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新闻,说宫崎骏又复出了,距离宣布退休才三年多。大家听了一乐,因为退休又复出,这完全符合宫崎骏的风格。
有人统计过,宫崎骏大概宣布过七次退休。第一次是1986年的《天空之城》上映后,那时他才45岁。
《天空之城》(1986)
之后每隔五六年,他都要「退休」一次。1992年《红猪》、1997年《幽灵公主》、2001年《千与千寻》、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直到最近的《起风了》,他又宣布退休。
《起风了》(2013)
一开始大家还当回事,当个重大新闻,写写他的生平回顾什么的。后来就知道是例行公事,也就不当真了。反而当成一个乐子,暗暗发笑,计算他何时复出。
有人居然说宫崎骏是在「炒作」,炒作也不会反复动用老梗吧?关键是,宫崎骏还有什么需要用动画来证明自己呢?
最新的这次复出,是日本电视台NHK做了一个纪录节目,介绍宫崎骏的近况。他生平第一次利用电脑CG技术,制作了一部短片动画,叫做《毛毛虫菠萝》。虽然是短片,但他也一丝不苟做了两年。
年迈的宫崎骏
对宫崎骏来说,学习新的技术肯定不会只是为了做短片消遣吧,这应该是在为下一部长片做技术储备。
果然,节目中拍到了一份秘密文件,正是宫崎骏下一部长片的企划书。据老搭档制作人铃木敏夫透露,这部动画长片计划在2019年上映。
宫崎骏说,他现在的状态,要么是无所事事等待死神来临,要么是全情投入工作,并死在工作台上。他开玩笑式地要求铃木敏夫找好接替他的导演,万一这部片做到一半时自己死了,能有人接着完成。
从在东京电影新社拍摄剧场版动画处女作《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开始,至《起风了》为止,宫崎骏在三十多年时间内,一共出品了十一部长片,几乎部部都受人钟爱,不仅东方观众视他为不世出的大师,西方观众也接受了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宫崎骏。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1979)
威尼斯电影节和奥斯卡都授予他终身成就奖,此等盛誉和威望,在日本动画导演里绝无第二人可以匹敌。即使放宽到真人导演中,也只有黑泽明能与之比肩了。
在这十一部作品中,宫崎骏体现出高度统一的风格,若干母题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
他终生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期望实现世界大同。但在童年时,父亲和伯父经营着一家兵工厂,为神风特攻队生产零式战斗机和用于飞机的舵面。
当时他们家享有普通人无法得到的特权,能够在战况激烈时搬到远离东京的乡下,没有受到空袭和占领的伤害。宫崎骏对这些过往经历怀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反复灌注到自己的创作中。
《起风了》讲的便是二战前夕开发零式战斗机的工程师堀越二郎的故事,宫崎骏再次通过这部封镜之作(伪)传达反战理念。结合他本人多次在媒体上谴责首相安倍晋三的修宪提议,并敦促日本政府正视慰安妇问题,我们对他作品中所浸透的和平思想理应感受得更深。
《起风了》(2013)
宫崎骏的作品中充满各种典型日本元素,吸收了不少日本传统神话的精神,大量表现富有本土特色的学校生活、日式料理,以及火车意象。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喜欢将动画的场景建构在西式风格的场所,或纯粹基于想象的空间。
他的长片作品中超过一半是依托于非日本背景。
例如《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发生在风景优美的欧洲公国,《风之谷》发生在半是欧式半是异星的未来世界,《天空之城》是完全虚构的幻想领域,不过参考了十九世纪的英国威尔士。
《天空之城》(1986)
《魔女宅急便》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掺杂了多种欧洲城市的建筑风格,《红猪》将意大利北部乡村景物和想象完美结合,只有《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和新作《起风了》是明确的日本背景。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
在很多影迷眼里,世界上就两种动画,一种是迪士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式的,一种就是以吉卜力为代表的日式动画。这当然并不准确,世界上的动画风格是非常的多元的,不过影响力和覆盖面,的确没有第三种动画风格达到上述两者的程度。
相比好莱坞,日本拥有完全不同的动画产业体系。宫崎骏的动画风格也算是嫁接了两个世界的传统,一方面他不像某些日本动画那样追求造型的夸张,他的绘画风格是偏于写实的,这和迪士尼、皮克斯等美式动画比较接近。
迪士尼经典动画《狮子王》(1994)
但迪士尼动画经常是技术优先的,影片可能会主要为了展示技术而加入某些场面。事实上,过去二十年来,每一部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动画长片问世,都代表着电脑动画技术的某种进步,这些进步必须(不)露痕迹地体现到作品中。
因为好莱坞就是靠技术驱动的,它们靠先进的生产力来拉开和其他国家竞争者的距离。技术进步就是好莱坞的最重要的护城河之一。
但对宫崎骏来说不是这样,2010年的宫崎骏,动画技术和1995年有很大的本质区别吗?这不是重点。因为他永远将故事放在第一位——好莱坞当然也会这么说,「故事优先」,但同等优先的还有别的很多项。
《悬崖上的金鱼姬》(2008)
日本动画和漫画拥有非常深厚的亲缘关系,宫崎骏的影像风格时常回归漫画,利用静止画面来讲故事,把一些本来只适用于漫画的叙事语言,巧妙挪到银幕上。
不过,宫崎骏作品中也有很多背离日本动漫传统的地方,尤其是他的画风。在日本动漫中我们常见到夸张的大眼睛和尖削的下巴,这成了日本动漫的标志性风格。
可能是因为太大的眼睛挤占了面部空间从而令人物能做出的表情有限,宫崎骏摒弃了那种画法。他笔下人物的画法更接近真实的人,表情也丰富得多。这也是他能得到全世界不同文化的观众认可的原因之一吧。
《千与千寻》(2001)
宫崎骏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归为「少女动画」这一类型。所谓「少女」,指的是十二、三岁上下,刚开始发育的女孩。在日本人看来,少女状态是最完美的中间状态,刚好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既是无性的,又带有若有若无的性感。
作为社会中坚的成年男性,总是受到各种束缚,而少女是在束缚之外的,她们更加开放,正如《千与千寻》中的女孩,不被物质至上的思想沾染。
《千与千寻》(2001)
从商业上说,以少年作为主角可以让年轻观众产生认同感,也让成年人在动画中实现了人生重来的梦想。
宫崎骏作品中的少女比起很多同类作品来,性格更为积极、独立,她们勇于探索,承担起超越年龄的责任,坚决不当成人(观众)世界的玩偶。
他喜欢表现少年人走向社会的仪式,在这个淹没个性的大世界中,年轻人如何学会确立自我的身份,这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是精神的成长,一个让人同时感到快乐和不安的过程。
《龙猫》(1988)
好莱坞动画善于发明会说话的狮子、有思想的玩具等等,但拟人化恰恰是为了巩固人类中心意识的,因为这种做法假设:没有智慧的生物和物体,只有当它们变得和人一样时,才能被我们所理解。
但在宫崎骏的世界里,人,以及人的理性,和人所发明并凭恃的科技,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人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驯服环境,他希望人和环境产生共鸣。
对环境的爱护,或者说得更本质一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宫崎骏的永恒主题。他的这种思想与日本传统的「神道」有一定关系,「神道」认为万物有灵,《风之谷》中的王虫荷母,《龙猫》中的龙猫、猫巴士,《幽灵公主》中的麒麟兽、野猪神等各种神祇,《千与千寻》中的蔬菜神、鸟神、面具神等等,《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的海洋之神,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幽灵公主》(1997)
所以,宫崎骏认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切忌妄自尊大,世界是由不同独立个体互相勾连形成的系统,人们应该尊重每个个体,山石花木,虫鸟鱼兽都有「生命」,归根结底是敬畏大自然本身。
但因为人类的无知和傲慢,地球成了痛苦的载体。《风之谷》展示地球因战争和污染而被毁灭的后果,即使这样,人们仍不愿面对现实,承担责任,还想着驯化自然。
《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都在讲如果人类和自然不能共存,将会发生什么灾难。反过来,《龙猫》说的则是尊重环境可以带来美好的回报。也许人类的发展无法避免同自然产生冲突,但人类应尽可能理解自然,清楚发展的界限在哪里。
《龙猫》(1988)
人类通过探索自然界而发展出科技,宫崎骏肯定科技的价值,但同时强调人类必须思考如何运用科技,尤其是什么时候不该使用科技。
宫崎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是一个奇迹,迪士尼、皮克斯也很成功,它们提供给观众的是温情和激励,是只要奋斗就可以实现梦想的许诺,而宫崎骏带来的更多是严厉的批判和自省,他是一位伟大的诤言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希望他永不退休。2019年的新片不应该是宫崎骏的终点。
往期精彩内容
他是日本最伟大的动画天才,只拍出五部作品就离开了人世
一代人心中最经典的日本动画,在它面前高达和EVA也不敢造次!
日本最伟大的动画导演今 敏,内心敏感得一塌糊涂
融汇电影、诗歌、绘画、历史与哲思
呈现一份专属于戈达尔的独特影史论述
如果今年只买一本电影书,
那只能是戈达尔的《电影史》
长按二维码或阅读原文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尽享九五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