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
NMPA批准奥希替尼新适应症上市,用于接受含铂放化疗期间或之后未出现疾病进展,及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此次获批主要基于LAURA研究结果。【肿瘤资讯】整理相关研究内容,以飨读者。
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
约20%-30%的NSCLC患者在初诊时即为局部晚期III期,其中约有60%-90%的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不可切除III期
[1]
。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是国内外III期不可切除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
[2,3]
。近年来,在精准治疗时代下,III期不可切除NSCLC优化诊疗的探索之路愈发深入。
在III期不可切除NSCLC中,约有18%-30%的患者携带EGFR突变
[4-6]
。既往研究数据显示,与EGFR野生型相比,EGFR突变型患者的预后更差;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III期不可切除NSCLC中,EGFR突变型较EGFR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更短(8.9个月 vs 11.8个月,P=0.013)
[4]
。此外,相较EGFR野生型,EGFR突变型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更高(88.7% vs 75.2%, P=0.022),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也更高(76.1% vs 61.2%,P=0.036),尤其是脑转移发生率更高(38.0% vs 12.7%,P<0.001)
[6]
。
随着PACIFIC研究在III期不可切除NSCLC人群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合并EGFR突变人群的疗效一直是临床实践的重点关注问题。PACIFIC研究探索性分析显示,在35例合并EGFR突变的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中,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相较安慰剂组并未显著延长中位PFS(11.2个月 vs 10.9个月,HR=0.91),中位OS同样未观察到获益趋势(46.8个月 vs 43.0个月,HR=1.02)
[7]
,此事后分析提示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并未给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总之,
III期不可切除NSCLC 合并EGFR突变的患者,亟需优化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控制患者远处转移,尤其是脑转移,进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初见曙光,EGFR-TKI治疗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显示生存获益
随着EGFR-TKI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模式在NSCLC全程疾病管理中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逐渐聚焦EGFR-TKI在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中的疗效。来自韩国的一项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显示(N=15),根治性cCRT后吉非替尼巩固治疗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的中位PFS达26.5个月,2年和3年OS率分别为100%和90%
[8]
。相似的是,RECEL研究探索了厄洛替尼联合放疗对比放化疗在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PFS。遗憾的是,该研究因入组缓慢而终止。在纳入的40例患者中,厄洛替尼组和放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4.5个月和9.0个月(HR=0.104,95%CI 0.028-0.389)
[9]
。一项来自中国的真实世界研究再一次提示EGFR-TKI在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人群中的疗效(N=440)。研究显示,相较CRT,EGFR-TKI联合放疗±化疗明显的延长了中位PFS(26.2个月 vs 12.4个月,HR=0.40,95%CI 0.29-0.54)
[10]
。
从既往的探索性研究结果来看,以EGFR-TKI为基础的治疗模式在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中已经观察到获益趋势,并提示了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以验证EGFR-TKI有效性的迫切性。
一锤定音,LAURA研究开启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精准诊疗时代
LAURA研究是全球首个在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中采用根治性同步/序贯CRT后EGFR-TKI巩固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III期临床研究。在同步/序贯CRT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随机2:1接受奥希替尼或安慰剂巩固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因其他原因停止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BICR评估的PF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OS,中枢神经系统(CNS)PFS、安全性等
[11]
(图1)。
在2024 ASCO大会上,LAURA研究揭开了奥希替尼治疗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的“神秘面纱“,全文同步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月5日,相较安慰剂组,
奥希替尼组的中位PFS具有压倒性生存获益优势,达39.1个月,较安慰剂显著延长了33.5个月(HR=0.16;95% CI 0.10-0.24,P<0.001);且两组的PFS曲线从治疗初始就开始分离,
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1年的PFS率分别为74%和22%,2年PFS率分别为65%和13%,提示在整个随访期间,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始终具有显著且持久的生存获益
[11]
。经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同样显示出,奥希替尼巩固治疗的显著获益(38.9个月 vs 7.3个月,HR=0.19;95%CI 0.12-0.29)。在所有的预设亚组中,无论患者基线ECOG PS评分、EGFR突变类型、疾病分期以及放化疗方式等,奥希替尼较安慰剂均显示出与整体人群一致且明显的获益趋势(HR 0.16-0.48)
[11]
(图2)。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临床实践中特别关注的CNS控制方面,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同样彰显出与既往研究相同的趋势。
奥希替尼组的CNS PFS较安慰剂组降低了83%的颅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0.17;95%CI 0.009-0.32),两组的中位CNS PFS分别为NR和14.9个月
[12]
(图3)。此外,相较安慰剂组,奥希替尼组新发脑转移病灶的发生率(8% vs 29%)和CNS进展的累积发生率(1年累计发生率:9% vs 36%)也更低
[12]
。
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希替尼组明显降低了79%的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
两组中位至远处转移或死亡的时间分别为NR和13.0个月(HR=0.21;95%CI 0.11-0.38)
(图4),且奥希替尼组12个月远处转移的累积发生率远低于安慰剂组(11% vs 37%)
[12]
。
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希替尼组在肿瘤缓解方面同样展现出明显优势。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ORR分别为57%和33%(OR=2.77,95%CI 1.54-5.08),提示
CRT后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肿瘤负荷,且一旦达到肿瘤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得到显著延长(36.9个月 vs 6.5个月)
[11]
。
表1 肿瘤缓解情况
聚焦中国人群,LAURA研究在2024 ESMO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在中国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
中国队列的疗效与全球人群一致;相较安慰剂组,奥希替尼组经BICR评估的1年PFS率(80% vs 17%)和2年PFS率(71% vs 8%),
保持着明显的获益趋势
[13]
。
截至数据分析,OS数据仍不成熟(成熟度20%),尽管安慰剂组有81%的患者在进展后交叉至奥希替尼治疗,奥希替尼组依然显示出OS获益趋势(HR=0.81),降低了19%的疾病死亡风险
[11]
。安全性方面,奥希替尼整体可控可管理,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和皮疹
[11]
。
此外,从全程化疾病管理角度出发,对于靶向巩固治疗期间或之后进展后的患者诊疗值得广泛关注。在今年ESMO Asia大会上LAURA研究进一步公布了进展后结局数据。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组的停药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44% vs 90%)。在停药患者中,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中最常见的首次后续治疗均为EGFR-TKI(分别为35%和85%),其中分别有22%与76%的患者接受了奥希替尼作为首次后续治疗。
相较于安慰剂组,奥希替尼组的至首次后续治疗或死亡时间(TFST)为43.8个月(vs 9.5个月,HR=0.13,95%CI 0.08-0.21),中位PFS2(HR=0.62,95% CI 0.35-1.08),奥希替尼组的中位至第二次后续治疗或死亡时间(TSST)未达到(vs 47.4个月,HR=0.51,95%CI 0.28-0.91)均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14]
(图6)。表明尽管安慰剂组有大部分患者后续接受了奥希替尼治疗,但奥希替尼组的PFS持续获益,进一步支持了奥希替尼在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人群巩固治疗的标准治疗地位。
图6 LAURA研究TFST、PFS2和TSST分析
EGFR-TKI开创III期不可切除EGFR突变NSCLC新纪元
III期不可切除NSCLC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合并EGFR突变人群的远处转移发生率更高且预后更差,亟需新的诊疗模式以改善该部分人群的远期预后。PACIFIC研究彻底改变了III期不可切除NSCLC的诊疗模式,然而,对于合并EGFR突变的人群,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模式并未彰显出明显的生存获益,表明III期不可切除EGFR敏感突变NSCLC的诊疗模式亟待优化。