没有坚强的意志去履行,而
春崎自知万物皆无法得到永恒的拯救,却依旧去履行法则去履行“重启的义务”
;
第二种是存在道德法则之外的由目的、效果引生出的动机,而
春崎只根据自身确立的道德法则来判断与行动
;
第三种是人心的恶劣或者堕落,即采纳恶的准则,这对于看到有人哭泣就会重启的春崎来说更是不存在的。只存在向善的力量,并且这份力量具象化为了“重启”,这也难怪惠会认定
“没有自我的春崎才能保持正确”
。
不仅是角色本身的特质与“人均哲学家”的对话,《重启咲良田》围绕超能力展开的故事本身也充满了许多值得仔细思索的议题。
在动画前两集的故事中,一位母亲使用创造生命的能力,使其本已胎死腹中的孩子仓川真理再度“复活”。但在母亲抚养“仓川真理”的七年间,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一直悬置在她的心中——她能否爱上由能力创造出的孩子?仓川真理究竟是活着还是死了?由能力而生,处于例外状态的仓川真理抛给男女主与观众们的是一种
沼泽人疑难
。
“沼泽人”是哲学家
戴维森
于1986年的美国哲学年会西部会议主席的致词中首次提出的思考实验:
假设戴维森在沼泽里徒步旅行时,被雷电击中而亡。同时,沼泽附近另一个雷电自发地将大量分子随机重组,形成了与戴维森死亡即刻完全一模一样的生命体,即“沼泽人”。沼泽人具有一个脑,与戴维森原有的脑在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可以假定,其表现也与戴维森完全一致。“沼泽人”将接着走出沼泽,回到戴维森在伯克利的办公室,继续完成已经开写的论文,并一如既往地与他人交往,没有人能发现任何差别。
那么沼泽人与戴维森是完全同一的吗?延伸来说,历史对于心灵是必要的吗?
作为研究心智哲学与语言哲学的专家,戴维森认为:“我看不出我的复制品怎能用其声音来表达任何语义或表达任何思想”,
沼泽人被假定为缺乏因果史,是“无历史的心灵”
。
小镇的管理局也作出相似的判定,为了隐秘创造生命的能力建议母亲离开咲良田,并且无视失去母亲陪伴的仓川真理的感情,采取了将其排除在法律与道德保护范围之外的做法。与之相对,拥有重启能力的春崎美空则遵从于自己的规则,最终选择与浅井惠合作,一同“擦干小女孩的眼泪”,唤回了母亲对孩子最初的爱。
在男女主与其他能力者的合作下,母亲回想起了过去孕育出仓川真理时的清晰记忆,现在的仓川真理真挚地传达了对母亲的爱,由记忆生出的感情最终赋予沼泽人以历史的意义
“沼泽人”、“会思考的石头”、“真善与伪善”……这些无处不在的哲学性问题与话语虽然深奥难懂但并非故弄玄虚,
命题的抛出又是与剧情紧密
相关的,几乎所有在剧中提及的哲学问题与思考实验,都最终以某种形式在故事的推进发展中得到了呈现与发生。
03
超能力的隐喻
最后回到故事核心的超能力本身。在《重启咲良田》中,超能力不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是故事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作品内,能力是使用者所追求的事物,是其心意与欲望的象征。作品之外,原作者河野裕则在一次访谈中阐释道:
“关于超自然现象的一切都像是一种隐喻,我打算通过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来用隐喻代替现实。”
超能力者聚集、离开之后便失去能力相关记忆的咲良田小镇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座虚构的“自治国度”,管理着能力者的公共机关“管理局”显然就是治理这个国度的官僚体系。
对于最初目的是
建立一个能力不会引发问题小镇
的管理局来说,超能力如同悬在管理局头上的达摩斯克利之剑。为此,管理局一直以来依靠着“魔女”以提前规避风险:
拥有未来视能力被囚禁在无法逃亡房间里的“魔女”,作为预知控制风险的无名系统而存在
。
然而,当“魔女”不复存在、无名系统无法运作的情况下,未知不确定的庞大超能力者就成了不可控的存在。再加上不断发生的能力失控事件,
“超能力存在合理性”的问题也就自然地浮出水面
,成为故事后期浅井惠与管理局对策室室长
浦地正宗
聚焦斗争的议题。
在支持消除能力情报的浦地正宗看来,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面对困难阻碍去争取幸福,而不是寄希望于奇迹般不确定的超能力。他怀疑否定超能力的积极作用——
“就算举出例外成功的例子,也无法成为肯定能力的理由。”
在反对消除能力情报的浅井惠看来,能力是现实的一部分
,欺骗与伪装只是对能力这一既定存在物的遮蔽
;与其逃避向后退,不如直面现实,合理利用便利的奇迹以拯救弱小者,就像自己与春崎所做的那样。
需要注意的是,在《重启咲良田》中超能力是作为社会现实而客观存在着的
,管理局可以做到消除咲良田关于能力的情报,这并不是消除超能力本身
,只是让人无法发现超能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